分享

清明诗话

 新用户76101Ls1 2021-10-10

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节,也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还是当今国人的法定假日。

一、祭扫的清明节

清明是扫墓的节日,人们扶老携幼来到墓地,将酒食果品供祭在墓前,焚化纸钱,祭奠祖先,缅怀先人。乌蹄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青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别离处。冥寞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白居易《寒食野望吟》)扫墓原本是在寒食节进行,因为寒食与清明接近,也就延及到清明,后来就成为清明节的活动。南山北头多墓团,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高翥《清明日对酒》)诗中描写了扫墓祭祖的情景。清明扫墓的习俗流传至今,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孝道、慎终追远的民族性格,这是清明节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清明的忧伤并不仅限于扫墓,还有其他情形,比如伤春怀人:“听雨清明,愁草。楼前绿暗分携路,一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梦啼。    西园日日林亭,依旧新晴。黄蜂扑秋千索,有当手香凝。惆不到,幽一夜苔生。”(吴文英《风入松》)上写词人听着凄风苦雨之声独自寂寞地过着清明,掩埋好遍地的落花,满怀忧愁地起草葬花之铭。楼前依依惜别的地方,如今已是一片浓密的绿荫。每一缕柳丝,都寄托着一分柔情。料峭的春寒中,词人独自喝着闷酒,想借梦境去与佳人重逢,不料又被啼莺唤醒。阕写西园的亭台和树林,词人每天都派人去打扫干净,依旧到这里来欣赏新晴的美景。见蜜蜂频频扑向心爱的人荡过的秋千的绳索,上面上还有纤纤玉手留下的芳馨。词人惆怅形单影只伊人不在,幽寂的空阶一夜间长出青青的苔藓。词作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还有游子思乡的悲愁。自叹清明在远方,桐花覆水葛溪长。家人定是持新火,点做孤灯照洞房。”(权德舆《清明弋阳》)“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明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清明时节,身在他乡的游子,自然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在表现悲伤情感的清明诗中,流传最广的应该是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与“断肠人在天涯”中的“断肠”一样“断魂”也形容悲伤程度之深。这首脍炙人口的七绝,在香港公开评选的最喜欢的十首唐诗之列。因为人们喜欢这首诗,便有一些对此诗进行改写的趣闻。传说苏东坡曾经将其改成一首小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王雨岩编《熟读唐诗三百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4)这一改,变化最大的是,“纷纷”原来写雨,而现在写行人,突出的主体不一样了。又相传,纪晓岚觉得《清明》诗语言不够精炼,将其压缩为五绝:“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这一改,似乎简洁了,但仔细吟咏,情味却远不如原诗,单一“雨”字,怎有“雨纷纷”的情味?没有了雨中放牧的儿童,岂不索然寡味?旧时私塾还将此诗改为《三字经》的形式用于启蒙教育:“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改后朗朗上口,适合儿童口味。还有人将这首七绝改为微型剧本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剧本虽是袖珍的,但时间、地点、天气状况、人物神情、对白、动作及事件等戏剧因素齐备,耐人寻味。

 

二、踏青的清明节

清明是踏青的节日,城里人去郊游,乡下人也春游。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人们在春光明媚、莺歌燕舞的清明节到郊外踏青,引人入胜,令人神往。淇上春风涨,鸳鸯逐浪飞。清明桑叶小,度雨杏花稀。卫女红妆薄,王孙白马肥。相将踏青去,不解惜罗衣。”(李嘉祜《春日淇上作》)春风骀荡,鸳鸯双飞,才子佳人相约到淇水岸边踏青赏春,愉悦惬意。“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醉,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郊行即事》)诗人在长满芳草花卉的原野尽情地游玩,目睹春色已到远山,四周一片碧绿。乘着兴致追逐随风飘飞的红色花瓣,穿过柳丝飘摇的小巷;感到困倦时,对着溪边流水,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休息。面对美景畅饮美酒,喝醉又何妨,只怕风一吹花飘飞。况且是清明佳节,又遇着晴朗的好天气,尽情游玩,时已暮仍流连忘返。“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桃杏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在明媚的春色中,踏地而歌,击鼓为乐,无比欢愉。

由清明春游还引出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据唐人孟启《本事诗·情感》(中华书局,2014)记载:博陵人崔护,相貌俊美,但孤傲不合群,考进士落榜了。清明节,他独自到都城南郊游玩,到一户人家讨水喝,给他端水来的是一娇媚的女子。他们一见钟情,两情相悦。女子并不言表,而只是含情脉脉地久久看着崔护。崔护依依不舍地回去了。第二年清明节,崔护又去,发现门锁上了,于是就在门上题诗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第三句有的选本作“人面不知何处去”)这就是广为流传的《题都城南庄》。后面的故事更是具有传奇色彩:女子回家看到门上题诗,相思成疾,绝食而亡。过了几天,崔护又去,听见哭声,敲门问清缘由,也悲不自胜,对女子哭着说“崔护在此,崔护在此……”一会儿,女子竟睁开了眼睛,复活了。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