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作为教师,初听这样深情的歌唱,怎能不激起情感的涟漪甚至波浪?但是,听得多了,渐渐地就觉得从心底发出一种声音并越来越响亮—— 长大后你不要成了我! 你不要认为这是不识抬举,老师其实毋需抬举,老师也是肉眼凡胎,要食人间烟火,不能完全做到“擦去的是功利”;你不要认为你的比喻很美,其实老师不是蜡烛,不能总是“洒下的是泪滴”;当然,也不是老师就不值得学习,像于漪、张桂梅这样的人民教师,堪为世人楷模,绝对值得学习,但是,如果你失去了自我,成为了别人,即便你成为于漪第二、张桂梅第二,也不值得赞许。 每个鲜活的生命,都应该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世界上没有两粒完全相同的沙子,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不应该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我们往往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这无疑是悲哀的;如果活成了自己偶像的样子,是不是就值得庆幸呢?未必,只要失去了自我,都是一种悲哀。 孔子说要“见贤思齐”,“齐”并不是“同”,向榜样学习不是要成为榜样第二。 有一个小品,其中有一句台词:我不想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我只想知道自己是怎么没的。人生在世,往往不知不觉就丢失了自我,实在是悲哀。 书法始于临帖而贵有创化。作为书法家还责怪别人“哪一笔是古人的”,贻笑大方;对方反诘“哪一笔是属于自己的”?合道得体。 绘画可以临摹大家作品,但即便能以假乱真,也不要停留于临摹。晚清大画家吴昌硕曾经说过:“学我,不能全像我。化我者生,破我者进,似我者死。”绘画贵在“化”,贵在“破”,贵在有“自我”。 阅读经典,与古今中外的人类精英对话,可以向他们学习怎样思考,可以用他们的思想来滋养自己,但自己的头脑不能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教育不是工业化生产,可以一个模具造出万千相同产品;教育是农业生产,每一株庄稼都是独特的,都与众不同。所以,我郑重而不是矫情地大声说: 你长大后不要成了我。 永远不要失去自我,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
|
来自: 新用户76101Ls1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