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澄注道德经述成·德经·四九章

 随便阁 2021-10-10

德经·四九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吴澄:政和注曰:圣人之心虚而能受,静而能应,如镜对形,以彼妍丑,如谷应声,以彼巨细,何常之有?董思靖曰:圣人无我,其心不滞于物而物来顺应。王氏曰:凡思为应物而有。《书》云:自我民聪明。

原成: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原成:吴氏及先贤所注迂曲,不取。

无心者,谓圣人以“道”做为万物唯一标准,而不是以好恶之心为导向的主观意志做为万物的唯一标准,故曰圣人恒无心。

老子曰:圣人恒善。㤹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谓袭明。无弃人、无弃财,谓之圣人以百姓之心为心。

此句言圣人于人于物,无有好恶之心,亦无爱恨之情。圣人以“道”约束自身,故圣人不仁而恒无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矣。

吴澄:民之善不善信不信,圣人不分其是非,皆以为善,以为信,不惟善者得善,信者得信,而不善者亦得善,不信者亦得信矣。得谓民得此善信而不失,盖不善不信亦化而为善信,是人人得此善信也。

原成: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

原成:吴氏及先贤所注迂曲,不取。

圣人是如何做到抑制以好恶之心为导向的主观意志约束万物呢?圣人以“德善”、“德信”这两点标准来衡量。

用“德善”的方式,在思想上接受凡物皆是有差别的矛盾对立物普遍存在。用“德信”的方式,在思想上接受凡物皆是处于不断运动之中,运动必然产生结果。

换句话说,只要做到承认万物是有差别的存在,承认万物是运动矛盾体存在,就做到了以“道”做为万物的唯一标准。

多的肯定它。不多的也肯定它。德就多了(多与不多对举,得到差别性)。表现出来的(运动也)肯定它。不表现出来的(相对静止也)也肯定它。德就表现出来了(动与静对举,得到运动性)。

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吴澄:歙歙,缩意。王氏曰:心无所主也。浑,意无适莫也。诸本歙歙作惵惵或作怵怵,皆恐惧意,惟王弼作歙,以心无所主释之,与上下文意协。董思靖曰:浑、混同,盖融化其异,混合其同。皆孩之谓不生分别。苏氏曰:天下之善恶信伪各自是以相非,圣人则待之如一,彼方注其耳目以观圣人之予夺,而一以婴儿遇之,无所喜嫉,是以善信者不矜,恶伪者不愠,释然皆化而天下定矣。○歙音翕。惵达叶切。

原成:人之在天下也,歙歙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属其耳目焉,圣人皆咳之。

原成:吴氏及先贤所注迂腐,故不取。

浑心,与老子的“玄同”类似,也即通过“浑心”的方式把百官统一起来。此处要注意的是,老子的“玄同”与其它先贤所倡导的“齐同”不是一回事,“玄同”与“齐同”有天地之差,勿混淆。

用什么方法把百官的思想“浑心”起来?老子的答案是“皆孩之”。也就是说,以“孩之”的方法抑制百官以好恶之心为导向的主观意志做为万物的唯一标准。倡导以“道”做为万物的唯一标准,以“德善”、“德信”的方式来统一百官的思想。

老子认为所谓治理的最高境界,就是统一思想。当“百姓皆注其耳目”时,社会思想混乱。“圣人皆孩之”,社会思想统一。所以老子认为以“道”统一思想,理顺社会关系,是治理的最高境界。


除特别注明外,所有文章为作者原创文章,作者保留原创文章的一切权利。

如果此文对你有点滴帮助,请点赞关注作者,给作者以鼓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