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岁三好学子变网瘾少年,竟是患上“游戏成瘾”?医生:游戏成瘾也是一种精神疾病

 一个大风子 2021-10-11

河南商报记者 熊卓甜 文/图

今晚吃鸡,大吉大利?

王者峡谷,大杀特杀?

当今社会,玩游戏已成为了青少年生活中的一种娱乐方式,但“游戏成瘾”造成的悲剧也屡见不鲜,如猝死、辍学、自杀、暴力犯罪......

2019年5月25日,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简称ICD-11),将“游戏障碍”作为新增疾病,列入“成瘾行为所致障碍”疾病单元中。也就是说,游戏成瘾已经是一种精神疾病。

难道玩游戏就是精神有问题?“游戏障碍(游戏成瘾)”的诊断标准是啥?10月10日,在“世界精神卫生日”这天,河南商报记者带您一起了解。

【案例】14岁三好学子变成网瘾少年

医生:男性比女性患病率高

随着游戏产业的不断发展,各种网络游戏、电子游戏等层出不穷,游戏也越来越多样化、平民化,似乎打游戏逐渐成为了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不少青少年却“沉迷”了。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李淑英告诉河南商报记者,近年来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就诊,想解决的问题就是:有没有办法不让孩子打游戏。

“之前接诊过一个14岁男孩,比较典型,从三好学子变成网瘾少年。”李淑英说,这个孩子本来学习很好,但因为一次考试没考好,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指责,从那以后就开始打游戏,整天整夜打,“来就诊的时候还很理直气壮,表示自己是一群孩子里打游戏最厉害的,自己靠打游戏也能挣钱,比上学舒服。”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副院长孔德荣也表示,这样“游戏成瘾”的孩子很多,大都是青春期的孩子,而且男性比女性的患病率要高一些,比例至少为2:1。她说,之前还见过打游戏上瘾,不吃饭、不睡觉的,家长发现时,孩子都已经晕倒了。

【诊断】什么才叫“游戏成瘾”?

医生:诊断不能扩大化

河南商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ICD-11的发布,起初还引起不少人热议,尤其是对于爱打游戏的人来说,他们表示“不服”:打个游戏怎么就精神病了?

更有甚者表示:难道电子竞技选手也会被视为是患有精神疾病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不过,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到的“游戏成瘾”,和我们平时所说的“沉迷游戏”是不一样的,其临床标准也十分严格。据李淑英介绍,核心特征大致如下:

1.持续或反复的游戏行为模式,具体表现为失控性游戏行为(如无法控制游戏行为的发生、频率、持续时间、终止时间等),游戏行为成为生活优先事项,尽管游戏造成负面后果(如人际关系破裂、职业或学业受影响、健康损害等)仍然无法停止。

2.游戏行为模式可以是持续性或发作性的,并持续12个月以上,但如果症状足够严重且满足其它诊断要点,持续时间可短于12个月。

3.游戏行为模式导致明显的个人、家庭、人际关系、学业、职业或其它重要功能领域损伤。

“游戏成瘾不单是线上游戏,还包括线下游戏,最重要的是,游戏成瘾疾病诊断不能扩大化。”李淑英提醒,广大游戏爱好者大多属于不适当使用,远没有到成瘾性疾病的程度。

【声音】把“游戏成瘾”列为精神疾病的范畴是否略为夸张?

医生:利大于弊

把“游戏成瘾”列为精神疾病的范畴是否略为夸张?

两位医生也说了些自己的看法。

李淑英说,自己比普通人所接触这种“游戏成瘾”的案例要多得多,也见过许多家长的无奈,甚至有因为孩子打游戏上瘾,整个家庭破裂的案例。她认为,世界卫生组织将游戏成瘾纳入疾病范畴,是在提醒公众提高游戏自控力,也是推动其诊断和治疗的规范化。

“以前有不少新闻报道过,家长把孩子送到戒网瘾的机构,采用电击疗法等手段最终使孩子丧失性命的事儿,多悲剧啊!”李淑英表示,将游戏成瘾纳入精神疾病好处甚多,其中之一便是打击社会上一些不正规的网瘾戒断机构。“既然确定为一种疾病,那么就由医疗机构来进行诊疗,这将在极大程度上推动游戏成瘾的孩子接受科学、规范的治疗。”

不仅如此,李淑英也表示,如果每个家长都能早点认识到“游戏成瘾”的危害,那就能早期干预、早期治疗,不仅是挽救孩子,更是挽救整个家庭和社会。

孔德荣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在ICD-11发布之前,类似的病例也不在少数。以往,游戏成瘾的病人,医院只能以情绪障碍、行为障碍这样变通的诊断来收,也难以引起家长的重视。如果采用纳入疾病分类,对于整体的诊疗水平的提高也有好处。

【提醒】避免“游戏成瘾”就要重视“早期干预”

医生:这样的结果,需家长“买单”

“你有分析过孩子为啥打游戏上瘾吗?”

李淑英说,这是她经常反问家长们的一句话,她认为,孩子“游戏成瘾”,需要家长来“买单”。

“初、高中阶段的青少年因自制力较差、好奇心强、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等原因,最易游戏成瘾,但这不是主导因素。”她表示,大家都经历过青春期,为啥有的孩子打游戏不成瘾呢?在游戏成瘾的表象背后,实际上,多存在家庭教育、生活环境、心理创伤与应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针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干预才可能获得较好的效果,而其中“缺少关爱”是较为普遍的一个因素,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

孩子为啥打游戏?

有些是因为孤独,有些是因为想在游戏里获得成就感;有些是因为性格内向,不善于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流,只能前往虚拟空间。李淑英说,就像上述的案例,孩子仅因为一次考试没考好,就受到指责,当他发现在游戏中自己最“牛”时,最能获得肯定时,那自然觉得打游戏对他来说是一件极好的事儿。

孔德荣也提醒说,许多家长与孩子的沟通都是“沟而不通”,无效沟通,“而从小没有父母陪伴、缺爱的孩子更容易沉迷于游戏、网络。”

她建议,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角色很重要,要给足了孩子陪伴、关爱,多与孩子交流,多带孩子参加社会活动,培养兴趣爱好,而不是一见到孩子就问:作业写了没?最近学习咋样?此外,如果发现孩子有精神不振、不爱说话、长期给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来、不爱上学等情况,一定要多多关注,找到原因,“因为游戏成瘾患儿常合并情感障碍、焦虑障碍、冲动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疾病。”

记者手记:

对于家庭和社会来说,不要因为“游戏成瘾”被列入精神疾病,而把游戏玩家们“一棒子打死”或者“妖魔化”“过度解读”;

对于游戏玩家来说,要注意“分寸”。因为无论游戏多么精彩,人们终究还是要回归现实。

编辑 吕瑞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