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盖碗、煮茶壶、玻璃杯,冲泡白茶时,应该投入2克、3克还是5克?

 小陈茶事 2021-10-11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之前在写冲泡建议时,有写过。

那款2014年的高山牡丹王饼,它的投茶量要4克就够了。

用盖碗泡茶时,别的茶投茶要到5克,甚至不止。

(以标准容量110毫升盖碗为例)

而那泡老牡丹,因它的内质转化极为成功,茶味丰富。

若是照常投5克进盖碗,茶客们十有八九会觉得味道太浓,hold不住。

仅需4克,便能让这泡老牡丹饼,呈现出它的最佳风采。

单从这点看,真正品质上好的老白茶在喝茶时,是极省茶,极耐泡的。

这背后,涉及到白茶的良好转化与否。

是白茶内部的茶味物质,在氧分子的影响下,带动而来的积极转变。

具体说来,又是一门复杂的茶叶化学课了。

茶友们平日在喝老白茶时,大可通过亲身尝试与对比。

看看自己存的/买的老白茶,是否拥有这一良好转化的信号。

若有,那可是喜事一件!

但有不少茶友,在看到这点冲泡建议时,心里更纳闷了。

白茶的标准冲泡克数,不是5克吗?怎么又变成了4克、3克、2克?

到底每次泡茶时,该放多少茶?

《2》

第一,投茶量的多少,要视茶叶内质而定。

原料好,工艺精,储存到位的好茶,内质充沛。

泡茶时,仅需适量干茶,便能泡出绝佳风味。

反观内质匮乏,品质差劲的劣质白茶。

用盖碗冲泡时,照常规只投5克茶。

那么容易味道淡,不耐泡。

须得加量,用到7克、8克,甚至更多。

想起曾经买过一个品牌的香水。

这个品牌旗下,香品款式很多。

光是喷雾类,就分了好几种。

各种香型,海洋调、松木调、森林调、柑橘调、花香调,琳琅满目。

价格嘛,贵的便宜的都有。

当时,看到一个玫瑰花调的,香氛喷雾和香水的价位,差了一大截。

两大瓶的香氛,竟然比一小瓶的香水,价格还便宜一半。

于是,果断入手了前者。

但用的时候才发觉,那一大瓶的香氛,留香根本不持久。

没一两个钟头,香气就彻底弱了淡了。

后来听懂行的朋友介绍,要想用得久,还是得选香水。

果不其然,一分钱一分货,在各行各业都不例外。

买茶也是如此。

很多时候,一些看似价位便宜的茶,买的时候以为买到了划算。

但喝的时候才发觉,根本不耐喝。

同样的一斤茶,好茶不仅好喝,而且耐泡。

一泡5克便能泡出十来冲茶汤,可供消磨小半天时间。

而劣质茶,不仅滋味平庸,还不耐泡,就算加大投茶量,也喝不了几冲就变淡。

隔上大半月,一大袋茶很快就见底,又需要去“补货”。

可见,在买东西时,单看价格便宜是没有用的。

还要考虑到背后的隐形成本,买对品质才是关键!

《3》

第二,投茶5克,是盖碗冲泡的最佳茶量。

之前在喝今年的2021生态白露散茶时,晒了照片。

没想到,招来一堆朋友问,哎,你怎么放这么满啊,是多少克?

还是5克啊,标准用量。

不可能吧,看着都快溢出来了。

这是因为秋茶的梗叶太蓬松,实际用量还是5克没有变。

聊到这,那位朋友才后知后觉,原来如此!

不过,这段喝茶小插曲,也能反映出一个现实问题。

平日泡茶时,该要如何准确把握5克的投茶量?很多茶友是拿不准主意的。

投茶时,只是跟着感觉走,随手抓一把干茶就放进盖碗。

但这样做,误差很大。

白毫银针和秋寿眉,两者的蓬松程度不同。

而5克散茶和饼茶,视觉观感相差极大。

单凭肉眼,凭手感判断,难以精准把握投茶量。

投茶多,茶味易浓。

投茶少,茶味偏淡。

为了找准“不多不少”的关键点,建议在茶桌旁备一把电子克秤。

精准化称茶,才能减少投茶误差!

但也有茶友纳闷,为什么都是5克啊,我换了大盖碗泡茶怎么办?

原因无他,110毫升标准盖碗,是最常见的盖碗规格。

彼时投茶5克,茶水比例刚刚好。

换了其它容量,仅需自行换算投茶量即可。

但从泡茶角度看,不推荐用容量过大的盖碗泡茶。

毕竟,大盖碗不聚香,模样笨重,注满水后泡茶时非常重。

手腕劲稍有不足的人,在拿起大盖碗倒出茶汤时,容易因拿不稳失手打翻盖碗烫伤手,着实不妥当!

论泡茶,自然是标准化统一变量,才能喝到浓淡适中的茶味。

《4》

第三,煮茶时,茶水比例和泡茶不同。

将白茶煮着喝,不能沿用和盖碗泡茶一样的投茶量。

因为在高温沸煮过程中,茶味物质会源源不断浸出。

投茶量不宜多。要不然,茶味会过浓。

围绕着煮白茶,圈内流传一个经典疑问——既然白茶能煮茶喝,却不能闷泡(用盖碗泡茶)?

其实,上了年份的老茶,能煮不能闷的原因有二。

最主要的,是两者投茶量不同。

盖碗泡茶,110毫升标准碗,投茶5克。

而煮茶喝,煮一壶300-400毫升的茶水,仅需2-2.5克干茶便已足够。

两者之间,茶水比例相差甚远。

茶水比例不同,决定白茶即便煮茶喝,也不会像闷泡那样将茶味泡浓闷苦!

再说了,煮茶时,茶味的浸出过程和冲泡亦有不同。

煮茶时,壶内的汤水温度处于持续上升,或者稳定在滚沸状态。

而沸水冲泡时,滚烫的开水在往盖碗内注水后,水温也会自然下降。

水温高,更利于茶味物质的高效释放。

因此,在用壶煮茶时,仅需少量的茶,便能煮出满满一大壶的茶水。

又或者,可以换一个思路。

不煮干茶,而是改成煮叶底。

用盖碗将白茶泡过六冲、七冲,茶味泡淡后,再将全部叶底拨入煮茶壶内。

加水,开火,煮茶。

利用煮茶的持续高温沸煮,将剩余在茶叶内部的深层次茶味,彻底榨干出来。

注意细节,讲究方法,才能妥当利用每一分的茶味!

《5》

第四,玻璃杯泡白茶,1克、2克已经足够。

玻璃杯泡茶,方便又快捷,适合办公场合使用。

很多茶客眼里,玻璃杯泡茶方法很简单。

或者是,完全不必讲究章法。

左不过投茶进去,注满热水,稍微静置即可。

稍等片刻,便能喝到一杯舒心热茶。

但细心观察一二,玻璃杯泡茶若想泡得好喝, 方法也很重要。

至少在投茶量上,宜少不宜多。

毕竟,玻璃杯泡茶和盖碗冲泡不同,它不能做到茶水分离。

茶叶们长时间浸泡在热水里,势必会源源不断地浸出茶味。

投茶过多,极易泡出一杯浓浓苦苦的茶汤。

从经验而言,玻璃杯泡白茶,办公室里常见的直筒型玻璃杯,水量200毫升左右,投茶仅需1-1.5克干茶即可。

还是那句话,不需太多。

泡茶时,茶叶的用量,讲究恰到好处。

少一分,则淡。

多一分,则浓。

不多不少,才能泡出浓淡适中的茶味。

不过当手边没有克秤,又拿捏不准这1.5克左右的茶,到底该放多少时。

像是白牡丹、春寿眉等,可以只放一小撮干茶。

宁少,勿多。

等到静置片刻,发现茶味仍旧偏淡时,可以继续等待,直至剩余茶味彻底浸出。

投茶多,泡浓了,反而不好调整。

《6》

上善若水,水润万物生。

好茶,亦诞生在高山云雾的滋养润泽内。

此外等到最后冲泡环节时,精妙绝伦的茶味展现,还离不开沸水的激发。

水是茶之母。

茶叶与水,好比是游鱼与水。

鱼水之情,亲密和谐。

干茶得水,才能逐渐浸出滋味。

而泡好一杯茶,投茶量是关键命门。

不多也不少,黄金茶水比例。

君臣佐使,配伍适宜,才能相得益彰!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