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奇的六寨

 续藏四库全书 2021-10-11

( 公元二零一四年岁在甲午仲夏 后人袁国新 图文)

宁乡西陲,有一小镇,名曰沙田,革命老区,人杰地灵,开国元勋何叔衡、谢觉哉、孙中山侍卫长何南熏生于斯,毛泽东、蔡和森曾在此指点江山。镇中心设田庄湾,沿田庄湾左侧直上,经合塘、大塘,沿天梯石栈,进入一村落,名曰六寨。 六寨西临龙田,东近青山桥,北面芙蓉山,南靠七里山,为大山环抱,群峰耸翠,以梨子坳为界,俯梅子坑似万丈峡谷,仰栗子山如与天相接。

六寨袁姓居多,外人乐称“水亦姓袁”。袁姓出自妫姓,帝舜之裔,始于汝南,至东汉袁安时贵显荣耀,累世官宦,四世三公;东汉末年,袁绍称雄河朔,名噪一时。后因乾坤更迭,仕途、避难而散居各地,支系众多,袁姓一支外迁江西,经新化、安化、芙蓉,进入六寨。

从黄家冲沿石阶而上,百步九折,山道崎岖,潺潺流水,窃窃私语;村舍人家,星罗棋布,山深林密,鸟语花香,秋有野果竞枝头,冬有獾猪踏雪痕。夕阳西下,炊烟袅袅,耕牛归栏,慈母唤儿,宛若世外桃源。

先人古训:“千棕万桐,累世不穷”。六寨物种丰富,斗转星移,生生不息。翠竹斑斑,棕树林立,防风雨蔽烈日,为凉席、雨具之上材;门前屋后,开荒凿土,时令蔬菜,唾手可得,天赐蕨菜,漫山遍野;青草池塘,鱼翔浅底,盘石垂钓,尤探囊取物,并非鱼儿不识钩,只贪求得客人笑;春燕衔泥,田夫荷锄立,夏蝉高鸣,家家打稻笑开颜;碧云之下,溪清且浅,卷起裤脚,堆个沙丘,捧一捧清水,鱼虾尽在手底;斜光落日,蜻蜓点水,狗吠柴门外,鸡鸣桑树颠,萤虫飞飞勤掌灯,只为蜘儿结网下榻去;冬去春来,更有那万亩油菜花香,蜜蜂起舞十里长廊,田间揽胜,如醉如痴。

髯公谢觉哉,投笔从戎,挫于大革命,曾隐居六寨刘四阿婆家,思救国良策数月,后辗转根据地,临走之时,髯公自言:易守难攻,实为宝地,不足为外人道。这段历史,鲜为人知。时光荏苒,斯人已去,风范长存,庚寅岁末,遗孀定国,荣归故里,山乡巨变,甚为欣慰,观六寨风貌,啧啧称奇:远离喧嚣,似蓬莱仙境。

六寨袭传统村貌,无环境污染,萝卜擦菜、花生玉米、烟熏腊肉、山泉豆腐、米酒、茶叶皆能自给自足;野山菌、猕猴桃、茶泡、乌泡子、羊咪咪“饭”、小笋子、水肉子皆是上苍赐给六寨子孙的天然美食;炎炎夏日,温差山下近十度,夜幕降临,手摇蒲扇,即可酣然入睡;柴火饭菜,油、盐调味,不损脾胃,山间清泉,沁人心脾;更有富硒稻米,不施化肥农药,养百十鸡鸭斗虫蛾,入口酥软,万里贡进中南海。六寨先民,刀耕火种,十里八村,互通有无,后人念其不易,奋发有为,北大清华,代代辈出。

效国家,远父母,阅尽万水千山,竟不及我六寨坐茂树以终日。时下旅游成风,暴殄天物,看得尽热闹,省不了烦恼;尔等六寨子孙,无论天涯海角,传统佳节,多回六寨,念先人,孝父母,育后人,踩一脚泥土,抿一口山泉,不忘先辈创业之多艰,常怀炎黄子孙复兴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