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史拾零】一生都痴迷于书山

 俗夫 2023-07-13 发布于浙江
孩时喜欢看书写字,几乎都是嗜书如命,只要是书都拿来看,白天帮着母亲干活,晚上煤油暗淡灯光下捧一本书苦读着,精神世界被书本深深吸引。在那个日子苦涩年代里,爱好读书是自己唯一自在的空间,可以暂时忘却家庭所有面临的不幸,父亲过早离开这个世界承受沉重负担,跟母亲无法交流一开口就是训过来。

童年时代家庭不幸,注意力落脚书本上,书本里面寻找安慰,先是看《岳飞传》,与金兵打一招一式打一百零八个回合,于是就去买《初级长拳》。那时候咬牙切齿恨秦桧,那时不晓得宗泽是一个义乌老乡,历史故事情节主要落笔在岳飞的身上,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刻骨铭心,男儿膝上有黄金那一跪也是为了国家。

《聊斋志异》原著,蒲松龄描写鬼故事,有很多不认识的字,用《新华字典》查,花了不少时间才把一部书全部都啃掉,长大成人之后不信鬼神了。后来不少翻拍成了电影,历史上蒲松龄参加科举屡试不爽,怀才不遇又愤恨社会才写了那么多字,其实鲁迅与其差不多对现实不满,这些名篇寓意不少都具有现实意义。


近期涉猎传统文化,古典名著名篇章节,央视十台百家讲坛,半夜三更栏目播出,聘请名校讲师教授在栏目中尾尾道来,过程声情并茂非常吸引人。每每都是边活动边观看,电视机前不停走来走去锻炼身体,眼珠转动紧盯着电视机捕捉相关信息,细细品味历史人物著述的其中含义,室内快走锻炼起来也不会觉得乏味。

魏晋遗风建安文学,曹操开篇《观沧海》,官渡之战灭袁绍,袁绍两子袁尚哀谭,争权夺利火并后袁尚逃到了乌桓之地,北征乌桓大捷班师临碣石。从此曹魏政权典定基础,之后才有了南征赤壁之战的惨败,紧接着又是夷陵之战大伤了蜀军元气,一代枭雄功过是非任由后人评说,可是正史专门为统治者歌功颂德服务。

晚上独自坐在书房,不停深思一个问题,一代枭雄曹操其人,历史对其不太公平,不是简单用是与非可以客观评价曹操,其文韬武略后人很难企及。笔者不可能参与写正史,写野史也不是自己专注的兴奋点,客观公正容易引起不同学者无谓争论,尤其是网络空间可以把小事无限的放大,是是非非那就随风而去吧。



诸葛亮《出师表》,分前后表一遍不够,两遍对阿斗也没用,江山还是付诸东流,扶不起啊辜负了刘备三顾茅庐的初衷,历史没有人有能力去重写。李密《陈情表》吸引人,幼年不会走路丧父母亲何氏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祖孙相依为命,以祖母无人奉养为由上《陈情表》,宛拒晋武帝司马炎征其为太子洗马。

刘禹锡《陋室铭》,极力描述陋室不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高洁傲岸、居室交往不追求声色娱乐的生活态度,流露出安贫乐道隐逸情趣。韩愈的《古今贤文·劝学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告诉世人打开知识的大门,只有不断勤奋好学这一条路径,苦为舟对于现代人来说值得商榷。

古代十年寒窗苦读,那是只为一朝争夕,求取功名没有捷径,时代早已发生变化,笔者以为这只是一种励志的精神而已,寒窗苦读呈一种被动态度。当下主要培养孩子习惯,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是一种快乐,养成爱学习的习惯之后就会自主学习,其实在校满堂灌也学不了多少,自学日积月累起来一定会是非常可观。

一个人终其身学习,主动学习才会快乐,学习目的性不明确,被动学习那才痛苦,如果把学习当作任务来完成会累死人,只有求知欲激发出来才行。书本里面精彩文章多了,只要是你专心致志埋头挖掘宝蔵,相信眼睛里一定慢慢散发出智慧光芒,一个人多学一点知识一定不会错,当别人在聊历史的时候你也能搭上话。

古代文人雅士名篇,之所以成其为名篇,里面有其不朽之言,值得后人为其颂扬,古代普通人没有受教育的资格和条件,一旦有机会肯定废寝忘食。现代社会讲究人人平等,教育机会摆在眼前就是看谁努力,学习使我们增长知识也能够明辨是非,而且能见识到更宽更广的世界,人在社会上立足视野靠文化知识去撑。

读不读书完全两样,既然学习不可避免,与其被动不如主动,一群孩子同步学习,只要你是快马加鞭像玩游戏那样进取,不相信不能学点成绩出来。现在是终生学习的年代,再也不是古时候的十年寒窗苦读,真正活到老学到老不学分分钟被淘汰,孩子学习面前千万别认为自己是家长,自己做不到为什么去要求孩子。

                俗夫 2023年7月12日随笔

以文会友  以笔理学  以德行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