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迅躲进小楼,六祖一句话道破天机

 好人教育 2021-10-11

我这个人是不看新闻的,从来不看。不对,其实二十多年前也是和其他人一样新闻必看,无论是报纸还是电视,新闻联播每日必看。

可是逐渐发现我被那些无用新闻绑架和忽悠。那些浪费时间的新闻,也浪费情感,更重要的是几乎都或者毫无意义或者假大空!

美国谁当总统也不会给我一个中国教师涨工资,游泳谁得冠军也不可能使老百姓买得起房子,哪位明星结婚花多少钱也不可能捐助我们村里的失学孩子。我无论多么关注重要或不重要的新闻,每天也都只能吃粗茶淡饭。

所以家里的电视还是20年前的,而且极少打开,只有春节看看晚会。

从去年开始,我也逐渐疏远手机,或者说疏远微信,现在,我把手机当Kinkle来用,喜欢读书,老了,近视加老花,纸质书实在读起来困难,但又没有能力购置专门的墨水屏Kinkle阅读器,所以,自从亚马逊推出Kinkle读书app,就把手机当作一个读书工具用。

大量的垃圾信息和炒作的文章,目的只有一个——钱。因为他们知道流量变现,阅读量就是钱。搞得好像社会喧嚣不堪、道德沦丧,实际是人心浮躁、认识变态。正如六祖慧能所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忽然想起鲁迅的一句诗“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躲进书里,书就是我的天地。

下面是《明智行动的艺术》一书的最后一节的内容,标题是“为什么你不应该读新闻”。


苏门答腊的地震、俄罗斯的坠机事件、一个男人将自己的女人在地下室关了30年、海蒂·克鲁姆和席尔分手、德意志银行破纪录的工资报酬、在巴基斯坦发生的暗杀、马里总统的辞职、掷铅球的最新世界纪录,人们真的必须要知道这些事情?

我们的信息很灵通,但知道的很少,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200年前发明了一种有毒的知识类型:新闻,即世界各地的消息报道。新闻对于我们的精神的影响,就像糖对于身体的影响一样:新闻是可口的,容易消化的——但长期下来却是有害的。

3年前我开始进行一个实验。我决定不再阅读新闻,取消了所有报纸和杂志的订阅,把电视机和收音机从家中搬走,将苹果手机上的新闻应用程序删除,我不再碰任何一份免费的报纸,而且当飞机上有人在我面前阅读报纸时,我会有意识地看向别处。

在最开始的几个星期这么做是不容易的,很煎熬,我总害怕会错过些什么。但在一段时间之后,我有了一种新的生活感觉。3年之后,我的思维变得更清晰,见识更深远,可以做出更好的决定,有了更多的时间,而且最好的一点是:我从未错过什么重要的新闻。

我的社交圈子——不是指脸谱网,而是现实中真正的朋友和熟人——起着新闻过滤器的作用。

回避新闻有很多的理由,我这里只说最重要的三个。

第一:我们的大脑对于骇人听闻的、与人物相关的、喧闹的和变换快的刺激会有极为强烈的反应——而对于抽象的、复杂的、需要解释的信息则有着极为微弱的反应。

新闻制作者便利用了这一点。吸引人的故事、显眼的图片和耸人听闻的“事实”会牢牢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结果就是所有构思缜密的、复杂的、抽象的和不易看透的内容都会自动地被隐去,尽管这些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和与对世界的理解更加相关。

所以说为新闻消费的结果就是凭借一张错误的危机入场券在大脑中闲逛。花钱去看新闻的人会把大多数话题的重要性完全估计错误,他们在报纸上读到的那些危机不是真正的危机。

第二:新闻的意义是不大的。

人们可以在过去的1年内看完大约一万则短新闻——每天约30则。请你很诚实地说出一则新闻,它使你能比以前做出更好的决定——对你的生活、事业或生意。没有人在我提了这个问题之后能说出2则以上的新闻——从一万则新闻中。多么可悲的比率。

新闻机构要的是使你相信,他们给你提供了更具竞争力的优势,很多人就这样受骗了。实际上关注新闻不是什么竞争力的优势,而是种劣势。如果关注新闻真的可以使人们获得更多成功,那么记者早就应该站在收入金字塔的顶端了,但他们并不是这样。

第三:浪费时间

普通人因为新闻平均每周浪费半个工作日。从全球范围看来,这给生产力带来的损失是很大的。比如2008年在孟买发生的恐怖袭击,恐怖分子在残酷的自我满足欲望中杀害了200人。

请你想象一下:平均一个小时有10亿人在关注孟买的悲剧,他们关注着这一新闻,听着电视上某些“专家”和“评论家”的喋喋不休。

这是个很符合实际的推算,因为在印度有超过10亿的人口,但我们还是按照10亿保守地计算,10亿人每关注一个小时加起来就是10亿个小时,换算过来就是:有2 000个人的寿命被新闻消耗了——比恐怖袭击造成的死亡人数还多9倍,这个视角虽然很讽刺但也很现实。

你害怕没有新闻的生活会使你被朋友们排斥?你也许不知道在西伯利亚某处有飞机坠毁,但是你可以理解这世上深层次的而且往往不是一目了然的关联,你可以将这些与其他人分享。

谈到你不看新闻的事情时你不要有顾虑,人们会很感兴趣地听你讲述。长话短说,请你放弃对新闻的消费,而且是全部。你可以阅读长篇的背景文章和书籍,因为如果想要理解这个世界的话,没有比读书更好的方法了。

好了,感谢您的陪伴!今天的文章读完了,你觉得有什么启发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