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不应该读那么多新闻

 李灏 2014-05-20

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出现在互联网上,资讯超载变得越来越普遍。朋友圈分享、微信公号、微博、邮件、RSS源,每日时事新闻……过多的资讯让你无从抉择。

我们得弄清在生活中的哪些领域的信息对我们是不可或缺的,哪些是不必要知道的。这因人而异,取决于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职业和个人生活。关键是别再把精力花在对自己毫无直接影响的事情上。

列出一个表单,梳理清楚每天都是哪些信息在轰炸你。对于鲜有问津的订阅资讯,取消订阅。留在那只会压迫你去阅读,浪费时间。我们得主动从信息轰炸中抽身。

当你遭遇资讯过载,以下这篇文章值得一读。

………………

苏门答腊的地震、俄罗斯的坠机事件、一个男人将自己的女人在地下室关了30年、海蒂·克鲁姆和席尔分手、德意志银行破纪录的工资报酬、在巴基斯坦发生的暗杀、马里总统的辞职、掷铅球的最新世界纪录,人们真的必须要知道这些事情?

我们的信息很灵通,但知道的很少,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200年前发明了一种有毒的知识类型:新闻,即世界各地的消息报道。新闻对于我们的精神的影响,就像糖对于身体的影响一样:新闻是可口的,容易消化的——但长期下来却是有害的。

3年前我开始进行一个实验。我决定不再阅读新闻,取消了所有报纸和杂志的订阅,把电视机和收音机从家中搬走,将苹果手机上的新闻应用程序删除,我不再碰任何一份免费的报纸,而且当飞机上有人在我面前阅读报纸时,我会有意识地看向别处。在最开始的几个星期这么做是不容易的,很煎熬,我总害怕会错过些什么。但在一段时间之后,我有了一种新的生活感觉。3年之后,我的思维变得更清晰,见识更深远,可以做出更好的决定,有了更多的时间,而且最好的一点是:我从未错过什么重要的新闻。我的社交圈子——不是指脸谱网,而是现实中真正的朋友和熟人——起着新闻过滤器的作用。

回避新闻有很多的理由,我这里只说最重要的三个。

第一:我们的大脑对于骇人听闻的、与人物相关的、喧闹的和变换快的刺激会有极为强烈的反应——而对于抽象的、复杂的、需要解释的信息则有着极为微弱的反应。新闻制作者便利用了这一点。吸引人的故事、显眼的图片和耸人听闻的“事实”会牢牢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结果就是所有构思缜密的、复杂的、抽象的和不易看透的内容都会自动地被隐去,尽管这些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和与对世界的理解更加相关。所以说为新闻消费的结果就是凭借一张错误的危机入场券在大脑中闲逛。花钱去看新闻的人会把大多数话题的重要性完全估计错误,他们在报纸上读到的那些危机不是真正的危机。

第二:新闻的意义是不大的。人们可以在过去的1年内看完大约一万则短新闻——每天约30则。请你很诚实地说出一则新闻,它使你能比以前做出更好的决定——对你的生活、事业或生意。没有人在我提了这个问题之后能说出2则以上的新闻——从一万则新闻中。多么可悲的比率。新闻机构要的是使你相信,他们给你提供了更具竞争力的优势,很多人就这样受骗了。实际上关注新闻不是什么竞争力的优势,而是种劣势。如果关注新闻真的可以使人们获得更多成功,那么记者早就应该站在收入金字塔的顶端了,但他们并不是这样。

第三:浪费时间。普通人因为新闻平均每周浪费半个工作日。从全球范围看来,这给生产力带来的损失是很大的。比如2008年在孟买发生的恐怖袭击,恐怖分子在残酷的自我满足欲望中杀害了200人。请你想象一下:平均一个小时有10亿人在关注孟买的悲剧,他们关注着这一新闻,听着电视上某些“专家”和“评论家”的喋喋不休。这是个很符合实际的推算,因为在印度有超过10亿的人口,但我们还是按照10亿保守地计算,10亿人每关注一个小时加起来就是10亿个小时,换算过来就是:有2 000个人的寿命被新闻消耗了——比恐怖袭击造成的死亡人数还多9倍,这个视角虽然很讽刺但也很现实。

消除掉这100多个思维错误和行动错误,与放弃新闻一样,可以给你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你害怕没有新闻的生活会使消除掉这100多个思维错误和行动错误,与放弃新闻一样,可以给你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你害怕没有新闻的生活会使你被朋友们排斥?你也许不知道在西伯利亚某处有飞机坠毁,但是你可以理解这世上深层次的而且往往不是一目了然的关联,你可以将这些与其他人分享。谈到你不看新闻的事情时你不要有顾虑,人们会很感兴趣地听你讲述。长话短说,请你放弃对新闻的消费,而且是全部。你可以阅读长篇的背景文章和书籍,因为如果想要理解这个世界的话,没有比读书更好的方法了。

本文来源:《明智行动的艺术》(中信出版社)

作者:[德]罗尔夫·多贝里  刘菲菲 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