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录课课件制作误区之无序呈现19

 好人教育 2021-10-11

前面我曾写过一篇关于金字塔原理的文章,从整体结构来说,课件或者课程都应该具有清晰的结构和层次。具体到每一个页面的内容,同样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

我们的大脑更善于处理有序的信息,下面这些符号,如果让你看一眼,就立刻写出来,不一定能做到。因为,它们是孤立的,这仅仅是五个符号,如果是七个呢?九个呢?可能就更有难度了。

所以,对信息进行整理就成了一项重要工作,把无序杂乱的信息,通过一定的逻辑顺序,加工成结构化的有序信息,就更便于理解和记忆。

其实,记忆信息不一定非要理解,关系、顺序才是记忆的链条。比如上面这些符号,我们无需理解它们代表什么,但是,只要重新整理一下顺序,瞬间便可记住。

下面这段文字是我刚才读的一本书里的一句话,作者是国内顶尖的学者,他在引用别人的话,提到未来六种能力时这样说。你觉得有什么问题吗?

我觉得他在说这六种能力的时候,就没有很好地进行逻辑整理,致使简单的信息却不便记忆。我们稍加分析,整理成三个类呈现,也就是三感两力一探寻。这样就可以瞬间记住。

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常常会用到列举,在我们思考并列举事物时,常常会杂乱无序,但是,要把这些信息呈现给别人时,就一定要进行整理。

随意、无意识呈现信息会给记忆造成困扰。下面分类呈现,是不是就好多了呢?

比如进行单词复习时,大部分老师都是按课本顺序直接搬到课件上,这样效果很不好。如果二十多个单词一股脑堆出来,绝对会把学生搞晕,你把它们按词类归纳或者其他原则进行分类分别呈现,是不是就好很多?

当然还有其他各种逻辑或结构方法,总之,要让呈现的信息有序。

下面这个是知识点复习课件目录,看上去没什么毛病,可是,从这里可以看到讲课老师自己思维混乱,没有深度思考的习惯,这也是很多人常犯的错误。也就是离目标还差最后一公里的距离。

首先,一节课知识点不应该太多,最好三个或可以五个,最多不超过七个。另外这八个考点,类别不同,应该重新排列。第1个是动词辨析,第2、3、4、7是词组辨析,第5是表达方式,第6是句式总结,第8个是单词用法总结,列表应该根据类型重新整理。

其实,这个课件最好分成两个课件进行,第一个单词辨析,第二个句式和表达方式。有时不同类型的信息夹杂在一起,会对学习者产生知识干扰、造成思维混乱。

当您呈现内容的时候,请考虑一下大脑的感受好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