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个人应注重如何高效学习,努力没有正确的前提方法一切都白搭

 bpmfliu 2016-08-03

从小开始,身边总有那么一些人,你觉得他们比你玩的还疯,可是考试时却把你甩的远远的。真的是天资聪颖,或者是多了什么经验?智力很难界定,总会有些人看上去很聪明,但实际上我们自己可以控制的倒是会不会有一些有用的经验,便于我们实际操作,去改变我们学习的状态。

之前读过的一本《如何高效学习》,内容确实有干货,最明显的作用是在背单词时,有意识的尝试其中的方法来记忆单词,发现真的记得更牢。

首先,介绍下作者:

每个人应注重如何高效学习,努力没有正确的前提方法一切都白搭

封面

斯科特·杨(Scott Young)

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商科毕业,如今经营着世界上最大的学习博客之一。从高中开始斯科特几乎课下不学习,尽管如此,他还是以全班第二名的成绩毕业。读大学时,大考之前一般每天学习不过两个小时。不过,4年来,他的平均成绩总是在A和A+之间。使用自己发明的学习方法,完成了10天搞定线性代数,1年学习4年MIT课程的“不可能任务”,并登上TEDx的演讲台,向全世界宣讲自己的学习经验,是不可不扣的超级学霸。

每个人都想学习的更有效率,“聪明人”在学习中都会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学习技巧,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的去应用,大多数人则是在无意识的死记硬背,重复的进行机械记忆,记得了也会很快忘记,因为知识根本不属于你。在斯科特·杨的书中,他把不同的策略综合在一起,形成了整体性学习(holistic learning)。之所以称为整体性学习,是因为它教你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记忆一些事实,记忆只是学习的一小部分,我们要全面地认识学习。高智商者并不认为学科之间的界限那么清晰,他们喜欢将知识视为整体,也容易将所学的知识与其它的知识相联系。

整体性学习分为两部分:

  1. 整体性学习策略

  2. 整体性学习技术

整体性学习策略

整体性学习基于三种主要观点:

每个人应注重如何高效学习,努力没有正确的前提方法一切都白搭

三种基本观点

整体性学习的顺序

每个人应注重如何高效学习,努力没有正确的前提方法一切都白搭

学习顺序

这些理论听起来非常不错吧,不过你一定会问如何拓展?如何创造模型?其实在整体性学习技术中有很多这些理论的具体操作方式。

整体性学习的顺序并不一定就是上图的线性顺序,步骤间可以往返,跳跃。可以在拓展测试后再次获取理解信息,再次获取的目的性更强,获取的信息也更有效。在此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然后通过多多练习来改进,逐渐形成在即的学习策略。

大多数学科的学习过程是类似的,问题是不同学科的知识并不相同,不同的知识又有不同的结构类型。我们不能用同一种方式处理不同类型的信息,根据斯科特的分类,信息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 随意信息:缺少逻辑分类多零散知识

  • 观点信息:存在争论的信息

  • 过程信息:讲述一系列动作,操作的信息

  • 具体信息:实际生活中可以观察到,听到,触到的信息

  • 抽象信息:难以理解,但是逻辑性很强,需要抽象思维理解的信息

学习一个新问题时,可以有意识的将问题分类,确定信息的类型后可以帮助我们选择更有利的技术,提前预料可能产生的困难。当发现所学的东西枯燥时,一定要尝试与自己已有的经验关联,学习编程时,保持对技术内在的探索,而不是仅仅记忆冷冰冰的符号;学习历史时,可以读到那么多鲜活的人物故事,而不仅仅是年代大事表;读医学时,想到的是活生生的病人。

整体性学习强迫你以不同的视角看待目前所学的学科和问题,任何知识都可以是很有趣的,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正在研究你认为无趣的东西,尝试去找出其中的乐趣,这与我们另外一个话题也有关,如何找到学习的目标。只要你有心发现,几乎所有的知识都有实用价值,如果你能找到知识在你生活中的实用价值,知识就与你产生紧密的联系。

很多人学习编程仅仅是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当然更多的人以编程谋生(比如我),自然就与自己产生紧密的联系。比如学习会计学,当我打算自己建立小公司时,会计学知识就很需要,我也许可以请一个会计,但如果我开公司,没有什么比我自己更懂更好了,不过这一切的前提是掌握高效学习方法,不然还是应该把重心放在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上。

整体性学习技术

在整体性学习技术中,斯科特在阅读大量改善学习习惯的技术后,将其归类成四个方面:

每个人应注重如何高效学习,努力没有正确的前提方法一切都白搭

学习技术

A) 获取知识

每个人应注重如何高效学习,努力没有正确的前提方法一切都白搭

指读法

快速阅读

  • 指读法: 使用手指让眼睛停留在你阅读的地方,提高阅读速度。

  • 练习阅读法: 以3分钟为周期进行速读练习,记录正确和错误的观点数,训练自己的阅读速度

  • 积极阅读法: 阅读时不断提醒自己记住主要观点是什么,我怎样记住,怎样拓展应用,促使深入理解。

笔记流

  • 先写下主要观点

  • 用短词代替整句

  • 用箭头呈现联系

每个人应注重如何高效学习,努力没有正确的前提方法一切都白搭

笔记流示意(取自网络,侵删)

记笔记是为了更好理解所学内容 ,如果忘记这一点,笔记记得再漂亮,思维导图画的再漂亮,也是本末倒置

B) 联系观点

比喻法

可以按照以下三个简单步骤来找出一个比喻:

  1. 确定你要深入理解和记忆的信息。

  2. 在你的个人经验中寻找与信息部分相似的东西

  3. 检查比喻不恰当的地方

内在化

每个人应注重如何高效学习,努力没有正确的前提方法一切都白搭

内在化

图表法

  • 流程图:从一个简单元素开始,然后在这个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不同知识之间画出联系箭头

  • 概念图:从最重要的观点出发,不断发出分支细化知识及分解观点

  • 图像:用粗糙简单的涂鸦代替文字,包括观点之间的联系,图像更生动,容易记住

C) 随意信息的处理

联想法

想象要大胆一点,比如看《中国合伙人》,黄晓明用“俺不能死”来记忆ambulance,这种荒诞的记忆方法反而记住了单词。使用联想法的步骤:

  1. 创造顺序:把信息处理成线性清单

  2. 给清单中的每一项设一个符号

  3. 创建属于自己的联想

联想法也有其自身的一些缺点:

  • 符号重复:可以再加上颜色等其它识别物

  • 断裂的联系:把大的联想链拆分

  • 难以辨认的符号:先用简单清晰的,再设计独属于自己的符号

  • 触发物丢失:增加触发物的触发物,即再用别的物品使自己想起触发物,再触发后面的

挂钩法

挂钩法不是将观点互相联系在一起,而是将每一个观点与特殊数字联系在一起

每个人应注重如何高效学习,努力没有正确的前提方法一切都白搭

挂钩法

信息压缩技术

减少信息容量,寻找逻辑关系

  • 记忆术:最好的记忆术应该选择尽量简单通用的短语和单词

  • 图像联系: 把几个信息联系起来并且用一张图表示出来

  • 笔记压缩法:

    笔记压缩法

  1. 在空白纸上写下笔记主要观点

  2. 写下与之联系的内容

  3. 持续写直到每个主要观点都写下来

  4. 修饰得更有条理

D) 知识的延伸

实际应用

  • 统计学

  • 计算机

  • 会计学

  • 经济学

  • 历史

模型纠错

模型纠错实际就是实践的代名词:不断的练习和实践

  1. 分清是拼写错误还是概念问题

  2. 散弹枪策略:每一种类型的问题都做一做,同一类问题不重复

  3. 延伸练习时间

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

  1. 从小项目开始:太大的项目会动摇信心,学习目标以1~3个月为佳

  2. 记录下来: 将完成项目的过程记录下来,能增强信心,激发斗志

  3. 创造一个有意义的目标:一个清晰的目标能使学习更为主动,热情更加高涨

【费曼技巧】

这个技巧的灵感,源于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在他的自传里,他提到曾纠结于某篇艰深的研究论文。他的办法是,仔细审阅这篇论文的辅助材料(supporting material),直到他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基础、足以理解其中的艰深想法为止。费曼技巧,亦同此理。对付一个知识枝节繁杂如发丝、富有内涵的想法,应该分而化之,切成小知识块,再逐个对付,你最终能填补所有的知识缺口,否则,这些缺口将阻挠你理解这个想法。

费曼技巧很简单:

1.拿张白纸;

2.在白纸顶部写上你想理解的某想法或某过程;

3.用你自己的话解释它,就像你在教给别人这个想法。

最要紧的是,对一个想法分而化之,虽然可能重复解释某些已经弄懂的知识点。但你最终会到达一个临界点,无法再解释清楚。那里正是你需要填补的知识缺口。为了填补这个缺口,你可以查课本、问老师、或到互联网搜寻答案。通常来说,一旦你精准地定义了你的不解或误解,找到确切的答案则相对而言更轻松。

除了整体性学习策略和技术,书中还提到超越整体性学习,如何高效率完成学习,如何实现自我教育。有空的话还是亲自拜读这本书为好,总会和我一样有所收获。

我的收获:

  1. 前文提及的背单词运用联想法,构建出单词大厦,使我词汇量飙升至一万五以上,还在继续上升中;

  2. 使用费曼技巧,包括自己在简书上写技术博客,自己讲述一些算法的原理,得到读者的认同说明自己讲的清楚,也加深自己的理解。

封面和指读的图取自书本,其余为自己绘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树说(简书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