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襄阳残帖》

 昵称46496098 2021-10-11

《米襄阳残帖》(拟名) (宋) 米芾等撰并书,一册十六开,次有丘濬跋,米芾《寄魏泰诗帖》,周必大跋,朱熹跋,笃列图跋,王鏊跋,彭年跋,董其昌跋,米芾《刷字帖》,赵孟頫跋,虞集跋,沈粲跋,徐渭。米芾《寄魏泰诗帖》收入《壮陶阁法帖》、《海山仙馆法帖》、《知止阁法帖》惜均未能寓目,上海书画出版社《米襄阳魏泰诗真蹟》云“卷尾有明刘淮、清罗天池跋。原迹曾入内务府钤有'乾隆御览之宝’及'绍兴’连珠印”(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晋隋唐五代宋书法》云二跋之后尚有朱昌颐跋),又云以上三法帖均依此墨迹本而摹刻。然本帖中《寄魏泰诗帖》首刻“宝晋斋”,中刻“应”、“徐氏文蔚”,尾刻“米芾”、“宏翰堂藏书记”、“徐氏文蔚”诸印,且跋文为周必大、朱熹、笃列图、王鏊跋彭年、董其昌,据此观之本帖与其非为一本,又见张建华、陶继明主编《嘉定碑刻集·黄庭坚、米芾法帖刻石》有《寄魏泰诗帖》后有王铎跋,亦于本帖不同。《米襄阳残帖》除《寄魏泰诗帖》外,《刷字帖》未知有书迹存世,各跋或有存者则散见于各籍然亦未知有书迹存世,且均未注跋于何处,唯文亦多有异同,现略述本帖部分如下,然各部分所钤印文兹不再录:

一、丘濬跋,宋代书家不数公,元章笔法有谁同。胜空赤骥堪相拟,曾属诸公品藻中。仲深丘濬奉题。”为明丘濬佚文。

米芾《寄魏泰诗帖》。不再录。

周必大跋,“借眼前之景而含万里不尽之情,因古人之法而得三昧自在之力,此诗此字所以传世。乾道己丑五月二十四日。东里周必大题。又道光二十八年欧阳棨瀛塘别墅刊、咸丰元年续刊庐陵周益国文忠集本《省斋文稿》卷一六则云“借眼前之景而含万里不尽之情,因古人之法而得三昧自在之力,此字此词所以传世。乾道己丑五月二十四日

四、朱熹跋,“米老书如飞马脱衔,追风逐电,虽不可笵以驰驱之节,要自不妨痛快。朱君所藏此卷尤为犇轶,而魏泰诗又次韵亦多奇语,信可宝也。淳熙乙巳三月晦日,朱熹仲晦父观于建阳西山景福僧舍。”又嘉靖十一年刻《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十二行本卷八二云“米老书如天马脱衔,追风逐电,虽不可范以驰驱之节,要自不妨痛快。朱君所藏此卷尤为犇轶,而所写刘无言诗亦多奇语,信可宝也。淳熙乙巳三月晦日,朱熹仲晦父观于建阳西山景福僧舍。”

五、笃列图跋,“至正甲申六月辛未,燕山笃列图观”一句未见于他处,为佚文。又见朱存理《铁网珊瑚》云“韩文称颂伯夷贤,黄素真书庆历年。月照明珠还合浦,春风长共义庄田。至正甲申六月辛未,燕山笃列图再拜”。(《题范文正公<伯夷颂>并札卷》)则为元笃列图同日所题也。

六、王鏊跋,“米礼部行草政用大令笔意,稍跌宕遂自成一家。今人习米,但得其踰绳越契之风,则非善学柳下惠者也。济之识”。范明泰《米襄阳外纪》卷九云“米礼部行草政用大令笔意,稍跌宕遂自成一家。后生习米者,但得其喻(又作逾)绳越契之风,则善学柳下惠者也。”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书卷之二》则云“……后生习米者,但得其逾绳越契之风,非善学柳下惠者也。范成大跋”,然卞书多耳食之言,古今学者皆从《米襄阳外纪》。“逾绳越契”原有两解,一则,《后汉书·班固传》云“逾绳越契,寂寥而亡诏者,《系》不得而缀也”,谓无文字也;一则,黄宗羲《移史馆熊公雨殷行状》云“上以朝臣不足任使,所用文武,逾绳越契”,谓不通文字也,此二义于此似均未妥。又,岳珂跋《英光堂帖》云“永之法妍以婉,芾之体峭以健,马牛其风,神合志通,彼妍我峭,惟妙惟肖。故曰:袒裼不浼,夜户不启。善学柳下惠,莫如鲁男子,芾其知此”,因知“学柳下惠者”既指学米芾言,而前所云“逾绳越契”实喻“寂寥而亡诏者,《系》不得而缀也”,谓徒承前人之法。“但得其逾绳越契之风”者实未能有“鲁男子”之变通,自当为“非善学柳下惠者”,且“米礼部行草政用大令笔意,稍跌宕遂自成一家”非徒“逾绳越契之风”之毫无创见,可见《米襄阳外纪》所述本自文意不通。本帖略同于素受冷遇之卞文,颇为可信。

七、彭年跋,“米南宫于书无所不学,下笔各有奇趣,步骤二王父子间,乃其临池所先着力者故,神迈超逸有天马行空之态,宜为太峰高士携置行笈也。辛酉三月既望旧吴彭年题。”为明彭年佚文。查辛酉年为嘉靖四十年(1561年)。同年“吴县钱糓在同里彭年处得陶宗仪《游志续编》,携归手自缮录”。(见张慧剑《明清江苏文人年表》)

八、董其昌跋,“吾尝评米书,以为宋朝第一,毕竟出东坡之上。山谷直以品胜,然非专门名家也。董其昌”。文与《画禅室随笔》同。

九、米芾《刷字帖》,“上问本朝以书名世者数人,元章各以其人对曰: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上曰:卿字何如?曰:臣书刷字。芾”。毛凤苞《海嶽志林·刷字》云“上问本朝以书名世者数人,元章各以其人对曰: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上曰:卿书如何?对曰:臣书刷字”,而四库本张邦基《墨庄漫录》“上问本朝以书名世者凡数人,海岳各以其人对曰: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少逸韵,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上复问卿书如何?对曰:臣书刷字”。

十、赵孟頫跋,“米南宫作字,体式飞动结构遒密,为宋室冠冕,一时名家无出其右。是书风神朗发照映四座,伩世虽有作者乌能及与。赵孟頫跋”。为元赵孟頫佚文。

十一、虞集跋,“米南宫书神气飞扬,筋骨雄毅,而晋魏法度自整然也,汉人只知程不识用兵纪律精严,不知李广之无斥侯为合作也。仙井虞集”。文与《道园学古录》同。

十二、沈粲跋,“宣德三年龙集戊申四月望日华亭沈粲观,时在北京明照坊之官舍,试枣心笔,御赐龙香墨书”。为明沈粲佚文。“明照坊”明时有戎政府及官宦住宅,“官舍”者当为其住宅也。陶宗仪、朱谋垔《书史会要》云“沈粲……尝以御赐龙香墨、枣心笔书之”,后论沈粲而引此文者多以“龙香墨、枣心笔”均为御赐之物,又见张震主编《故宫书画馆》第3编,《致晓庵诗札》页于沈粲手迹下注云“此札书自作七言律诗五首,题为《端溪砚》、《龙香墨》、《金花笺》、《黄封笔》、《笔架山》。诗后自题'右砚、墨、纸、笔、山,宣德丙午(1426)所赐臣粲者’”。可证所赐者唯“龙香墨”而无“枣心笔”也。《致晓庵诗札》,历代未见著录,亦可侧正本帖之可信度。

十三、徐渭跋,“阅南宫书多矣,潇散爽逸,无过此帖,辟之朔漠万马,骅骝独先。徐渭题”。文与《徐文长文集》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