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语俗字研究》疏误九(“祯” )修改版

 昵称46496098 2021-10-11

   张涌泉先生《汉语俗字研究》中讨论了“禎”字的相關问题(见下图),并认为陆增祥跋误。 实则不然。因所涉多字,下分论之。

        一、“禎”、“貞”、“楨”三者之间的关系

               从出现时间上看,字始见于商代甲骨(见下图),”、二字不见于甲骨金文及先秦简帛,当为后起。从训诂上看,,又通,其中”者如《庄子·列御寇》云“吾以仲尼为貞幹,国其有瘳乎?”,又如睡虎地《司空》簡云“縣、都官用貞、栽為傰(棚)牏……皆不勝任而折 ”;如《隶释·魏修孔子庙碑》“想祥之来集”。从音韵上看,均雙聲叠韻。因此可以推定“禎”、“楨”二字为“貞”字的分化字。

(《殷虛文字甲編》 ,“貞”字)

        二、“倀”字的起源及其与“张”的关系

               陆宗达先生云“伥即'侜张’字。《人部》伥,狂也。从人長聲。一曰什也。《人部》侜,有廱蔽也。《詩》曰,誰侜予美。此《诗经·陈风·防有鹊巢》文。传曰'侜张,诳也。’《释训》'侜张,诳也。’……《庄子》'猖狂妄行。’《荀子·修身》'人无法则伥伥然’。伥即猖狂妄行。”因此“伥”含“张”之意。图中《一切经音义》云“本无此字”,不妥。

        三、“倀”与“䆸”(㡧)

               “䆸”即“䆵”也,出现较晚。《等韻》云“音棖。䆵,響也。”《玉篇》云“䆵,大屋也。”《廣韻》“䆸宏,闊大貌。”《集韵》“䆸宏屋響也。”(又见《类篇》)

               “倀”、“䆵”同音,则“倀”与“䆸”又通。的增旁俗字。“㡠”與“幀”通,或因“登“、“貞“皆可訓為“定“,遂有以為二字因意而通者。“登“,《周禮·地官·小司徒》“頒比法于六鄉之大夫,使各登其鄉之眾寡六畜車輦。“註云“登,成也。成猶定也。”《釋名》云“貞,定也。精定不動惑也。”

         四、“椗”

                ”即 “碇”之俗字,晚近方才出現。《道光洋艘征巡记》“先后起椗扬帆”。此处”即 “碇”

         五、何谓“禎像”

                “禎”为“”的分化字,“禎像”即“貞像”。“貞”又通“真”,耕真通轉,端照準雙聲,如庾信的《庾子山集》“貞气辨仙才”,又如郭店簡《老子》云“攸(修)之身,其惪(德)乃貞。”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及王弼本作“真”。“真“即仙人,如《说文》“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又如《庄子·列御寇》“唯真人能之。”可知“貞像”即“真像”即“仙像”,如《文庄集》“奉貞像于琳宫”,《真诰》“皆灵仙真像”,《杜荀鹤文集·题江寺禅和》“懒求施利修真像”等。因此像”非“张展开来的画像”,陆增祥跋虽难道其详,然无误。                     

         六、试论“帧”字缘起

               ”字起源较晚,最早见于唐代。不论是《白氏长庆集》的《画弥勒上生帧记》、《画西方帧记》等,还是《酉阳杂俎》的“泥金帧”、“菩萨帧”,《辨证论》的“奉造释迦绣像一帧”都有“仙像”的意味,并由浓重的佛家色彩,此字当为佛家所造。后《景德传灯录》云“有僧写得师真”,实与此同。

          又,图中《解座文汇抄》云“禎子”之“子”乃构词后缀,“禎子”即“帧”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