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英志:手抄本《袁枚日记》

 芸斋窗下 2021-10-11

编者按:上世纪九十年代,王英志先生整理的《袁枚全集》由江苏古籍出版社(现凤凰出版社)出版,2006年10月,王英志先生又新发现近四万字的手抄本《袁枚日记》,为补《袁枚全集》之缺,本刊将陆续刊载经王英志先生整理后的《袁枚日记》,以飨读者。


整理校点说明


据袁枚自述,其著作有2种未刊行:一是《州县心书》一卷,当为县谱之作。袁枚《海州知州何君墓志铭》云:“(何廷模)尝爱余所著《州县心书》,以手抄去。”二是“日记”,或曰“随园纪游册”。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七云:“余所到必有日记,因师丹之老而善忘也。”俞樾《春在堂随笔分卷十记曰:“袁枚随园纪游册,乃其元孙润字泽民所藏。”二书是否留存,一直是个谜。但我与袁枚有缘,一个富于戏剧性的机会,结识到袁枚第八代孙袁建扬、袁建中兄妹,竟然得到了认为已经失传的手抄本袁枚日记影印件。


此部日记藏于一灰色有小方块图案的布质书函中,长约32厘米,宽约29厘米,高约5厘米。正文凡83页,不分卷,内容完整,约35000余字,正文前有后人俞樾、费念慈、袁润、蒋萼题诗或题辞,皆作于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


日记分甲寅与乙卯两部分。前部分30页,一人所抄,行书体,间有袁枚行楷亲笔修改、增补的小字;后部分53页,除了有草书、楷书、行书等4人笔迹外,亦时有袁枚行楷亲笔修改、增补的小字,更有袁枚亲笔抄写的日记20余页,约占全书的四分之一,弥足珍贵。袁枚书法,行、楷俱佳,颇有特色。人称:“随园老人不以书名,而船山太史盛称其书,以为雅淡如幽花,秀逸如美士。”日记前部分始于“二月初七日”,未署年份,实为乾隆五十九年(1794),写至五月二十四日,返回南京,凡一百一十余日,后部分先记“乙卯年(乾隆六十年,1795)往如皋笔记”,二月初一日从南京出发,记至二十九日抵仪征而止;后记“闰二月往杭笔记”,初八日从南京出发,至五月二十七日返回。凡一百一十余日。日记记载虽多为生活琐事,但丰富多彩,生动真切。因为是日记,而且未必打算刊印,因此保持了原生态,无讳饰,不做作,极其真实,颇多为袁枚其他著作所不便提及的细节,是具体了解袁枚晚年的生活状态与心态,掌握袁枚人生与思想的珍贵资料,也是了解乾隆盛世后期社会生活与习俗的鲜活教材。但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十评价其“论及学问者,止有两条……此外,无非记与友朋往返,及寻山问水、访美论诗而已”,似对其价值缺乏认识。


日记涉及文学、交游、应酬、饮食、娱乐、女色、奇闻等方面内容,日记不乏文学价值,许多内容具有诗话性质,可视为其名著《随园诗话》的补充;此外还反映了为笔记小说《子不语》续编搜集材料的情况。日记反映了袁枚广泛的交游,无论方伯、太守、盐运使、制军、抚台、县令,还是士绅、秀才、淑女,甚至妓女、僧人、道士、优伶、奴仆,三教九流,皆乐与其有交往,可见袁枚广大教化主之风,“山中宰相”之概。袁枚每到一处。必有旧友新朋设宴款待,作为写过《随园食单》的美食家,袁枚于可口菜肴、点心必详细记载,似欲增补其食单,从中也可见江南烹饪技术之精巧,盛世江浙地区的富庶。而日记记录官僚、朋友所送“贺仪”、礼品之多、之贵重,几乎类似礼单,可见当时社会人情来往的奢靡风气。袁枚年近八十,连续两年出游,一路马不停蹄,可见其晚年老当益壮。日记写其一路喜下围棋,是其他著作所未提及的爱好,因棋艺不高,为胜棋而与弟子刘霞裳偷奸耍滑。可见其顽童一面;日记一再对标致女子赞不绝口,又表明风流好色之习至老未变。日记袁枚的自我形象可谓栩栩如生。相关情况请参见拙文《手抄本袁枚日记现身》(《光明日报》2008年10月6日《国学》版)。


袁枚日记今日能够整理发表,自然首先要感谢袁枚后人袁建扬、袁建中兄妹的无私奉献,使之现身于世,才有了整理的可能。其次也要感谢朋友的帮助。因为日记是手抄本,草体字很多,有的字迹模糊,还有破损,因此整理工作最重要的是辨字。辨字花费时间与精力最多,难度甚大,所幸得到了泰安书法家赵敏瑞老师的大力帮助,北大同窗书法家王翼奇兄的悉心指点,学生孙立新君也帮助誊录,从而能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整理校点工作。这都是应该说明并表示感谢的。但日记仍有少量字因各种原因尚待定。校点时对难认待定的字用“寥”代替,因破损而空缺的字用“口”代替,对该字表示质疑时用“[?]”表示。日记时有小字,系他人记录后袁枚所亲笔添加、修改处。原文明显有错、漏的字皆进行改补,并出校记说明。


俞樾题词


随园《纪游册》,乃其元孙润、字泽民所藏,介旭初观察来乞题。展第一册即云“二月初七日”,不书某年,其下又云《乙卯年往如皋笔记》,然则此册所记,乃乾隆五十九年及六十年两年事。检《万年书》:乾隆五十九年甲寅,是年二月小,三月小;六十年乙卯,是年闰三月。皆与所记符。先生甲寅岁七十九,乙卯岁年八十。世俗祝寿必于逢九逢十之年。先生两年出游,皆为避寿计。其中载一诗云:“到处探奇逢地主,避人作寿走天涯。”是其证。游到之处,寻山问水,访美论诗,想见先生年高而兴不浅也。率题数绝句而归之:


杂钞朋旧数篇诗,详纪宴前花几枝。到老爱才兼爱色,八旬人似少年时。


友朋投赠见情深,此老能存坦白心。记载分明无讳饰,几般礼物几封金。


日日舟窗几局棋,输赢几子必书之。忽然大怒因棋负,趣笔兼传一扣儿。


术士江湖不是仙,每囚文士得流传。许公九十一年寿,拆字先生陆在田。


年年避寿走天涯,随笔成书亦自佳。剧盗黄巢李赤脚,都堪编入《续齐谐》。


垂老年华至性存,殷殷不忘故人孙。途中持赠无多物,报答当年荐馆恩。


天生原是不羁才,未免难将礼法该。可笑口鸾囚凤处。先生亦为看花来。


斜斜整整不成行,更有捉刀人在旁。此是欧公于役志,不论工拙尽文章。


光绪十七年十月立冬后三日


曲园居士后学俞樾书,时年七十


费念慈题诗


风度依稀似晋贤,乾嘉坛坫此开先。怜才结客寻常事,歇绝风流已百年。


谈谐都见性情真,别有雄才迈等伦。吏治文章自千古,漫将苛论薄前人。


落笔皆成绝妙辞,声名物力尽堪思。一编琐思从头读,犹见升平极盛时。


玉印犀钱付殓装,惟将长喟问苍茫。无端触我平生感,密雪寒灯哭杏殇。(卷中载邢鲁唐《哭子》诗,顿忆亡儿毓文,读之流涕。)


光绪辛卯十一月十九日武进费念慈


袁润题


先高祖不以书名,然海内推崇,竞与诗文并重。博古家得片纸只宇,莫不什袭珍藏,奉为至宝。咸丰癸丑,园毁于寇,家藏手泽,概付劫灰;偶于旧笥中检得此卷,虽行间字迹,亲笔无多,而兵燹之馀,幸留遗翰,谓非神灵呵护,何以克存?抚今追昔,感慨系之。兹谨潢治成册,俾子孙世守遗泽,长留有厚望焉。光绪辛卯孟秋元孙润敬志


蒋萼题诗


错落拈来记事珠,不烦一一自操觚。等闲经过罡风劫,留并仓山一幅图。


闲云出岫却归迟,看遍名山与好诗。未到绛帷先肃拜,更夸眼福饱蛾眉。


曾喜琼枝立雪来,也曾相伴到天台。如何不念曹娥孝,错把刘郎恼一回。


不羡公卿不羡仙,红尘清福占乃年。薛门今长青萍价,真本《兰亭》五世传。


先生元孙泽民,为薛葛溪上客,辛卯秋宜兴蒋萼拜题


二月初七日①


午刻同霞裳下船,肩舆同送下船者怡云,香圃、香岩、方甫参、汤金俞四君,先已在船候送,王香田、罗葆斋先登舟,开船至下关而泊,谈至初更而别。


注:


①此年为乾隆五十九年(1794)。


(一)

初八日


逆风开船至观门,泊燕子矶前。巳刻同香田、葆斋、霞裳游永济寺、悬崖撒手,壁上见刘松岚诗二首,后跋云:“随园老人过此,见之未识,以为野狐禅否。”诗云:“心灯夜炳原无夜,意蕊晨飞口口晨。能托未来作已往,除将默默有何人。”“梵宇层层吐篆烟,人来此地即神仙。犬心尚且澄如水,日在如来殿外眠。”小坐石口片时,登花笑轩,再过客堂,看鄂西林相国父子诗。《西林弘济寺》诗云:“山扉石径上人家,小住清凉引妙车。欲挽江声回树杪,可怜那岸是繁华。”“撒手悬崖苦未能,舍舟登岸记初曾。狸奴白牯谁争说,默默只应如此僧。”鄂公容安时随行,年尚幼,后重游过此,读先人之作,跋于后云:“余年十二岁,随先大人过燕子矶,时寺僧默默年已七十有五。癸酉莫春奉使两江,重见此僧,余年四十,僧且百三岁矣,觉三生公案尚隔一层也。先人题句宛然在壁,感慨伤怀,漫成四韵;即书以赠默默,诗云:“少小经行处,江山感旧因。君能重会面,我是再来人。问法心无住,趋庭迹已陈,然灯觅题句,忍泪对青春。”


饭后与香田、葆斋、霞裳同游十二洞之第一洞。洞僧广东韶州人,洞中石隙泉滴如珠,僧以瓦盆接之,清泠可爱,即炸火烹茶共饮之。逆风渐大,时杂雨点飞来,因匆匆回船,坐未定而雨大下矣。


午后食芋头,葆斋烹徽州茶,霞裳含之甚甘,共谈至二鼓而别。夜来雨达旦,睡颇安,而吐痰甚多。


与霞裳弈二盘,一胜一负。


校记:


[1]“□”原为空缺,下同。


初九日


晨起,仍是逆风,小雨不止。午后接家信,内附湖广江西陈抚台信一封,送银一百两;又司马皋台信一封,送翡翠瓷碗二只、茶碗十个;陈中丞信中寄《填词韵略》一本,乃其令祖其年公著作乞序者。着棋二盘,一胜一负。夜来小雨不住。


初十


早大风仍逆。李文起来船,絮语良久而去。午刻苦寒,小雨一日不住。弈二盘,一负一和。霞裳念刘松岚诗云:“狮吼禅林醋库巷,小星休向此间明。”松岚侨寓苏州醋库巷,旁有狮吼禅林,故戏成此联。岸上买汤圆,甚佳


十一日


偏风。开船后渡江,船中长桌皆倒。午后到仪征,差人至县中借轿,与霞裳同拜伊司马,小饮署中。座上陪客江吟香、尤水村。漏雨下归舟。


十二日


早起写复李文起一札。伊司马差人来请看梅,席设于准提庵,先送程仪一封。轿宋出门到吟香家,水村先在彼相候。其弟令香亦出相见,并命一子一孙皆出见,子七岁,吟香之孙八岁,貌皆清。有顷,伊司马来同吃早饭,菜中平,而谈甚畅。命霞裳听伊公说福中堂、和大空事,略写之以备诗中采用。


饭后坐红船,与伊公、尤公二江公同船,谈至提准庵上岸,庵中屋宇无多,佛殿前便是大梅一株,半枯半荣,花开已是十分,落英满地。对花起一平台,广二厦。左有小院绿梅二枝初放。分两席坐,偏挂明灯,高下照耀,当花对酒,菜亦略佳。谈至二鼓,水村即席赋诗。吟香命家童放洋灯毕,复同至舟中,共谈良久而别。回至江头,雨渐大矣。席中吃小橘无核,怀数头而归。


十三日


黎明开船,行四十里而住。着棋一盘,输廿六子。饭后与霞裳说,头一盘之输不算,取棋再下,又输卅三子,大怒,命叩儿报仇:嬴则赏钱一百,输则打手十板。叩儿又输廿二子而逃,午后复开船,香田病已两日,不能同行,辞回南京,送程仪一函,看其挂帆而去,风甚利。


晚饭后又与霞裳弈,又大输至五十八子。夜泊江心,水中贼窃去一橇。


十四日


开船,巳刻到镇江。饭后到骆夫人家,左公乔梓已先在焉。佩香有《盼先生不至》诗一首云:“柳外江波绿泼醅,高楼徙倚首频回。心怜春雨知朝过,目盼先生桂棹来。新作羹汤储夕膳,旧眠吟榻扫轻埃。真州底事勾留久,不到寒闺话酒杯。”午后符拓庵差人送白藏金纸十张。蔡伯海来,畅谈至晚,吃晚饭,饭甚佳。伯海去,与骆夫人下棋一盘,谈至二鼓而卧。佩香出女史孟文晖诗二卷,元二定,求入《诗话》。


十五日


赵教官来谈,饭后始去。伯海同董小池来见,高青士亦来。左兰城作主人,其令尊瑶圃亦同在座。


十六日


辰刻符拓庵同王佑庭来,伯海亦来,同吃早饭。饭未毕高青士来,扬关郑三云掾史送礼,珠米、水粉、金腿三种。午后伯海作主人,用油行,厨子不甚佳,绍酒亦平常,然己颇费。


十七日


晨起严士敏、张秉钧皆送诗来,和尚亦来看腿,吃粥后出门,拜见太守、依司马、王少君等。王少君,王佑庭令郎,名辉,年十二岁。梦楼先生出对云“海为龙世界”,辉对“花是蝶家乡”。又一对云:“橘将金铸就,梅似蜡装成。”午后佩香作主人,菜极精。


校记:


[1]“君”原缺。


十八日


大雨,雷电终日。巳刻王佑庭作主人,请鲁子山、郭康侯、符拓庵作陪。吴草堂来谈诗,声音笑貌酷肖芷衫,而自答自解则令人笑而难忍。晚间谈极乐。


十九日


辰刻拜伍制军,制军送鼻烟二瓶、衣料四匹、神曲四合、洋香二百元。郭康侯请吃早饭,仍小雨不住。午后严士敏请小集,邀赵广文、吴草堂作陪,初更时即散,与佩香、兰城谈至二鼓而卧。赵教官送代席一函。


廿日


辰刻王佑庭来,高青士亦来,吃汤包子,上船,佑庭、兰城、青士皆送上船。天晴风顺,以县中水脚未发,停舟至午未开,系借县中沙快船故耳。饭前与霞裳下棋一盘,负二子。饭后又下一盘r”,又负六十九子,出门来第一大输也。


校记:


[1]“一”原缺。


廿一日


饭后到常州,往拜赵云松观察、刘种之赞善,后至巴太守处,留吃晚饭。王菊庄、周玉墀两教官皆在署中。菊庄看府考卷子,玉墀权馆教两世兄。太守又请云松、霞裳来署同叙,畅谈至三鼓而散。唤来把盏三童,无一可者。


回船下棋一盘,霞裳输二十子。


校记:


[1]“州”原为“洲”。


廿二日


云松、巴公、王周两广文皆来舟中,谈良久。巴太守行后,与赵公、菊庄并霞裳,同坐赵公小船到赵公家作一口之叙,上顿吃面,热炒碟六个,内炒野鸡卷与炒鱼片二味极佳,面亦好。午刻再至刘种之赞善家,看其房宇花园,拉之同至云松家小集。晚间鱼翅、豆腐二样,美不可言。余亦好谈,至二鼓而散。


回舟同霞裳下棋一盘,胜廿子。


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多为绝妙词。

(袁枚《遣兴》)

(二)

廿三日

辰刻抵无锡,取惠泉水一石。开船与霞裳下棋一盘,输七子;又下一盘,和;又下一盘,胜五子:已抵山塘,泊舟。


廿四日


早借寓杜开翁宅,砚工卫先生来。午刻往谒奇中丞快谈,吃晚饭而出。


廿五日


辰刻吴如轩来,徐六官、林远峰、本家又恺、□□皆来畅谈。早饭后赴研香司马约,顺路拜客,即宿研香公馆。是日到虎阜看玉兰花,开五六分,春色甚少。花下遇方大章,坐谈片刻。


廿六日


辰刻入抚台署,吃早饭。霞裳已先到,芷塘侍御亦随后至,谈极畅。饭后至箭所看射鹄。午后访蒋意崖司马,再至徐六官家吃酒,复至又恺家说话。


回山塘漏初下。


廿七日


长洲县田公请吃上顿饭,座上祝山长、汪二昌、胡三司马与绍励兴公曾官太守者。霞裳辞不去,蒋莘来见。筠泉带昌化图章一匣来看,甚佳。吃长洲县饭[1]。饭后回至阊门,船赴长常熟[2]。霞裳先由山塘收拾行李开船,在阊门等候[3]。故午前下棋一盘,霞裳胜六十七子。


校记:


[1] “饭”原缺。


[2] “常”原为“长”。


[3] “阊”原为“昌”。


廿八


余在虞山。竹桥太史来,诵其代松云太守赠翩如词云:“野芳浜水明如镜,忽然照见惊鸿影。来耶抑何迟,今宵莫反而。芳名才两幸,摹飞真风致。醉眼倒边颠,疑同美少年。”又因阅童子试卷《野舍时雨润》诗题,有一联云:“青霑沽酒帘,红滴卖花篮。”遂拔取第二。长洲县试童子,有陈竹士《赋“绿到窗前翠不除”》,有一联云:“秀色三分雨,春痕一抹烟。”饭后拜子潇,萧抡、邵松、阿鲍、□□□俱来拜。安观察请吃晚饭,菜极丰,一席约费十五六金,而绝少可口者。


回船与霞裳下棋一盘,胜十九子。


安公郁亨,王锦素亭。


廿九日


清晨王县令锦来拜,请吃早饭。饭后至吴竹桥比部家,拜孙子潇,请其夫人席佩兰出见,丰韵楚楚,以小照一幅索题,带至吴竹桥比部家共看。少顷子潇来,佩兰已赋诗三首见赠,首首清新,兼有警句。陪客二鲍公有妹,名印,亦能诗,适邵氏老六。孙媳正拟托鲍公转索其诗,饮酒间忽送诗至,乃赠七古一章,亦颇聪颖,真所谓天从人愿矣。


漏下回船,袁教官筠亭送至舟中,谈良久而去,送连环水晶图章一方、燕窝一匣。安观察亦送燕窝一大匣、山楂糕一大匣[1],面托鲍、萧二君作诗。萧名抡,太仓人。鲍兄弟二人。陈家吊纸,见士林主人。


校记:


[1] “楂”原为“查”。


三月初一日[1]


巳刻到山塘,卢湘槎已舣舟以待。徐心梅、王西林同来,唐氏兄弟与陆兄善烹调,亦同来。少顷吃船上早饭,放船至野方浜,看崔山莺,甚丑。午后吃晚饭,菜亦平常。初更时至如轩家,唤薛四娘来看,亦与船上菜等。二更时回山塘。


校记:


[1] “三月”原无。


初二日


来拜寿者甚多。午后如轩备席,远峰载花一枝,海官、又恺率领众诗人子侄亦备酒一桌,花一枝,姓周。移樽如轩家,开筵畅饮,二鼓而归。是日黄海、兰雪二君皆在焉。


王锦说裴源长老回福崧话,甚可爱。


初三日


吃盛林基楼饭,见太夫人,陪者朱、郑二观察。


午拜张止原,带印谱及樊绍堂印谱入抚台署,与主人及卢湘槎林、远峰谈至三更才睡。


初四日


写福中堂书稿,并写各跟班诸少年扇子,替签押某看诗。霞裳写福中堂诗与札,及何汝莲司马札。午刻小雨。晚间小饮,谈至二鼓而卧。


初五日


出门拜客,回山塘寓斋,吃杜世兄晚饭。饭后仍入抚署。霞裳在署未出,因抚军留看戏也。


初六日


辰刻张止原、王西林来署谒中丞,带《争坐位》墨迹与范宽着色山水轴来看。饭后同看新戏,名《报恩珠》。戏完招四寿官,徐王官同饮,漏下初散。


初七日


吃点心后出署拜客,薄暮回山塘。又恺送烧肉一盘、馒头一盘。


初八日


徐心梅、蒋莘同作主人,请二唐君与陆君司烹调事,菜甚佳。陪客立崖先生与胡黄海、吴兰雪、方大章、林远峰,心梅之侄与蒋莘之师邵先生,皆在座。远峰招四寿官来侑酒。


初九日


辰刻蒋莘来谈一日。冯太守送席一桌。饭来游虎阜[1],买杖二枝。又恺送肉一盘、馒头一盘。下晚又恺来,同饭而别。


校记:


[1] “来”当为“后”之误。


初十日


出门往长洲县、汪研香两处。在王西林馆中吃早饭。张止原作陪,止原说《子不语》二则。


买凤头玉鞋一双而回。


霞裳游狮子林,与徐心梅、王西林同去。晚来小雨。午后在松岚家。见其新得如君,貌颇佳,吐属亦妙。松岚送肉桂二枝。


十一日


刘松岚邀闺秀作诗会,请吃下顿饭。先写扇一,托赠其如君湘花夫人。是日大雨不住,霞裳至上灯时才来。抚台夏庆官送船至山塘。酒散回寓,已二更矣。黄海邀看何娘,颇美,住临顿衙。


十二日


辰刻坐小船看朱韬六不遇,复至打铜巷舒高家。见诚斋侄大病初愈,说病重昏去时魂已出窍。初听家人妇子哭声尚清楚,渐闻如蝇声,知自己已死。出大门过白莲桥,渐至平厂沙漠之地,有黑墙甚峻,天色亦昏暗,无路越此黑墙,复思此地想是阴阳交界之地,不如回家为妙。行至家中,见灯火如故,但不见人。少顷见丈六金身之地藏王至矣,旁一老妪,又一和尚。地藏王云:“汝何不念经?”诚斋唯唯,闻众家人念《心经》声,始见家人面目。良久,诵经者有倦意,地藏王以锡杖拄地,铿然有声,似有不悦之意。家人复朗诵不辍,地藏王始去,而诚斋活矣。


早饭前至又恺家。吃早饭畅谈,汪墨庄、胡梅峰、吴兰雪、徐心梅、王西林先后至矣。仁虎荐一美人,住文德桥,姓陈,年廿三岁,貌颇可观。吃晚饭后下船。


十三日


晴,巳刻过昆山,风逆,夕阳在山,离青浦尚有四十里。饭前对弈一盘,负十九子;午刻一盘,胜十五子;晚饭后一盘,胜六子;又一盘,负廿六子。


十四日


早到松江,船泊外馆驿,差陈茔到署借轿,拜祝山长、陈提台,然后到府署,李太守与霞裳并张仲、高广文同吃早饭。午后借衙役投南汇县熊世兄两札,并带去送南汇书物等件。吃晚饭有红烧猪头,甚佳,鱼翅亦好,黄鱼美,极精。谈至二鼓出署,即开船访廖云锦女史,着棋一局,负九子。


十五日


天明到泗泾镇廖夫人家门口住船。廖夫人出见,年四十四岁,人尚楚楚,铺毡下拜,出近诗与其表姐徐庄涛诗册细观,颇有好句,采其三首补入《诗话》。留吃上顿饭,因命叩儿帮做菜两样添含。其侄马君、字眉山陪坐,口吃,亦不甚出言。廖夫人送岳武穆王墨迹笔卷一匣为赠,老人亦送笔一通、砚一方、墨一通、《诗话补遗》一册而别。仍开船回松江。着棋两局皆负,一卅五,一廿五;又一局胜七子,又一局又胜三子。


云松哭徐某云:“我来空拜徐君墓,公在曾怜赵氏孤。”


十六日


回松江。是日考文童诗古风《封门》[1]。李太守先差松官来请。霞裳先入署,我亦随后敲门而入,芷塘先在焉[2],遂作快谈永日。晚饭后看文童卷子,可入目者绝少。二鼓出署。


校记:


[1] “封门”,疑即苏州“葑门”。


[2] “塘”原误做“堂”。


十七日


祝山长请吃两饭,带随园图书与观,芷塘亦有《接叶斋卷子》一个,京师名人题咏殆遍。芷塘乞题《接叶高园》,我亦乞题《雅集图》,彼此交易而退。吃晚饭,陪客王条山老人,张画镛、兴镛两兄弟。绍酒颇陈,烧猪头尤精妙绝伦,炖鸭亦大妙,馀亦与俗府之菜不同,遂不觉为过量之饮矣。回船后漏已二下。


校记:


[1] “兴镛”两字原空缺,据下文补。


[2] “炖”原为“顿”。


十八日


塔射园主人张氏兄弟请。小雨不住,上半日乃华、娄两县与南汇县公请,在华高署中吃早饭,金山、奉贤两县作陪。饭后至塔射园,又是数年不到之地。王条山先来作陪,出《绿春词》三十首,阅之颇有好句。张小姐蓝生请拜老师,其弟兴镛引入内室相见,年已三十五岁,而光彩照人,目中少见。其吐属风雅,亦落落大家风范。手赠钱香树先生太夫人亲笔画扇一柄为贽。其令尊梦阶,字凤于,年七十四,仿随园《子不语》著书十二卷,内亦颇有可观者。少顷芷塘先生来,同吃晚饭,畅谈而散。有李翰林鼎元、字墨庄来谈,良久始回船。


十九日


李太守与祝山长公请陈提台与我游佘山。巳刻在水云斋下船,陪客李墨庄、霞裳并李公官亲张仲斋提台,少君与祝公之令郎另坐船一只。开船后吃早饭,午后抵佘山。佘山主人王公,须发皓然,精神亦委顿,其年尚小予十岁。高台结构颇好,牡丹将开,绣球正放。


织云坐小舟同来游园,提台、太守皆接见。是日游女无多,而园外来看之人以几十计,桥为之奔一角,跌者数十人相压,幸皆未入水。游毕下船,夕阳在山矣。开船吃酒,命小伶松元等数人清歌。行数里后月初上,回舟已二鼓。刘春桥乞常州府荐书,尚候于船中,因命霞裳挥一札与之。是日李太守送元宝一个,米一石,炭一石,金腿、红烛,共四种。南汇胡公送银二封,约一百两。华、娄两县各送程仪一封,约重十二金。李公又送诗笺八匣。


芷塘说接叶斋旧居有小婢,独宿一室,渐觉精神恍惚,面色青瘦,夜窃听之,啧啧有声。次日拷问,乃云每夜有一人来与交媾,深以为苦,欲拒之,不放,力又不能云云。主人请娄真人作法擒之,乃数十步外一老树树根,行至小婢之炕下,婢卧于上,遂出为怪。


秀峰买《全集》一部。


廿日


黎明开船赴湖州,路过卢区,有庙,额书“唐泗洲寺”,以天色已暮,未得上岸一游。乃吴江县该管地方。


饭前弈一局,胜霞裳六子;又一局,输十一子。饭后一局,复胜霞裳二子。晚饭后又奕一盘,输两子。


胡黄海[1],临顿路之何妪,袁云楼之陈女玉如,俱有可观,刘大观之妾亦佳。


《三妹合稿》,记送席佩兰、廖织云、张玉珍、金纤纤。


校记:


[1] “海”后当缺一“云”字。


廿一日


晴,顺风。二鼓抵湖州城下,与霞裳弈。第一盘输卅八子,第二盘输廿六子,第三盘输廿二子,第四盘胜三子,第五盘又胜一子,第六盘又输二子,


廿二日


早往拜雷太守,太守留吃早饭。饭后太守来船,谈片刻,送食物四种,又送天目茶一大瓶,差阴阳生杨姓跟游岘山。山不甚高,尚有树木、二寺。寺中有碑,乃康熙年纪恩赦之碑。有窪樽渴水一汪,似人工所凿,无足观也。忽然而来,匆匆回船,仍带阴阳生,送至竹墩。


廿三日


小雨。晨起便往见亲家母,并命全宝出见,相貌颇好。与亲家母说成婚喜事,照往亲家之例,送五百金包办。殷夫人不见,开出细帐,招霞裳同商办法,大局约定。吃晚饭,沈先生东桥与三位小世兄同饮。初更时下船。

(三)

廿八日

辰刻府署姚先生来畅谈。女伶虞四官,貌佳而能文。姚秋槎赠诗有句云:“壮士至今休说项,美人千古只名虞。”以是日演《跌霸》、《别姬》二剧。四官极喜,因拜秋槎为老师;后以所适非人,遂入空门为女道士。爱填词,有《送春》一首,调用《探春令》云:“几番花信暗相催,早是三春暮。杜鹃啼罢东风懒,看满境堆香雨。年年此际归何处?蓦地抛人去。袅斜阳烟外,一寸游丝,怎系得韶光住?”自号空翠庵主人,未几便夭亡。又诵李太守《戏咏裙带鱼》一绝云:“潇湘六幅已成尘,尺练谁教弃水滨。试较瘦肥量带空,蛟宫应有细腰人。”句句雅切。

两太守总讳言能诗。午前张藩台来谈,良久而去,午后来,湖道李、运台阿同来,邀周公升桓陪游西湖,上火后回寓。座中有吴秋于孝廉,阿公幕友也。

廿九日

辰刻汪亲家来,邵玉官来,并阿通两内兄同来,华世兄、康年兄先后来谈。吃点心后坐轿出门,拜城中各亲友。在孙仲芬家吃饭[1],后拜李春麓道台,看孙小姐,看顾小姐不遇。孙宅王玉如小夫人出见。又往拜佟司马并家春圃二弟、许星河老友,顺路访项金门。出城至德生庵,访张荷塘明府,回寓又见张小姐,托问转运有所求。收到春岩信一封,要留札回答。

在运台衙门内,见金蛙将军。是日运台抽诗牌即得“灵蛙”二字,以为大奇。“初见色红,少顷变淡绿。双目直视,足如马蹄。”

校记:

[1] “饭”原缺。

四月初一日[1]

雨,欲上坟未果。穿出盘古坟,差叩儿去。午后坐船至德生庵,招华公、乔梓、张氏叔侄与邓世兄至舟中,大谈半日,吃点心三样而回。

媒人沈显生差人送信。

校记:

[1] “四月”原无。

初二日

辰刻孙贻谷来,许星河、项金门皆来,留贻谷吃早饭。饭后拜姚寿平[1],见许野夫世兄,然后到府署吃酒。霞裳因小病辞不去。原任萧山谢公送酒席,周世兄送烧肉、烧两样[2],又实心馒头一盘,甚佳。府客周山茨、云鸿子、姚秋槎。

吴柔之不乐,去。倪帝陪家作吊。

藩台来,要吃早饭,适何春巢来,约初七日入署吃饭,看古玩。

校记:

[1] “后”原无。

[2] “烧”后当缺一字。

初三日

入城吃汪亲家饭,以婚礼单交贻谷、钱五世兄同观,并拜姚寿平世兄。

初四日[1]

库官李公移樽,陪客方藕塘,谢、李两明府,放船至净慈寺,与方丈雪隐谈片刻,即到浴池洗澡。回船便吃酒,炒鸡片一味最佳,馀俱太咸。

“一味率真,有过人皆体谅;万般由命,无心我自从容。”

校记:

[1] “日”原无。

初五日

吃点心后往半山上坟,往返七十里,坐轿甚劳。归途访卢抱经于书院中。其少子出见,述抱经病势甚重,不得一晤。回寓后烛烧一寸,大雨便来,窃幸上坟之凑巧矣。

王五官来,施三官送食物四样。

初六日

许星河移樽,即用叩儿烹庖,所费不过三千六百文。菜颇佳,唯鸡粥一样不好。午刻藩署谢世兄来,同看素享重名之美妓德官,扬州人,及见面,甚属平常。

是日陪客项金门、房主人王公。王公说千人共见三鬼,甚奇。见鬼于红河桥上,时七月十六。

初七日

辰刻李太守送雷笋一盘、盐蛋二盘。午刻吃方伯酒,有张荷塘明府、张九兄、何广文作陪,霞裳后至。是日菜甚佳,吃合酒十七杯而不醉。方伯送合酒一壶,连玻璃壶并送。出署时城门已闭,俟方伯专人至将军处,请令箭开城而回寓。

初八日

房主人王公邀游城隍山,吃蓑衣饼,看古董店。移樽在寓,吃午饭,亦叩儿代办。晚饭后放船德生庵,放烟火。有金官者,西湖妓也,邀其入船,小坐而别。

初九日

何春巢请方伯吃午饭,叩儿做菜,亦颇佳。春巢邀其族叔何镇台来陪。

初十日

项金门作主人,请在岳坟后山吃茅笋。和尚本吃素,故整煨之茅笋不甚佳。饭后游紫云洞、花神庙而回。

十一日

早,华秋槎、狄小同、铁丹和尚,十年前同看坐筵之高君,皆来长谈,吃早饭。饭后入城拜客[1],吃李太守晚饭而回。有一花访,不遇而去。其母朱又兰老人,当年旧好。七谷送诗扇一把。

校记:

[1] “后”原缺。

十二日

狄小同请吃早饭,钱塘蒋世兄请吃晚饭。李太守清晨来,谈良久而去。

并官氏见韩敕礼器碑。

十三日

舒元灏请在金霞庄吃酒,菜甚好。不及出城,宿于项金门世兄家。

十四日

至孙云凤家畅谈,看顾小姐比前年益美。午后吃金门晚饭。回寓有吴孝廉来拜门生,送贽仪一封,江西人。

十五日

回寓写下砂坞熊世兄回书。吴孝廉来见,作三体诗,为方伯题《蕉阴默坐图》小照。

十六日

孙贻谷移樽,邀吴孝廉来作竟日畅叙,霞裳不与焉。住一日,办笔墨应酬数件。

十七日

邱凤山请游湖。晨起先坐轿游理安桃庄,邱郎与华世兄茂之携朱六官放船,在花神庙相候。晚舟中畅饮,途遇二程世兄,拉入舟中同饮,沉醉而散。

是日晨有铁丹和尚抱琴而来,舟中四客、一妓、一僧,有邻舟丽人相视而笑,并且行二三里而去。回寓时竹初先生已来半日矣,烧烛畅谈,漏二下始卧,即住寓中。

十八日

早项金门来送诗看,华秋槎明府亦来谈,饭后吴协簧来,吴集斋来,畅谈片刻而去;旋即出门至方伯处说话探病,在卧房中见坐良久而别。后至杭州府太守,未回。与姚之兄说话而回。

十九日

辰刻桂二尹来拜,张云浦、老九、华世兄同来,蒋世兄常熟来,未晤,以往见伍制军去也。是日方藕塘明府移樽,汪小姐来拜干爹,甚美。

张瑶英谢余,到四梦居。《索诗稿》云:“露沾桃李千株树,次第春风到女萝。”《闻布谷》云:“稼穑无关小鸟事,催耕还比长官勤。”《蒿师先生墨床》云:“谁怜贪墨无休日,也合磨人有倦时。”《鹭丝》云:“岂有诸君推甲乙,可怜公子最风标。”

道士钱一清送礼。

树颖,字苔发,号实庵,《送宋大南甫出都》云:“多君劝我归乡土,今日翻成我送君。匹马西风两行泪,关情不独为离群。”又,《为汪秀峰水部题绵潭山馆十咏》:《莓径》云:“微雨点落花,一径苔衣湿。屐齿破新痕,闲来看鹤立。”前土地,乃沈公祠也。

山舟说黄百谷成神事,并令还愿者到大路上候俞鹏老爷,以所献神者转献之。

蒋世兄说吕尔禧事,要问。

廿 日

门生吴集高移樽。辰刻小雨,家春圃弟来,同往拜制军畅谈。是日霞裳与张云浦、华秋槎、铁丹等游韬光,傍晚方归。是日扣儿菜甚佳。方伯送礼甚华。

廿一日

张库官来拜,年伯山舟先生亦来长谈,送对一联、寿意十二金。饭后出门至方伯处辞行,方伯以扇二把索题,带归,顺便回拜张库官。

廿二日

辰刻金门、集高皆来说话,吃粥后至运台处辞行,差扣儿去看船。吃运台早饭,至孙大小姐处畅谈,又至金门处吃点心。归途至钱塘蒋公处,蒋公正坐堂审尼姑,审毕略谈,匆匆出城。

蒋虾蒙豆腐佳。

廿三日

运台送好火腿八只,佐以食物几种,又朱提二百。谢萧山送礼。吃钱唐早饭,运台来拜未遇。

坐中见蒋绍李世兄,貌似霞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