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要活在当下?

 知道有念就行 2021-10-11

  为什么要活在当下?因为当下是旁观者,是观察者,是离开二元的觉性,这个当下没有任何的意义,非要给它个意义的话,当下即是觉,当下即是知,当下就是空性。觉、知、空性也无法给它放上个什么意义,一旦有内容就离开了当下的内含了。这就是活在当下的理由。


  可是,因为当下什么都没有,是空,空含万有,在佛教界称“空生万有”。觉本身就是觉,没有其它含意,如能与“空”合,空遍一切处,觉就是觉知一切。如:在“有”的层面人是独立体,在“空”的层面是一个整体。是一切的整体,因这一切都在“有”里。

  如能活在真正的当下,当下即空,空含一切。当下的感觉就是一切是你,你是一切的感觉,当你是一切时,你应该明了一切。就说世间的灵修界,有讲灵魂的、有讲能量的、有讲神的、有讲外星人的、有讲多维次空间的、有讲心理的、有意守某穴位的、有讲观想的等等有很多法门、方法。可是这些诸多的修行方法都在“有”的层面上。如能契入自己的空性,都能证实它们的真伪。


  契入的方法:先明理,首先确立自己有个心,心是一切概念的载体,所有的概念是心上的被载“物”。通常人们把被载“物”当成自己,也就是把日常生活中建立起来的那些概念,当成自己,把本来就是自己的“心”或真正的自己“忘掉”啦。所以我们活在颠倒中。闭关的目的是:把颠倒的“地方”再颠倒回来,这就是我们说的“明理”。


  具体的做法:三句话,“知道有念,知道无念,知道就行”。并成一句话“知道有念就行”,自自然然的知道。

当念悄悄的升起的时候,“知”也同时产生,“知”会随着念的内容渗透到每一个细节里。当知道“知”随念走的时候,所念的内容就会中断,中断之后就是无念,因无念“知”也消失,“知”消失的百分之一秒里,就会生起第二个念,念起之后“知”随念转,半小时后突然发现“知”被念转,所念内容又中断,念断后“知”又消失,此时就会出现1秒钟的无念状态。

就这样周而复始,无念状态慢慢加长。无念状态超过1分钟时,你就会发现,念还没有展现内容就会被发现。这时的无念状态,就会加长到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到达这一步就很容易契入空性。契入空性后真正的修行开始了。


根本源:三简理念践行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