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相,不住相,不住无相

 伟天英 2023-02-12 发布于河北
文章图片1

看了那么多经书,读了那么多经典,写了那么多关于修行的文章,悟到了那么多让自己觉醒的道理,窃以为,没有比标题更具概括性的修行箴言了!

让我们详细的了解一下这句话的道理。

无相

无相,是修行的法门,也是修行的开始,但却不是修行的目的。

要想进入这个神奇的征程,必定要对“相”有个自己的体悟,不管它究竟是什么。若是对“相”没有自己的体悟,就难以做到有的放矢。

“相”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文章图片2

经文中对“”的描述有许多,比如“凡所有相皆为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等等。

就我个人的感悟,“相”,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对具体的事物产生的想象。

此种观点带给我什么样的启示呢?

文章图片3

1、我接受了物质终究也是一种空无大于实有的存在

接受这个理论并不是单凭一种信念,而是从宗教哲学的空无理论,结合物理科学对物质的研究,以及人生的过往感受等各方面,一步步让自己接受并体悟到其中的含义。

同时,这种接受只是承认了一个相对的概念,并没有因此就相信一切都是不存在的。

2、既然我看到的一切都是虚幻的,那么我对看到的一切产生的想法只能更加虚幻。

总结出这个观点,我才开始真正审视自己的所思所想。当我能够做到较为轻松的观察自己的思想时,各种问题的答案便不再无解。

3、如果能够无视这些存在,那么它们就不会引发你的情绪变化。

无视,并非是假装看不见,也不是睁眼说瞎话,像头倔驴一样非要说一切事物就是假的,而是尊重它们存在的事实,接受事物的本然。

同样的,思想虽然具有极大的虚幻性,但却不会因为相信它是假的,它就会消失,但是却可以做到不被它控制。

4、相,我更接受它是指我们不受控制的思想

一块石头拥百分之九十九的空间,这个观点来自现代原子模型。就像一个瓶子,它的用途来自绝大部分的内部空间。

文章图片4

然而,即便这是真的,在我们死去之时,或许这块石头依然存在。所以,它的空幻只是一种相对的概念。

思想却截然不同,它会随着生命的逝去而消失。

既然如此,那么它让我们焦虑、恐惧、抑郁、痛苦,就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至少是不可信的。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我们终究会死去!

对哲学的辨证理解让我相信,“相”的终极指向就是我们对事物的思考。

所以,停止解决实际问题之外的思考,就是“破相”,就是“破执”,就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最终方法。

这就是我理解的“”和“”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接下来就是如何加深加强对“无相”的体悟,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去练习和观察自己是怎样执着于这些“相”的。

这个过程就是在相信“无相”的基础上进阶训练,即“不住相”


文章图片5

不住相

基于对“相”的理解和对自己思想的观察,越发看清自己是如何被这些“”迷惑的,也就是宗教所说的“着相”。

逐渐的意识到自己为什么会执着于那些事物,为什么会执着于这些事物而产生念头,为什么这些念头会让自己开心难过。

在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中,我明确的知晓了这个变化过程的模式,意识到了思维是如何经由分析判断把事物在身体上转化为情绪的。

因此,对于“不住相”的练习,主要内容就是避免注意力过度集中在思考上,甚至不再相信自己的想法,只在乎内心的感受。

练习的方法有许多,在以前的文章中也有描写过,但是别人的方法只能是借鉴,要想为你所用,只有靠自己寻找。

我此刻就处于这种状态——自己与思想的博弈中。也就是“不住相”的修行中。

文章图片6

经文对这个过程的描述是:生清静心,不应住色生心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只要能够让自己体验并做到这两句话的方法就是修行的好方法。

像我写这样的文章对我来说就是好方法,几乎所有的内容都是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创作出来的,因为人生的问题太多,所以素材就取之不尽。

这种方法其实类似于“费曼学习法”。

费曼学习法是一种十分高效且深入学习的技能,它的意思是,当你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去解释这样的概念时,表明你已经深入的了解并能够掌握它们。

文章图片7

这真是一段漫长而煎熬的旅程!

在未曾觉悟之前,我是难以察觉自己的思想变化的,因此,当它带给我痛苦和烦恼的时候,并不能意识到有什么问题,甚至于认为很正常,并把它归咎于性格、命运。

当我能够观察自己的所思所想时,惊讶的发现,原来我的脑海中充满了如此之多的想法,而且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以至于睡着了也在梦中浮现。

如何不被思想左右,如何停止无现实意义的思考就是这个阶段的主要内容。

这个博弈的过程甚至让我变得有点焦虑。

在我能够保持自己的意识与思维意识之间的平衡时,真实的感觉就像是勉强举起一块巨石,稍不留神就会压下来……

文章图片8

一旦放松警觉,曾经的状态就会出现,只有强迫自己监视情绪的变化,反复循环,才能保持在一个平衡状态。

这也让我清楚的认识到,思想的能力是多么的巨大,而以前却从未察觉。

为什么以前不能察觉?

因为我己经成为思想的一部分,变成了它的傀儡。这也是产生后悔的真正原因——我说了不算,思想说了算。

一直在坚持,是因为我在等待下一阶段的到来。

等待下一个阶段的到来,不是因为它可以让我成仙成道,而是我实在受够了思想的蹂躏,不想在做思想的奴隶。

所以,现在的感受是,不会情绪失控,但也不快乐,不想说太多话,因为以前的注意力是在胡思乱想中,现在的注意力是放在平衡思想和内心感受上;因为虽然大部分的思想是无意义的,但是还需要思想来面对生活;因为还要察觉哪种思想是需要放下的,哪种思想是必要的……

假如这种状态成为习惯,那么下一阶段就会如期而至。


文章图片9

不住无相

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这应该就是开悟的样子。

已经体悟到什么是“相”,什么是“无相”,如何做到“不住相”,那么接下来就应该是“不住无相”了。

如同我对“不住相”的练习,它属于“有为法”,是真我与假我相争的过程,虽然是必须经历的阶段,却不是最终的结果。仍然是在两个方向做取舍,并不是接受“本然”,还是“着相”的状态。

文章图片10

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我试图破除对“相”的执着。

从最初偶尔观察到思想的虚幻,到与之保持平衡,虽然不快乐,甚至有点沉闷,但进步却是明显的。至少,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不住相,不是战胜思想,然后把它弃之不用,是顺势而用。

最终把有意识的清空思想的想法也要放下,因为这种想法其实也是一种虚幻的思想。

就像达摩渡江,那根芦苇把佛陀送到彼岸后,它也就无用了。

文章图片11

这也是“不法相”的意思,也是“不住无相”的原因。

然而,要想进入“不住无相”的阶段,“不住相”的过程却又是不可或缺的。

“不住相”的过程,就是修行的过程。既需要机缘,又需要毅力,更需要方法。

而方法,却只能自己去寻找。

以我自己的理解,当你能够把这种平衡变成一种习惯,直到你不需要有意识保持就能自然而然的平衡时,“不住无相”就已达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