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行的现实意义——透过表象看本质

 阿蒲2017 2023-04-25 发布于辽宁
文章图片1

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本质,是许多人无比向往的能力。

然而,这种意愿背后隐藏的往往是以“未卜先知、先见之明、左右局势、明察秋毫、洞悉人心、掌握先机”等为代表的私欲。

基于这种意愿,透过表象看本质就成了一个“有为之举”,因此,他看到的永远都只能是表象,所作所为都会流于浮浅的“术”,即“小聪明”。

为什么持有此等目的会让我们无法看到事物的本质呢?

其中的原因要是展开来讲,恐怕不是几千言能够说清楚的。但是借用两句名言,或能代表其根本原因:1、常无为而无不为,2、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文章图片2

什么是表象?什么是本质?

要想透过表象看本质,首先要对表象和本质有一个基于自己认知的概念,然后超越这个概念,最后才能在心中形成一个似是而非,却又感同身受的理解。

表象,释义为:经过感知的客观事物在脑海中再现的形象,它包括记忆画面和想象画面。

也就是说,表象是观察客观事实之后再加工的产物。

比如:看到女性的胳膊就联想到裸体;看到豪宅就联想到自己的卑微;看到毒蛇就联想到被咬中毒;看到孩子磨蹭就联想到学习不认真;看到一次考试成绩差就联想到将来找不到工作……

文章图片3

上面的例子仅仅是冰山一角,其中前者是事实,后者是想象,而想象又会以指数形态不断发散,比如:孩子成绩不好,马上联想考不上大学,继而联想找不到好工作,接着联想生活不如意,跟着联想其他各种可能。

正是由于“想象”这个东西的发散模式,导致了许多不能了解其运作机制的人,终日在这些内容之中疲于奔命而不知其所。

另外,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想象虽然基于事实,却又是脱离事实的。

无法看到本质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对于脱离事实的想象高度认同,却对事实选择视而不见。

文章图片4

本质,释义为事物的本原、实质、实相,一个事物本身固有的逻辑形式,是一切表象的基础。

通俗来说,本质等于事实。

诚如上面所举的例子,前者都属于事实,而这些事实的共同点在于“已经发生的或者正在发生的”。

但是,对本质的理解如果仅限于这个层面,显然无法对生活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表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文章图片5

表象与本质之间有什么关系?

虽然本质是表象的基础,但是如何看待表象却与本质并无直接的关系。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受制于个体的知识、经验、认知,以及思维模式。

比如面前放着半瓶水,看到半瓶水是一个事实,但有的人会因为只有半瓶水而焦虑,有的人却因为还有半瓶水而庆幸。

文章图片6

同一事物的表象和本质,其实是一个共同体,区别在于,实体可以引发想象,但是想象却不会创造实体。这种状态类似于《道德经》所说的“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或许有人会质疑“想象不会创造实体”这个观点。毕竟,想象,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翅膀,如果没有想象,我们怎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此“想象”非彼“想象”。

制造“表象”的想象与创造新事物的“想象”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行为。前者是“对可能发生的事产生的担忧”;后者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混淆这两种关系的根本原因在于,正是由于后者取得的成果导致了我们对所有“想象”产生了高度认同,以致于黑白不分、是非不明。

就像骗子,总是先给你甜头让你丧失警惕,然后再进行收割。

文章图片7

怎样才算是看到本质?

在本文开头,已经对看透本质背后的潜意识有所阐述。那么,这个本质到底隐藏着什么东西让人心心向往呢?

规律!

无论从玄学还是科学角度,事物的发展都在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早已得到证实。

因此,掌握了这种规律似乎就可以未雨缪谋先人一步。这就是大多数人希望自己可以看透本质的根本诉求。

著名作家,思想家斯宾塞. 约翰逊曾经说过: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文章图片8

这个变化就是规律。

不被表象所迷惑,是看到规律的前提。

然而,不被表象所迷惑并不意味着就能掌握规律,因为单凭一个信念并不足以完成使命。

物质的规律容易把握,比如原子的振动频率,比如一些生活经验。就像点燃一根导火线预留安全的长度等等。

把握事态发展的规律就比较困难,比如股市、人际关系、事业发展、他人的思想等等。

这事内容的规律虽然也遵循着一种特定的模式,却极易为其它因素所影响,因此难以把握。

试图把握这种不确定性,恰恰就是我们最关心的地方。

文章图片9

物质的规律同样会受外界的影响,但是我们会在不断试错过程中逐渐掌握这种影响的规律;事态的规律却会使我们在试错过程中丧失理智。

前者是以变化应对变化,后者是以变化演绎变化。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表象与本质——它们体现的是事物的两面性,比如荣辱得失、长短高低、前后上下、快乐痛苦等等。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相对立的关系,同为矛又同为盾。它们按照一定的周期循环往复,这种规律性的变化就是规律。

因此,掌握规律就是把握变化的节点,并借此改变自己的某些行为,以此应对即将到来的变化,或许这就是《易经》想要揭示的东西。

文章图片10

可以这样说:当你能意识到事物的两面性,并能在处于某一面的时候关注到另一面的存在,那么足以证明你已经‬打破了表象。

这将是一个伟大的进步!

就像情绪,当你陷入负面情绪时,如果能够意识到它只不过是情绪的一个面相,它的存在表明正面情绪就在其背后,那么你就不会陷在其中无法自拔了。

总会过去的这句话,也是一个真理。

除非人为的让自己陷入困境之中并以此为乐,否则逆境很快将否极泰来。因为这是规律如来,是不容思辨和思议的。

而当你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时候,你才有可能理智的分析,为什么自己会产生负面情绪,为什么会陷入其中不能自拔,为什么同样的事情会引发不同的情绪。

文章图片11

修行与透过表象看本质有何联系?

修行,从通俗易懂的角度来说,就是改变。

而变化又是事物规律最为显著的特点,因此可以说,修行就是让自己靠近规律的过程。

如果说修行就是改变,那么改变的又是什么呢?

关于改变什么,细化起来有许多不同的方向,比如改变看法、改变思想、改变认知、改变行为、改变观念……

按照这种方式,明显繁琐复杂,似乎将修行演绎成一个巨大的工程,这会使我们望而怯步。当然,在最初的阶段,改变以上内容依然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文章图片12

促使我们超越这个繁琐的过程,继而进入更简单易行的修行模式,就是因为执着于这些内容,并被它的变化不止弄的不知所措刺激着做出终极的改变。

这个终极的改变就是:彻底改变一个陈旧的、固化的思维模式!

这个模式用最简单的词汇来形容,就是“欲得”。

它是一切烦恼的根源,也是一切问题的始作俑者!

若是不信,你可以把自己的问题冷静分析一下就能发现,无论有何种理由,最终都不会跳出它的左右。

文章图片13

因此,修行的过程又可视作控制欲望的过程。

什么空、虚、妄、幻等对于现实世界的精神启示,真正的目的都是为了弱化“欲得”对我们的左右———既然一切都是空的、假的、带不走的,还执着着不放有什么意义呢?

然而,真正的修行一定不会仅仅为了证明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空的,而是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改变执着于事物、情绪、思想的状态,从内心相信,体验生命历程中的所有酸甜苦辣,享受经历的所有顺境逆境,在同风雨挫折的较量中,在享受幸福快乐的敬畏中,以顺其自然的态度走完这短暂的一生!

文章图片1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