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承认而斗争”

 昵称3ef64 2021-10-11

  我们说过,如果没有黑格尔承认学说,就不会有霍耐特承认理论;当然,霍耐特承认理论并非黑格尔承认学说的简单再现,而是借助于米德社会心理学对之进行了重构;并在很大程度上发展了黑格尔承认学说。[[1]]在对批判理论的“承认理论转向”必要性进行阐发之后,霍耐特就力图论证批判理论的“承认理论转向”可能性。为此目的,霍耐特借助于米德社会心理学对黑格尔承认学说进行了重构。这里有四个决定性环节:第一,对社会冲突两种模式的区分,是霍耐特重构黑格尔承认学说的出发点;第二,对黑格尔的“为承认而斗争”模式的继承与发展,是霍耐特重构黑格尔承认学说的关键;第三,对米德社会心理学的运用,是霍耐特重构黑格尔承认学说的理论手段;第四,创立自己的承认理论,是霍耐特重构黑格尔承认学说的目的。在重构黑格尔承认学说的基础上,霍耐特围绕着承认与蔑视、蔑视与反抗关系,阐述了三种主体间性承认形式,以及个体认同所遭遇的三种蔑视形式,并试图阐明蔑视体验是社会反抗的道德动机,从而阐发了社会承认关系结构,建构了承认理论基本框架。本文只考察前三个环节;至于第四个环节,可以参阅拙作《论霍耐特的承认关系结构说》[[2]]。

  一

  对社会冲突两种模式的区分,是霍耐特重构黑格尔承认学说的出发点。为了重构黑格尔承认学说,霍耐特首先区分了社会冲突两种模式:一是(从马基雅维里到霍布斯的)“为自我保护而斗争”模式;二是(从伦理总体模型到交往理论模型的)“为承认而斗争”模式。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马基雅维里视为非道德主义的化身,这不仅在于他以人性本恶的断言颠覆了关于道德与政治关系的传统看法——道德可以、也应该支配政治生活;而且在于他对强权政治的阐发比任何一位思想家更加清晰明确。这种非议马基雅维里的做法,即使给予他高度评价的L·施特劳斯也不例外。他说,尽管马基雅维里“并不是传播邪恶的第一人,但却是公开传播邪恶的绝无仅有的一位哲学家”[[3]]。当然,L·施特劳斯并非完全否定马基雅维里,反而给予他很高的学术地位。他认为,马基雅维里是以大众的或民主的名义,向古典政治哲学赖以立足的贵族偏见发出质疑挑战的第一个哲学家,因而“开创了民主思想传统”[[4]];并开启了与西方政治哲学伟大传统决裂的欧洲启蒙运动,从而实现了哲学观念的转变:哲学的目的在于消除人类等级状态,或增强人类力量,或将人类引向一个理性社会。因此可以说,马基雅维里是现代政治哲学奠基人。

  像哈贝马斯一样[[5]],霍耐特也强调马基雅维里与霍布斯在从古典政治哲学向现代社会哲学转变过程中的奠基作用。[[6]] 众所周知,从亚里士多德的古典政治哲学到中世纪的基督教自然法权学说,人一直被视为具有社会能力的存在物:一个政治动物(Zoo Politikon)。古典政治哲学的任务就是,从理论上确立道德行为的伦理秩序,研究合适的制度和法律,同时研究美好而又正当的生活。但是,马基雅维里通过将人理解为只考虑自身利益的自私的存在物而清除了古典政治哲学的人类学前提。他假定:人们为了虚荣心总是设置以成功为取向的各种新策略,为了自身利益总是处于相互极端不信任中。就是说,主体之间永远处于敌对冲突状态中。“人与人之间的持续冲突,如何才能够有利于统治者?”马基雅维里在历史著作中提出了这个问题,但却没有进一步从理论上加以论证。不过,在社会哲学著作中,他“第一次提出了这个观念:在社会行为领域,主体为了身体认同而进行不间断的斗争”[[7]]。简言之,就是“为自我保护而斗争”。一百多年后,霍布斯提出的科学假说为这个本体论的基本信念提供了一个更为成熟的形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