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零后、八零后很多都生了2胎,为何九零后迟迟不生?原因三个

 百万码字姬 2021-10-11

最近单位有个女同事,毫无预兆地请了一个星期的假,而且电话短信都联系不上。

大家知道,一般来说就算请假,如果工作上确实有急事找,至少也会回个信息的,但是这个女同事连着几天就像人间蒸发一样。

公司HR找了她部门的主管,偷偷说道,她是怀了2胎,犹豫了好几天最终还是拿掉了。

这不刚做完手术,所以请假休息几天。

HR姐姐让部门的人都不要打扰她,而且部门主管以及一个关系好的同事知道就行,

不要大张旗鼓地到处说,毕竟人家现在心理和身体上都处于有创伤的状态。

HR交代过之后,部门的同事就很默契地不找她了。

这名怀2的女同事是九零后,九二年的,目前月薪六千出头,老公月薪八千,有一个3岁的儿子。

几个月前,这名女同事还抱怨说现在养孩子真费钱,工资总是月光,压力太大了。

现在有个耐人寻味的现象:

前几年刚开放2孩的时候,公司里有几个七零后的女同事,开放之后不久就兴致勃勃地锻炼,调养身体,吃叶酸等备孕的操作。

部分八零后的女同事后来也就加入到了一起。

但九零后的女同事就兴趣缺缺,对这件事不仅不积极,反而避之不及。

为什么八零后、九零后的女性们,生理年龄相差不了几岁,但心理、行为和想法的差别这么大呢?

问了几名九零后的女同事,她们给出了以下几个理由。

第一个原因:身体精力不足,常常疲惫不堪。

Z乎上有个著名的问题:

为什么大妈都显得朝气蓬勃,而年轻人看上去却疲惫不堪?

仔细想想还真是这样。

小编自己也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

在小区里,五六十岁的大妈聚在一起聊天,笑声和说话声仿佛隔着几条马路都能听见,可以用声如洪钟来形容。

而且大妈、大爷们走路的姿势也很是矫健,虎虎生风。

反观现在的青年人,八零后或者九零后,一个个愁眉苦脸,心事重重,身上仿佛有看不见的千斤重担。

很少听见年轻人说话声音特别响的,一般都是轻声细语,凑近了才能听清楚,然而大爷大妈的声音就好像自带扩音器似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呢?

原因有很多,比方说工作压力,生活压力让年轻人笑不出来。

压力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进而影响了身体健康。

经常加班,导致休息和睡眠不足。

缺乏运动,身体越来越懒,相应的免疫力也会变差。

在这样的情况下,再设想一下有了2娃的场景:

原本就疲惫不堪的九零后妈妈,有一个大孩子要照顾,同时还要照顾新生儿。

往往是刚把一个哄睡了,另一个又闹起来。

这样的生活,想想就很绝望!

看过一个电视剧的片段,一个婆婆对因为照顾两个孩子而疲惫的儿媳教训道:

“你有什么好累的,我们以前都是这么过来的,怎么就你这么娇贵呢?

你都当妈的人了,自然是一切要以孩子为中心,当妈,怎么能喊累呢?”

这真是一种“强盗逻辑”:

当了妈,难道就会自动变成超人吗?

现在的年代已经不是以前那种,一切生活质量都可以为了孩子而牺牲的年代了。

年轻人更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质,不愿仅仅是为了所谓的“传宗接代”而拼命多生娃,去影响自己的前途、职业、健康以及整个人生。

可能这在部分老一辈人看来是“自私”,但这未尝不是一种人的思想上的进步:

“家庭本位”让位于“人本位”,这反而正是对“人”本身价值实现的尊重。

第二个原因:客观条件限制没办法全职带娃,但又不放心让别人带。

就比如本文开头的九零后女同事。

三年前她怀孕生子,因为家里无人帮忙,她只能放弃自己的工作在家全职带娃。

在辞职之前她的工作比她老公还好,在一家大公司做设计师,月薪一万二。

曾经也想过,自己回去上班,找个保姆,按照那时候的月薪还是可以支付的。

但是思来想去,还是不放心把小孩交给外人带。

最后权衡利弊,还是忍痛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在家把娃带到两岁半就入托了,自己也总算可以复出工作。

暌违职场将近三年,其找工作的艰辛可想而知。

所以这次“中标”,她坚决不要,绝对不想再回去带娃三年。

如果再搭进去三年,自己的职业生涯可以说就到此结束了,以后别想再找到什么设计相关的工作。

这也是那名女同事为何如此坚决的原因。

第三个原因:家庭经济情况不适合养多个小孩。

这个原因可以说是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原因。

案例里的女同事之前就抱怨过,养孩子好费钱,今天买这个明天买那个,还都是很必要的,没办法回避或者不买。

家里每个月就一万多的收入,扣掉供房、衣食住行等固定支出之外,没剩多少了,都紧着孩子先用。

只能是把自己和老公用的钱一省再省,这样都节约不下什么钱,更不要说再添一个小娃了。

讨论

七零后、八零后很多都愿意生2娃,但九零后却不爱生,这个说法正确吗?

你有生2娃的打算吗?

欢迎评论区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