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弗洛伊德的尾巴: 心理学极简史》【心理】:读千卷书之第159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于兆鹏 2021-10-12

《弗洛伊德的尾巴: 心理学极简史》【心理】:读千卷书之第159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今天分享第二本心理学方面的著作:《弗洛伊德的尾巴: 心理学极简史》。

本书能看到许多个“弗洛伊德”,以及整个心理学史的变迁。这是一幅心理学大师的“群像”,大家在这幅画像中各有位置,而弗洛伊德作为心理学的招牌人物,则出现在画像的最中间。

一、心理学的发展与两次世界大战密切相关。“一战”过后,德国战败,德国社会人心浮动,大批从战场回到社会上的士兵患上了当时所谓的战场神经质病。为了治疗这种疾病,德国政府找到了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希望以他为首的“精神分析学派”能够出面帮忙。

心理学的两次大发展和两次世界大战密切相关。第一次世界大战成就了弗洛伊德和他的精神分析学派。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则促成了格式塔学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的大发展。

心理学大师荣格,前半生把弗洛伊德当成自己的导师甚至父亲,之后却成了弗洛伊德的死对头,不仅质疑弗洛伊德的学术成果,还揭发弗洛伊德有作风问题——声称弗洛伊德和小姨子之间存在不正当男女关系。这对于一贯以正人君子形象出现在大众视野的弗洛伊德而言,无疑是一个难堪的污点。

二、希波克拉底—苏格拉底—伊壁鸠鲁。希波克拉底:世界上实际上只有两件事情,去了解一件事情和坚信别人已经知道的事情。去了解一件事情即所谓科学,而坚信别人已经了解的某件事情是无知。

苏格拉底:秉赋优良、精力旺盛、性格偏执,“没事儿找抽的哲学家”。公元前323年,33岁的亚历山大在巴比伦高烧身亡。当亚历山大的死讯从巴比伦传来时,雅典人把对亚历山大的怒气发泄到亚里士多德的头上(因为亚历山大破坏了城邦制,所以雅典人对他一直怀恨在心),控告他犯了“渎神罪”。亚里士多德含冤受辱,第二年也离开了人世。

伊壁鸠鲁主义是一半哲学一半实际生活,而犬儒主义则完全是一种生活态度。伊壁鸠鲁主义者认为人要想快乐,就得远离俗世。而犬儒主义则认为没必要远离俗世——只要不遵守俗世的规则就可以了。

三、弗洛伊德如何创建精神分析学说。康德在自己的著作《实用人类学》中说:“我们的心灵犹如一张巨大的地图,被照亮的只是其中一角。”

历史是检验真理的最好标准。到了19世纪40年代,法国医生夏可(Jean M. Charcot,1825—1893年)摒弃了梅斯梅尔的“人体磁场学说”,但保留了其催眠技术部分,并因此治愈了一些歇斯底里症患者。再后来,弗洛伊德师从于夏可,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创立了他的“精神分析学说”

巴塞罗的实验具有非同一般的科学意义,但是由于他把活人的身体作为实验的工具,因此受到了道德上的质疑。这也是医学在研究大脑活动时的一个障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