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随卞写——点亮读写

 读写转换小课堂 2021-10-12


教学启示备忘录

如果没有在一、二年级落实阅读基础,三年级的孩子学习写作终将是一个艰难的爬坡。

大家好!

欢迎继续参与读写转换小课堂,

我依然是老朋友七十二卞。

不会写作文,总是一件让人觉得头疼的事,无论是家长、孩子还是老师。但是,三年级的孩子存在不会写作文的问题,却未必是一件坏事。

如果在一二年级养成了非常好的上进心,学习写作文一定能够成功。因为,三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已经上来,且学会了借助字典查阅意思,这为大量阅读提供了保障,只要孩子不是一个催了才做的小懒汉,学会作文不算难事。和一、二年级识字量少相比,三年级孩子更容易迅速投入大量阅读中,而且容易在阅读中形成积累,大量阅读,有利于孩子的语感培养。此时的持续坚持,会对孩子会不会写作的问题解决造成完全影响。在今年和去年连续2次三年级的执教经历看,前期大量有序布置的阅读,对第二学期的习作质量影响有显著帮助。2个不同班级的孩子,观察发现,坚持阅读的孩子(包括家长坚持督促影响更大)都呈现了大量阅读对写作的间接积极影响,且对比明显。

从写作文的角度看,其实语感反而更为重要。结构上的语感、表述上的语感、文字上的语感都会对写作结果造成影响,大量阅读对这些孩子的写作思维是巨大的。比对后发现,不会写的关键问题不是出在孩子不能够用语言去描述,也不是不会观察或者写作能力不足,而是没有结构性语感的思维发展。比如,在童话类阅读中,童话故事的结构性语感能够影响孩子思维结构,不同文体的结构特征,能够影响孩子写作时的整体性思维,阅读童话较多的孩子,作文和日记都不存在写作问题。因为,具备这种结构性思维素养,是孩子会写作文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步。

不会写作文,就用更多的阅读来解决,这是对家长来说最有用的手段。

对于语文老师来说,又要如何解决孩子学习写作的难题?

可以看到近期一些老师设计的公开课,提供好如何开头、如何结尾,提供好词好句以供孩子选择使用,展示一篇“金玉堆积”的佳作并评价。首先,这样的问题不是语文老师的问题,而是语文老师是否正确认识“写作学习”的问题,当然,这也是对语文老师评价体系造成的,暂且不多说。在许多杂志、书籍里,是有这样以“教会”孩子写作内容的,提供好开头结尾过程的好框架,学生“省力”了,自然就畅销了。而语文老师不能(从长期的角度看小学语文老师不能)如此。作为小学语文,要考虑到,孩子今后面临的写作与表达应该更复杂。他如果长大成为村子社区里的村长、书记,要如何撰写文案?她如果长大成为社会某项需要写作能力的岗位,要如何清晰表达?他们要成为一个未来人,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基础。在写作学习上,必然不能养成“照搬”的习惯。他们在基础阶段的语文学习,是语文基础技能的积累阶段,而不是“结果”呈现的评价。过度关注写作结果,忽略写作过程,是小学语文写作学习的关键问题。

关注过程,就要关注思考和运用过程的学习。所提供的“材料”,要为开拓思路服务,而不是为“照样子有个好结果”服务,是“例子作用”的发挥,也是上次谈到“创新素养”的重要组成。让孩子在例子中看到“怎么想”才能有学习怎么想的训练过程,这个过程是读写转换的关键障碍。如:

仿照

学会

其障碍在于是仿照的思维还是学会的思维。这种思维的差异是教学过程所体现的,是对学习写作的差异障碍关键体现。让例子起到启发的作用,将是读写转换障碍的关键。所以,小学语文所要点亮的读写,是在教学呈现中呈现的学习差异,点亮孩子读写过程中的正确障碍点,解决它,避免它,是小学语文写作学习教学设计的一大挑战。

为未来服务,为祖国发展服务,为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服务,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点亮小学语文的写作学习?

欢迎继续关注读写转换小课堂。

谢谢大家!

 特别感谢:帮忙指出错别字的患有强迫症晚期的语文老师

下期预告:点亮读写——三年级单元习作里的明灯

END


载上孩子,骑上课本,共同自由前行!
满载收获,载满心情,看尽繁华盛景!
学习路上,一二酸楚,笔录百味心情!
翻翻过往,咀嚼回忆,人生无处不赢!

随卞说说,不求质量,随想随记!

欢迎分享!欢迎批评!

召集国内外小学语文界思维导图草根研究者;

汇聚小学语文课中运用思维导图的观点、策略、成果;

优化小学语文教与学的实践方式;

践行简约、快乐的“语用”课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