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触摸内心深处,把过去到现在写一写,文章就写长了/统编四上册 繁星

 读写转换小课堂 2021-10-12

作文写不长怎么办?

手中的统编教材是最好的范本。

大家好!

今天,继续我们的“读写转换小课堂”。

大自然并不起眼,要不是你读了《观潮》、《走月亮》、《秋晚的江上》、《花牛歌》、《繁星》,可能你还不曾觉得身边的那些景物是如此美妙。王维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些自然之美经由别人的眼睛,通过别人经验整合成的文字,从别人的思想、情感传递到我们的思想、情感中,在这个传递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具象的思考,从中学到并在实践中学会,所以,这个经由他人到自己而形成经验并在实践中运用的过程就是读写转换。

学到,学会,是读写转换小课堂的目标宗旨。

现在眼里的大自然,和过去有什么不同?现在眼前的景物下,自己是什么样的心理状态?现在眼前的景物和过去有没有不同?为什么相同的东西在不同的时间有着不同的情感?今天的星星和以前的星星有什么不同?

其实,人在不同的境遇,不同的时间面对同样的事物,情感都会有着细微的差别。在读写转换小课堂里,你可以没有华丽的辞藻,可以不引用古诗名言,可以不要修辞技法,但是,必须要有你的真情实感,说出你内心真实的想法。

请再拿出语文书,细心地读一读巴金的繁星,想一想,为什么三年前作者在南京住所的菜园看繁星,会觉得光明无处不在?这个光明是不是仅仅指光亮?如今在海上,觉得自己像小孩睡在母亲的怀里。此时想到的,为什么是母亲?从前、三年前、如今,时间在变化,对繁星的喜爱,为什么不变呢?星星的怀抱,母亲的怀抱是不是和我们的阅读经验可以联系,是不是想到了我们常常母亲来形容祖国?好好想一想,可以找一些资料读一读。

1923年暮春,巴金怀着“看、离开家庭,到社会中去,到人民中间去,做一个为人民谋幸福的革命者的初衷,和三哥李尧林离开了家乡成都,经上海到达南京,就读东南大学附中。在南京,他与李尧林在艰苦的环境中相依为命。后来,巴金对那段生活进行了一段抒情描写——“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除了对星星的热爱,你是不是触摸到了他那颗孤独寂寞的心?

其实,万物皆自然,大自然的不同,完全是由于你的心境。当你开心时,窗外的大树对你微笑,当你不开心的时候,窗外的大树仿佛发出了呼呼声在嘲笑你。所以,你的心情如何?你眼睛看到了什么?明天再来看看它,过一个月再来看看,它变了还是没变,为什么变美了,完全是因为你。

孩子们,触摸自己内心的感受,把他们寄托在某一样事物中,写不长,就写写过去,再写不长,就写写过去的过去,再不济,也可以写写未来。

以前,现在,未来,都可以记录你内心深处的美好!

读完后,动笔记录内心的情感吧,把珍贵的情感存放在眼前的事物中哦!

召集国内外小学语文界草根研究者;汇聚小学语文课中运用思维导图的观点、策略、成果;优化小学语文教与学的方式;践行简约、快乐的“语用”课堂。

  ——小语思维导图

112375887@qq.com

 
随卞说说,不求质量,随想随记,欢迎批评!

学在嵊州

教在嵊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