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家们只是工具,司马懿赢下高平陵之变真正秘诀是剥洋葱法

 王江泾enne 2021-10-12

一直以来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认为,司马懿高平陵之变获胜,是得到了大部分世家的支持,在他们的拥戴下,搞掉了对世家态度不好的曹魏。

可是今天再次细品高平陵之变,我发现这些都是扯淡。

凡是说出这种话的,都是不理解世家本质的。

从来不是世家们怂恿了司马懿,而是司马懿驱使了少部分世家。

文章图片1

我们之前往往都说,司马懿代表世家利益,干掉了不符合世家利益的曹魏。当时听起来好像逻辑很通顺。但是你看看过程,发现疑点很多:

曹魏从曹丕起实行九品中正制,对世族百般讨好。而后面的曹叡也没干出什么针对整体世族的事情。曹家确实不是顶层世家出身,但执政这么久了。民心也已经习惯服从了。不能说所有世家都满意吧,最起码大部分人不反感。那么,靠着一张嘴忽悠,大家就能跟着你司马懿推翻曹魏,让你司马家当老大?

司马懿确实南征北战,战功卓著。可是除了他在曹丕时期,配合陈群搞出了九品中正制,后面也没有做出什么更加讨好世家的事情,后期更是被曹爽剥夺了兵权,排挤出了权力核心。就这么个靠边站的老头子,世家凭啥赌上身家性命跟你造反呢?

文章图片2

哪怕在司马家后来赢下这场豪赌,上台后也是有很多世家不服气司马家,还搞出了淮南三叛、王凌哭庙这些恶心事。司马师就是在平定叛乱过程中,眼疾加重去世的。

高平陵之变,不是因为世族抛弃了曹魏。而是别有原因。

司马懿能赢下高平陵变,靠得是他更理解世家的本质罢了。具体操作上,他用了剥洋葱大法。

文章图片3

下面让我们仔细品味高平陵之变。

一、谜一样的高平陵之变

它是历代政变难度最大的一次,也是最不可能成功的一次,结果,被搞成了和平交接,司马懿兵不血刃夺取最高权力。

占有绝对优势一方的大将军曹爽,经过痛苦纠结,放弃了权力。宣告了高平陵之变的和平收场。至于之后的屠灭三族,则不属于高平陵之变了。

高平陵之变前司马懿处于绝对劣势地位,

文章图片4

1、远离军权七年

《晋书·宣帝纪》:四年秋九月,帝督诸军击诸葛恪,车驾送出津阳门。军次于舒,恪焚烧积聚,弃城而遁。

这是史书上记载的司马懿高平陵之前最后一次领兵,那是在公元243年,随后就被曹爽夺了兵权,等公元249年高平陵之变发生,司马懿再次披挂上阵时,时间已经过去了七年。

2、远离权力核心三年

正始七年(246年)正月,吴兵入侵柤中,曹爽不听司马懿劝告,趋百姓南返,被吴军杀伤多人,并州刺史孙礼就去和司马懿抱怨,司马懿安慰他说:“且止,忍不可忍。”

可见,此时的司马懿已经被排挤出了权力核心,对曹爽无任何制约能力。

文章图片5

3、手中力量有限

司马懿南征北战,在关中军团和荆州军团中威望甚高,但在禁军和扬州军团方面没啥存在感,而京师在禁军的严密监控下。而禁军,则完全掌握在曹爽兄弟手中:曹爽自领大将军,曹曦任中领军,另以曹训为武卫将军,统领禁军武卫营,完全掌握京师禁军;表弟夏侯玄则被任命为中护军,负责总统诸将,选拔举用军队武官

《晋书·宣帝纪》:六年秋八月(公元245年),曹爽毁中垒中坚营,以兵属其弟中领军羲,帝以先帝旧制禁之不可。

在禁军中只有儿子司马师担任中护军时提拔的一些中层将领关系在,唯一握在手中的力量是司马师阴结死士三千人。

文章图片6

靠着这点人,和曹爽对着干,无异于以卵击石。对于这种行为,宋人叶适评价道:

“此至愚者所不敢为,懿号有智,而披猖妄作,自取族灭,然竟以胜,一异也。”

但还就赢了。

就靠着这点家底,为何能兵不血刃,战胜曹爽?打赢了高平陵之变?

有人说他就靠着一张嘴,合纵连横,控制了京师。堪称大忽悠之最。其实这样也冤枉司马懿了。他用了一招剥洋葱法——一层一层地剥开了曹魏的核心。

二、剥开洋葱第一层外皮——吃瓜群众安心看戏就好

曹爽兄弟带着皇帝去祭奠高平陵,京师空虚。司马懿开始行动:他一出手,就剥开了洋葱的第一层皮——区分开了吃瓜群众和利益攸关者。

司马懿利用司马师为中护军,率死士控制了司马门,借此控制京都。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司马家阵列整齐,铠甲鲜明,直奔皇宫而去。路上无数世家只敢隔着门悄悄窥探。却为何没人阻止?

这就是世家最根本的本质——家族延续第一位。通俗点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在没摸清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下,没有任何世家会当出头鸟。

大部分人都是安静的吃瓜群众,坐等进一步的消息。

文章图片7

而利益攸关者则截然不同:晋书记载了特别有意思的一件小事,从这件小事我们可以看到利益攸关者们的心态:

司马懿列阵,经过曹爽门前,曹爽部将严世登楼,引弩欲射司马懿,孙谦拉着他的胳膊阻止他说:“事情的真相还不可知。三次想要射箭三次被制止,孙谦皆按住严世之肘使之不能射出。

严世是曹爽手下的都督啊,是绝对的利益攸关者,他还是个军人,碰到司马懿列队进宫,想出头居然轻易被别人劝下来了。为啥?还不是想着自己家族:万一我手贱,自己死了没关系,连累家族就罪莫大焉。就是这种矛盾心理,让他三次抬起的手又三次放了下来。

文章图片8

司马懿对世家们这种心理了如指掌,因为他就是世家出身嘛。

所以他可以大摇大摆地进皇宫。如果没有家族牵累,严世作为曹爽死党,肯定毫不犹豫,抬手一箭,哪还有后面的一堆烂事?偶然中藏着必然啊。

这一手封锁皇宫,将曹魏力量中八成的无关世家群众剥离出来,潜台词很明确:整件事跟你们不搭嘎(没关系)。你们安心看戏就好。

由于世家本质,这一手效果惊人地好——连曹爽手下的人都不敢乱动。

三、剥开洋葱第二层皮——擒曹爽不反曹魏

高平陵之变,司马懿随后入宫,取得了太后的支持,这就是他的第二层洋葱皮——擒曹爽但不反曹魏,通过剥掉这层皮,将曹魏的利益攸关者分为了两派:支持曹爽的和支持曹魏的。

1、拉拢太后,完成分层

太后的支持,将事件性质从反曹魏的谋反变为反曹爽的权力之争。

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因为曹爽是和大魏皇帝曹芳一起去祭拜的。皇帝出京,你私下封锁京城,冲进皇宫,说你不是谋反谁信?现在只等着曹魏忠臣反应过来,只要一个人登高一呼,司马懿就得玩完。

他要是手里有三十万大军,自然是全部干掉,可惜只有三千。怎么办?将敌人进一步分层。

文章图片9

郭太后

当然,司马懿能成功还是曹爽的神助攻——曹爽担心太后争权,将太后迁到永安宫。这下子将太后得罪的死死地。

《资治通鉴》卷七十五:“大将军爽用何晏、邓飏、丁谧之谋,迁太后于永宁宫,专擅朝政,多树亲党,屡改制度。”

所以,司马懿有信心说服太后,果然,被曹爽压制的郭太后和同样处境的司马懿一拍即合。得到太后诏令的司马懿,就有了对抗皇帝曹芳的底气。

2、狐假虎威,分层曹魏众臣

得到太后背书的司马懿,可以用这个大旗让大魏众臣选边站了:你是大魏的臣子还是曹爽的臣子?

在夺权过程中,三个人的作用特别重要。他们是蒋济、高柔、王观。

于是假司徒高柔节,行大将军事,领爽营,谓柔曰:“君为周勃矣。”命太仆王观行中领军,摄羲营。帝亲帅太尉蒋济等勒兵出迎天子,屯于洛水浮桥,

高柔、蒋济都是被曹爽排挤靠边站的老臣。你让他们反曹魏,那无异于天方夜谭。两位历经曹操、曹丕、曹叡、曹芳的四朝老臣。怎么可能跟着你干这种事?

但如果司马懿将谋反的心思藏起来,只说权力争斗,干掉掌权的曹爽,这就没心理负担了啊。曹爽让几位老人家靠边站了,还不许我们反抗了?失败了性质也只是贬官而已。

文章图片10

高柔

从司马懿忽悠高柔的话大家看看,君为周勃。周勃是拨乱反正,让汉朝重回正轨的大功臣啊。德高望重的高柔一听,还行啊,有太后背书,对手又是草包曹爽,输了也就是丢官,怕啥?干了!

蒋济是更重要的一环。蒋济在曹爽掌控禁军前,一直是领军将军,替曹魏掌管禁军。

他执掌禁军多年,在禁军中威望高,关系盘根错节。有了他的支持,司马懿才能掌控禁军,否则凭着司马师和几个中层将领拉拉关系,你以为就能掌控禁军?这不扯呢么?

蒋济才是曹魏的自己人。但蒋济也是被司马懿忽悠地最惨的人。他也只是将高平陵之变当成了老友司马懿夺权之战,压根没往谋反上头想。

文章图片11

为什么这么说?蒋济积极出头奔走,帮助司马懿掌控了禁军,随后亲自随司马懿领兵出浮桥,和曹爽对峙,并写信给曹爽,称司马懿只是想将他们免官,劝告他尽早交出权力投降,可以保他们爵位富贵。

你说蒋济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故意忽悠曹爽?我是不信的。在高平陵之变尘埃落定后,司马懿翻脸干掉了曹爽全家,蒋济忧愤交加,当年去世。他是被司马懿气死的啊。相交四五十年,愣是没看出你才是反骨仔。

至于王观,他寒门出身,本就是被司马懿提拔上来的,老领导指哪打哪就是了。没太多心理负担。

3、从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降级为争权夺利的普通权斗

大家看看,司马懿通过剥掉第二层洋葱皮,将性质定性为反曹爽不反朝廷,将曹魏势力分为了曹爽派和非曹爽派,经过这次剥离,城中曹爽派的死党就剩下大司农桓范,面对悬殊地实力差别,桓范只能灰溜溜逃出城外。当然还有几个小角色:爽司马鲁芝、主簿杨综斩关奔爽。

然后,就没人出去了,剩下的人,默认都是司马懿拥护的太后一派。

好好的大魏朝廷,就这么轻易地分成了两派。

而随后,又将事件性质从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降格为争权夺利的普通权斗。

这样高柔才会跟你干,这样蒋济才会跟你一起忽悠曹爽。

这样曹爽才会放下武器,乖乖就范。

文章图片12

司马懿生怕曹爽不相信,曹爽夜遣侍中许允、尚书陈泰去见司马懿,探听动静。司马懿乘机数说曹爽的过失,让他早来服罪。接着又派曹爽的亲信殿中校尉尹大目去对他说,朝廷只是免他的官职,并以洛水为誓。接着让蒋济写信背书,告诉曹爽别担心,连爵位都给你留着呢。

他反复给曹爽、高柔、蒋济灌迷魂汤,目的是啥?还不是让大家信了他的鬼话。为啥这么麻烦?还不是因为自己实力不足,就那么三千死士。

四、最后一层洋葱皮——只诛曹爽死党,其余不论

最后,老实人曹爽被忽悠瘸了,乖乖地放下了武器,认栽了。高平陵事件和平解决了。而司马懿的洋葱还没剥完。

因为他知道,后面才是最关键的部分:干掉对手。

文章图片13

当然,司马懿字典里面从来没有放过曹爽的想法,开玩笑,冒着这么大风险夺了大权,你当小孩子过家家呢?说不杀你就不杀你?

问题在于怎么杀,斩草除根还是只诛首恶?

还是那句话:司马懿实力不足。斩草除根容易将世家们逼到曹魏一边。

自己刚掌大权,实力不足,还是步步为营吧。

于是,曹爽兄弟一回府,即被司马懿派兵包围。

司马懿违背诺言,将曹爽阵营再次分割:以谋反的罪名杀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丁谧邓飏毕轨李胜、桓范等,并灭三族;但对曹爽门下的二流人物,司马懿特别宽大处理,如鲁芝辛敞王沈等人,一概不论,后来还有人成为晋朝新贵。

文章图片14

通过剥掉三层洋葱皮,司马懿团结了尽可能多的人,也找出了曹爽的死硬支持者,轻轻松松夺取了政权。

在这个过程中,世家们,从始至终就是打酱油的角色,他们被司马懿逼迫着做出二选一,做着做着,就发现已经上了司马家的贼船回不去了。例如高柔、例如王观。既然回不去了,索性不下船了,家族利益第一,一起干吧。

这就是司马懿获胜的奥秘。无关世家,却又深刻洞悉世家本质。

五、反思与启发

司马懿赖以获胜的剥洋葱法,在现在工作中也常用,我们可以将貌似强大的对手,一层一层剥开,发现核心就那么点。

文章图片15

这就是二八法则,找到那关键的少数,解决它。整个问题就解决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