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幅在敦煌发现的“抄经生草书”,酷似日文,被国图列为“重宝”

 yangsuorong 2021-10-12

北京国家图书馆简称“国图”,其前身乃是国立历史博物馆,在“国图”里面,有著名的“镇馆三宝”,而其中的一件便来自于敦煌。

对于敦煌,相信很多书法界的朋友都并不陌生。在汉唐时期,敦煌是一座极为重要的西域重镇,无论是军事还是文化,都是一个重要的城市,更是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枢纽,其地位就好比今天的美国纽约。


在作为一个佛国的唐代敦煌汇集了大量的著名寺院与僧人,佛家文化及其浓厚,并且有着大量的抄经生,其中不乏书法大高手,在书法领域可谓是一个藏龙卧虎的时代,这个时代,许多的秀才或者落地的读书人,都纷纷拿起了毛笔,成为了国家编制内的“抄经生”。

他们抄写的大量的佛经,其中除了一些信徒居家诵读之外,大量的经书都供奉在了寺院当中。而在北宋时期,由于经历了唐代中晚期“安史之乱”的荼毒,以及后来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丝绸之路便已经无人再走,敦煌这一座西域重镇也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而此时,大量的僧人开始历代敦煌,并且将数百年所积累的文书与典籍和佛家的器物全部封存在藏经洞当中。直到700年后,王道士打开了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大门,这些珍贵的典籍才开始走向了世人的面前。

我们知道大量的敦煌遗书皆是以楷书写就,极难见到草书写成的,因为在楷书盛行的时候,用草书抄经无论是对于抄写者的功力是一种考验,对于阅读者更是一种考验,从种种迹象可以推断出,用草书抄经并且读书的群体,乃是一个高级士大夫阶层的读书人群体,他们有着极高的学养,并且所抄写的经文更是一个时代的书法高峰。


这样的“草书经体”,在敦煌一共出土的三卷,其中一卷便是藏于今天的“国图”的《法华经选赞卷》,另外两卷在上个世纪初被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抢走,如今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叫做《因明入正理论》以及《因明入正理论后疏》。

因为这三件作品没有落款,但书写的气质和手法近乎一致,我们几乎可以断定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所以,但谁写的并不重要,从书法的格调与气质而言,这三件作品丝毫不逊色于中国书法史上的任何一件草书作品。此作因为酷似日本,被有的网友认为是日本的祖先。


这三卷草书写得精熟之极,满纸烟云,书写者对于每一个字的“草法”都有着精深的掌握,并且气格极高,通篇有着极为浓厚的章草意趣,更显古雅风采,比之索靖的《出师颂》水平亦不遑多让,更何况这三件作品加起来的字数有数万之举,实在是难得一见,珍贵之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