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打坐要领(连载13):天下如己 | “呼吸”的要领

 道德经学用 2021-10-13

亲爱的朋友们:

欢迎回到“走进道德经”静心活动。每天,我们将为您诵读一章《道德经》,同时结合静坐的方法,与您共同在宁静中走进经典、走进内心、走进生命。

静坐引领

现在,请您坐好,我们来调整一下姿势,让自己保持虚灵顶劲、垂帘正视、卷舌藏喉和松腰竖脊的状态。

有朋友说:“初次练习静坐,一下子无法让心宁静下来,是不是可以用关注呼吸的方法来转移注意力,帮助自己静定下来?”今天,咱们就分享一些有关“呼吸”的内容。

关于“呼吸”

其实,人类百分之七十的疾病,确实与呼吸不当有一定关系。您有没有发现:呼吸越慢的动物,寿命越长。当然,也不要僵化地认为呼吸一定要越慢越好!向大自然学习,是要做到“自然呼吸”——因为,乌龟不是为了追求慢呼吸才刻意为之,它是天性如此。

静坐中,好的呼吸方式是以柔和、均细、深透、绵长为佳。有一句话叫“顺则凡,逆则仙”,静坐中,我们一般采用反呼吸的方法,也叫“逆式呼吸”——也就是指,吸气时收腹,呼气时松腹。通常,在人体要发力时,身体就会自动调整为逆呼吸的状态。比如,在准备提起重物时,人就会不自觉地深吸一口气,同时收紧腹部;而放松时,则会在呼气的同时也松开腹肌。

不过,也不必太刻意去关注呼吸。因为,关注呼吸还是“术”的层面——这只是为了辅助您进入“中正静定”状态的一个过渡。如果您已经很宁静了,就不必太在意呼吸。随着功夫的深入,有些人最后可以达到“体呼吸”的状态,也就是用身体所有的毛孔来呼吸的境界。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背后需要您自身神性品质累积出的功德力来支持!德如果不够的话,用什么方法都不可能真正宁静下来。

关注呼吸,只是初涉静坐时的一种方法而已,并没有到达“物我两忘”的境界。我们就用生命中的体验来举例吧。当人体非常健康时,大脑是无法感受到某个肢体或者器官的存在的。比如说,如果您的呼吸功能非常健康,您就意识不到心肺的存在;只有呼吸困难、心脏漏跳时,人才会把心肺健康当成头等大事!

所以,关注呼吸只是静坐的一个方法,就像要去彼岸的一个交通工具一样,既不是唯一的选择,也不是最后的终点。静坐的目的就是让自己身正行正、意静神活,并把这种状态延续到生活中、做事中,去创造自己的美好人生!

大道送给人类最美的共同祈祷是:让人类成为自己!每个人都是程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路线图。人不应该是被动的,我们都应该是自己生命的主人——要重视自己心中的大道宝藏,因为世间只有大道的力量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原文诵读

现在,我们将进入《道德经》第十三章《天下如己》。这一章的原文是: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以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以道为镜

宠辱若惊的核心是:因失宠而感到耻辱的人是奴仆;但因得宠而感到得意的人,实际上也获得了奴仆的身份。人,只有忘掉自己的面子和身段,才能找回自己。因此,人生的修炼就要落实在一个“舍”字上——舍去名利、舍去恩怨、舍去荣辱,自在人生就是这样炼成的。一个无我的人已经超越了是非得失、爱憎荣辱,他是一个享有真正快乐的人,因为世上的痛苦无法伤害一个无我的生命。

第十三章《天下如己》中有三条规律:

规律一:受宠、受辱都是不能做自己生命主人的低维奴性所致。

规律二:放下自己、打破自己,就容易激活高维的生命能量。

规律三:行走在爱的路上,才能连接高维世界。

人生若碰到挫折怎么办?宠辱若惊的正确做法就是拥抱挫折。一个人,因为有缺陷、有卡点、有没还完的债,才会有挫折。其实,挫折不是坏事!老子告诉我们:要像接受奖赏一样面对挫折,热爱它、拥抱它——我们要学会在挫折中总结经验、完善自己、提升心性。所以,别觉得那有多痛苦,所有的成功都是“挫折”打造出来的!越是勇于、乐于拥抱挫折的人,就越像过关斩将一样,可以因为挫折而战胜挫折。

实际上,人生最大的祸患是自己,自己太大了,天地就变得小了!让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心里,那我们也就在天地心中了。人与天地间是有特定联系的——当好事做得越多,并且越不为人知时,就越容易接收到“心想事成”的信号。

快乐农夫

接下来,请您继续保持静坐的状态,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快乐农夫冥想”。冥想是对宇宙下订单,因为“心不唤物,物不至”——内心不渴望的东西,不可能靠近自己。只有向自己心中寻找力量,您内在的力量才能绽放。

第十三章的快乐农夫冥想是:

让我看得到、听得到、感觉到、我知道,我是一个“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的人。我是无限的爱、无限的光、无限的创造!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把爱传出去!

结束语

全人类需要静心,全世界需要静心!

生活中,多数人生活在外在世界的名利享受中,只有少数人发现了内在世界生命的奥秘:正是内在世界丰满的爱,才造就了外在的一切美好。所以,只有当一个人把世界整体存在视为自我存在时,我们才能肩负起整个世界赋予我们的寄托与使命:让天下成为人类安居的幸福家园。

现在,就让我们燃起心香一炷,共同祈祷:

祖国安平泰!世界安平泰!地球安平泰!万物众生安平泰!

谢谢您,今天的“走进道德经”活动暂时告一段落,我们明晚九点,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