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素材:从《我和我的父辈》出发积累作文素材

 昵称38687678 2021-10-13
Image

国庆节超火的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不知道你有没有观看,小编的心灵已阵亡~

这部电影将四个小故事串联,从抗战、建设、改革开放讲到了今天及未来。

电影的故事情节感人,让人动容。而这种能让你我触动的故事,也是非常适合加入你的写作中的材料。另外,小编还从电影出发,整理了更多的作文素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乘风-小我与大我

Image
《乘风》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1942年,冀中骑兵团为了帮助野陈佐村村民顺利转移,全团成员面对敌机的狂轰滥炸,以血肉之躯奋力保护村民安全,完成了冀中骑兵团“为了人民”的使命。

影片生动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革命前辈为了夺取抗战胜利,以血肉之躯抵御侵略者残酷的侵略,并取得了最后的抗战胜利。而历史上还有很多革命者,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奋斗一生。

01

李大钊

Image

1913年,李大钊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当日本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起草《警告全国父老书》,呼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保卫锦绣河山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令李大钊备受鼓舞,他连续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十月革命,他满怀信心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李大钊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他播撒的革命种子已经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


1927年4月,在反动军阀的白色恐怖中,李大钊同志在北京被捕入狱。他受尽各种严刑拷问,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惨遭反动军阀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02

杨靖宇

Image
1934年4月,杨靖宇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令。在艰苦征战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击日寇。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杨靖宇率部顽强战斗,使敌人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1940年2月,杨靖宇在吉林蒙江壮烈牺牲 。有人曾劝杨靖宇投降,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我有我的信念。”经五日奋战后,弹尽粮绝,杨靖宇英勇就义。残忍的敌人用刺刀剖开他的肚子,发现他肚里竟无一粒米,有的只是树皮、草根和棉絮。

诗-渺小与伟大

Image
影片以1969年我国研制长征一号火箭、发射首颗人造卫星为背景,以一个普通航天家庭为切口,展现父母一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航天精神,以此向中国航天人致敬。

片名叫《诗》,源自黄轩扮演的父亲告诉孩子,自己的工作是“在天上写诗”,一语道出了中国航天人的浪漫;也源自在事业和生命、小家和大家的选择中,中国航天人做出的如诗一样的回答,“生命是用来燃烧的东西,而宇宙是令死亡渺小的东西。”


影片体现了中国航天人不畏艰辛、科学求实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影片只是选取了一个家庭为背景,而在真实的历史中,有无数看似渺小实则伟大的航天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01

钱学森

Image
在重约两公斤、厚达523页的《钱学森手稿》中,英文清秀流畅,数学公式工整严密。他关于“薄壁圆柱壳失稳问题的研究”,论文只有10页,但现在收集到有关这一问题的手稿就有800多页。在完成这项研究时,钱学森在存放手稿的信袋上用红笔写下“Final”,即“最后的定稿”,但他又写下了“Nothing is final”,即“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作为严谨的科学家,钱学森意识到'科学探索永无止境’。”两院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郑哲敏曾说,“(这些手稿)是钱学森严谨治学的真实写照,反映了钱学森创造性探索的动态过程。”

就是这些看似渺小的事情,一点点铸就了钱学森的伟大。他主持完成了主持完成了两弹一星的研制和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在钱学森的努力带领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02

邓稼先

Image

“调哪儿去?不能说。做什么工作?也不能说。”结婚才5年的邓稼先就告别妻子和两个幼子,开始了隐姓埋名、与家人聚少离多的生活。直到1964年,罗布泊升起的蘑菇云替他回答了家人的问题。1986年7月17日下午,邓稼先接过了全国劳模证书和奖章。12天后,他在北京去世,享年62岁。

邓稼先作为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许身国威壮河山”,邓稼先以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献出了宝贵生命。

鸭先知-尝试与创新

Image

《鸭先知》取材于中国大陆第一支电视广告诞生背后的故事。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中国大陆第一条电视广告,这支广告的出现犹如一声长笛,是中国经济的巨轮启航的重大标志之一。

影片体现了改革开放时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的改革者敢于创新的开拓进取精神。而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奋斗者,用创新助力新中国的腾飞。

01

南仁东

Image

“别人都有自己的大设备,我们没有,我挺想试一试。”1993年,曾有科学家提出建造新一代射电“大望远镜”,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在听到这个消息后这样想。

自1994年起,南仁东一直负责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选址、研究及初步设计,主持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他主持落成的FAST是目前全球最大且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可以捕获宇宙中的射电信号、观测暗物质和暗能量、寻找第一代天体。与世界现有最大口径100米望远镜相比,其观测能力提高了10倍,并且将在未来20~30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24年,8000多个日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心无旁骛,为崇山峻岭间的中国“天眼”燃尽生命,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

02

叶聪

Image

“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首席潜航员,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他长期从事载人潜水器的研究、设计和研发工作,通过不懈努力,终将“蛟龙号”从图纸变为现实。出于对载人深潜事业的热爱,主动肩负起试航员的重担,作为主驾驶员参与“蛟龙号”深潜作业共计50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作为改革开放以来载人深潜事业的代表人物,他是青年人岗位建功、报效祖国的榜样。

少年行-坚持与成功

Image

由沈腾饰演的来自2050年的机器人,肩负使命回到2021年,遇到心怀科学梦想的鬼马少年小小,两人阴差阳错之下组成一对临时父子,在爆笑更不失温情的相处中,机器人老爸潜移默化地坚定了小小对科学梦想的追求,让科技创新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成为小小实现梦想道路上的引路人。

影片描绘了新时代的中国人立足科技自立自强富有想象力地观瞻现代、眺望未来的豪放胸襟。而在当今社会,有无数的科学工作者,在各自的领域追求科技创新,用科技兴国。

01

嫦娥五号

Image
2020年12月10日,“嫦娥五号”完成取壤任务,为中国带回了宝贵的1731克月壤。壮举的背后,是无数航天人的拼搏与坚守。“嫦娥五号”任务历时10年,汇聚了全国数千家单位的数万名科技工作者。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院士专家,有新一代科技领军人物,也有初出茅庐的95后……

02

港珠澳大桥

Image

港珠澳大桥,在设计和建造的14年当中,共有21家企事业单位,以及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长安大学、中山大学8所高校参与其中在包括水文、气象、地质、地震、测绘、环境等各方面展开了51项专题研究。在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李克非眼里,港珠澳大桥作为“世纪工程的完工,超级难题的解决”,是千千万万的人努力的结果。

Image

四组“我和父辈”的小故事,从不同维度展现了父辈们在艰苦卓绝环境下坚定理想信念和与祖国同进、为国家争光的时代心声。电影的片尾曲《如愿》中有这样的一句歌词,“如果说,你曾苦过我的甜,我愿活成你的愿。”那么看到父辈的奋斗,小编最后想说,愿吾辈生在盛世,亦不负盛世。


如愿 音乐: 王菲 - 如愿 来自QQ音乐

Image
Image

文/白莎莎

图/网络(侵删)

排版/白莎莎

责编/白莎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