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建中」|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墨真书画 2021-10-13

【个人简介】

张建中,1964年生于甘肃静宁,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获学士学位。结业于西北师大教科院研究生课程班。修业于文化部首届全国画院专业人员人物画高研班、文化部第三届中国重彩画技法高研班、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创作班。现为甘肃画院专职书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书法院副院长。

多次举办个人书画展并出版书画集多部;中央电视台、甘肃电视台、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电视台、乌克兰国家电视台、《美术》、《书法》等媒体作过专题报道。入选“中国书坛青年百强榜”、评为“甘肃省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作品获“全国教师美术书法摄影大奖赛”一等奖、“首届全国电视中国画大赛”银奖、第八届全国美展获甘肃展区优秀作品奖、“枫叶奖国际水墨画大展”优秀奖、“首届中国重彩画大展”优秀作品奖、“西部风韵·中国画名家邀请展”优秀奖、“西望敦煌·甘肃省美术作品晋京展览”获艺术创作奖、“梁披云杯全国书法大赛”优秀奖、“新加坡书法家协会第一届国际书法大赛”铜奖;入展第三届、第四届、第六届“全国画院优秀美术作品展”、“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第二届全国青年国画年展”、“第二届齐白石奖中国画展览”、“第五届全国书坛新人新作展”、“走进青海全国书法展”、“第二届全国电视书法大赛”、“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第十届教学成果展”、“全国画院艺术家作品邀请展”、“2009年全国中国画展览”、全国“乌海杯”书法大展优秀奖。甘肃省委省政府第八届“敦煌文艺奖”。

【作品鉴赏】

“朝圣·敦煌”

丝绸之路河西段考察采风散记

文、张建中

一、在瞿坛寺见到“仇英”瞿坛寺位于甘青交界的乐都县城南25公里的瞿坛镇。是西部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群。据史书和碑志记载,明代以前当地就有佛寺,明洪武年间朱元璋为加强明王朝与青海地方之间的领属关系,特赐“瞿昙”。因是“御赐”的缘故,整个建筑群展示了明代皇家宫殿的风格,如果不是院中的佛塔和殿内供奉的佛像、悬挂的唐卡等物品,真看不出是藏传佛教寺院,仿佛是缩减版的“小故宫”。

追梦敦煌之一 200cm×200cm

从明式宫殿风格的山门进入院内,沿中轴线依次为金刚殿、瞿昙殿、宝光殿、隆国殿等大型宫殿式建筑,两侧建有御碑亭,护法殿、壁画廊、左右小经堂、四座镇煞佛塔、大小钟鼓楼。而最吸引我的是寺院的壁画长廊中明代风格壁画。

追梦敦煌之二 200cm×200cm

明代寺庙壁画最有代表性的是永乐宫道教壁画、北京法海寺壁画等,而瞿昙寺近百分之八十壁画,明显的承袭了法海寺的壁画风格,并有明代重彩工笔卷轴画的技法特点。题材是宗教人物和佛教故事。表现人物形象有佛像、菩萨、神仙、官吏、百姓等;动物有马牛、仙鹤、孔雀、大象、鹿、麒麟等,植物就更丰富,有荷花、松树及各种杂树花草。总体看是融合了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道教合一的宗教壁画。整组壁画形象优美,造形古雅,线条行云流水柔中含刚,钉头鼠尾紧劲飘逸。设色满壁青绿华滋清丽、楼阁亭台鳞次栉比,颇有“明四家”之一仇英青绿山水人物的技法和效果。特别是壁画的章法布局以长卷形式,用山水树石云气流水亭台楼阁构成整组画面结构,使壁画千变万化而变化中不离整体结构。在色彩设置中使用大面积石绿系列色彩形成整体青绿色调,间以白黑兰红等色,在青绿主色中富有变化。综上分析,瞿昙寺明代壁画应该是既有文人素养又有宫廷画师职业素质的宫廷画工所绘;抑或是象仇英这样既有专业技巧又有文人情趣的民间职业画家所创作。

追梦敦煌之三 200cm×200cm

看瞿昙寺明代壁画使人自然地想到敦煌莫高窟。宗教壁画以敦煌为最,但敦煌壁画至元代戛然而止。使元代千手千眼观音成为绝唱,而瞿昙寺明代壁画正好接续了敦煌宗教壁画的明代风格,丰富了西部宗教壁画的朝代样式和 风格。

追梦敦煌之四 198cmX97cm

二、骆驼城的“写意画”高台是玄奘之路的重要站点,传说玄奘取回真经,不慎经书掉入河中然后“高台”晾经,荣归长安。高台也是西路红军的悲壮之地。

追梦敦煌之五 180cmX97cm

高台县有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西路军纪念馆”,几年前曾参观过两次,感受到“马家军”的残忍和西路红军的坚忍和悲壮。至今萦绕心中久久不能忘怀。而此次“朝圣敦煌”走进高台,却感受到了另一个“丹青高台”或者“写意高台”。

追梦敦煌之六 68cmx68cm

魏晋十六国时期,中原战乱不休,河西相对安定,大批中原人士避难河西,给当地带来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使河西绿洲出现了相对繁荣农业发展的局面。前凉时期在今骆驼城置建康郡,成为当时丝绸之路上闻名的商贸城市和军事重镇。出土于骆驼城、许三湾魏晋墓葬的壁画砖和棺板画,以其表现题材丰富、笔墨洒脱、造型生动、数量众多而形成了高台馆藏文物的一大特色。

追梦敦煌之七 68cmx68cm

从壁画砖和木板画的题材内容看,以反映现实社会生活为主,其中表现农耕题材的有犁地、播种、耙地、耱地和嘉禾、田园等;描述牧猎生产的有驰马引弓、鹰犬围猎、扬鞭放牧、牲畜觅食等;描述生活场景的有歌舞宴饮、车马出行、品茗清淡、庖厨切肉、酿造酒醋等,这些画面生动再现了魏晋时期河西地区农业开发、民族融合、丝路畅通的历史。还有一部分描绘天堂地狱人间三界之神,伏羲女娲西王母东王公等华夏人文始祖和黄帝问道广成子等神话传说故事,曲折地反映了祈求神灵保佑平安的美好愿望。

敦煌飞天 78cmx70cm

从艺术特色和表现技法看,除了少量纯图案装饰画外,大量壁画用笔洒脱、线条流畅且具有书写性,造型概括洗练、色彩单纯中求变化,画面布局随形而就,主题表现明确而突出。整体风格体现了强烈的书写性和写意性,墨上施彩线条为骨的画法,表示了纯中国写意笔墨的早期风格。

敦煌飞天 78cmx78cm

三、敦煌石窟群之西、东千佛洞、五个庙、昌马石窟在莫高窟、敦煌城的西段,鸣沙山的北端,党河河谷西岸的悬崖峭壁上有19个洞窟,人们称为西千佛洞。这里自然环境优美,宛如世外桃源式的静谧,古朴自然;百年老柳盘根错节,粗壮白杨耸立参天,洞窟前边宽阔的党河古道虽近干涸,但亦有细流缓缓流过,象一首古琴曲丁丁冬冬,悠然滋润着古老石窟的万千仙佛。

张议潮归义图 180x180cm

崖壁上现存19窟,一至三窟为唐代窟,四至八窟为魏代窟,十六窟为晚唐窟。其它洞窟风化模糊时代不清。其洞窟形制及壁画艺术风格与莫高窟同时期作品相近。洞窟开凿年代据专家推断至少与莫高窟为同一时期。值得一提的是北魏一石窟内绘《睒子故事》和《牢度叉斗圣变》为莫高窟北魏洞窟所没有,体现出它独特的艺术价值。

曹议金归唐图 180x180cm

东千佛洞石窟群如隐士般深藏在祁连山谷里,方位在瓜州县古锁阳城东南,因道路难行,早年未开放,几次游锁阳古城,都未能一探东千佛洞真容。而此次到瓜州直奔东千佛洞一探究竟。

敦煌写经之一 45cmx28cmx4

这座石窟群共有洞窟20多个,其中约一半洞窟未曾保存壁画和塑像。这里古属敦煌郡辖,同样属于敦煌文化圈。因位于榆林窟的东面,故称东千佛洞。西夏开始,清时只有零星修建,因此西夏洞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在一西夏窟的南壁上绘有色彩艳丽的水月观音画,观音菩萨悠然自若的地坐在金刚宝石座上凝神遐思,身后明月皎洁,身边祥云环绕翠竹数竿掩映,营造出清净仙境。宝座下碧波荡漾,水流潺潺,对面岸上唐僧双手合十朝观音顶礼膜拜,孙悟空手牵驮着经卷的红马紧随其后。

敦煌写经之二 34cmx136cmx2

唐僧取经的图像遗存较少,在河西佛教遗存中我仅见到张掖大佛寺、榆林窟有图像遗存极为珍贵。而东千佛洞的这幅“唐僧取经”图在画法和内容上又有所不同,为玄奘取经的学术研究增加了新的直观图像资料。

敦煌写经之三 45cmx28cm

五个庙石窟座落于甘肃苏北蒙古族自治县城北20公里处的党河峡谷。这里河水潺湲,林木茂密,土地平旷。因从北魏至民国时期隶属敦煌管辖,故归于敦煌石窟群。蒙古族称石窟为“庙”,“五个庙”即五个石窟。第一窟为北魏时凿建,西夏重修,其余窟为五代、北宋时凿建,西夏元代重建。窟形和敦煌莫高窟略有不同,为纵长形人字披顶,有中心佛坛(第4窟无佛坛,正壁开龛),塑像均毁。第二窟因烟熏严重,壁画已难辨认。其余窟壁画仍存有维摩变、说法图、文殊变、普贤变、水月观音及十六臂、四臂观音等汉密图像。从壁画绘制水平和风格看均不能和榆林窟相比。

敦煌写经之四 28cmx45cm

昌马石窟位于玉门市东南90公里处的祁连山谷中。因为源于祁连的昌马河在窟崖前向北流去,故得名。这里古代属敦煌,世代有人居住,耕地肥沃,林木葱茏,农舍整齐,有世外桃源之称。进入窟区只见古木参天,环绕着一堵面朝昌马河的崖壁卓然耸立,石窟就开凿在距地面四五十米的半崖上。现仅有4个洞窟内还保留着一些造像和壁画。第2窟和第4窟保存较为完整。洞窟形制为中心柱窟。中心柱每面开双层龛造像,大多已毁,现存为西夏重绘。壁画内容有坐佛、菩萨经变故事,供养天女等。因石窟损坏严重,又无确凿纪年落款可据,对于造窟的年代,专家们仅依形制和造像推断,最早当为十六国时期的北凉,最晚为西夏所改绘的壁画。

敦煌写经之五 28cmx45cm

敦煌写经之六 28cmx45cm

敦煌写经之七 28cmx45cm

敦煌写经之八 38cmx66cm

敦煌写经之九 45cmx28cm

敦煌写经之十 45cmx28c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