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在消失的农村(微小说)

 蓝色星空qi9pfq 2021-10-13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这天,雨停了,天晴了,李拴柱心心情特别地高兴,一时血来潮,说:“媳妇,今天天气这么好,我想想回老家看看童年的农村!”

在城里长大的媳妇王梅高兴地说:“好!这城里的节日没什么意思,孩子大学也刚刚开学,远处防疫形势紧又去不了,走,我陪你回去看看。”

轿车沿着高速、国道、省道,最后才爬上上山的山路,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驶,才回到自己曾经生活了十几年村子,常常梦里出现的地方--秦岭脚下的一个小山村。

自从父母跟小弟搬进县城后,家里的院落已经坍塌,窑洞也已经让岁月摧残得有些苍老,院内长满了蒿草,李拴柱从锁着的大门向内瞅了再瞅,找不到一点儿时的喜庆,仿佛那些童年的快乐都随着时光隧道流失的干干净净。

村子,原来住了四十多户人家,二百多口人,多以窑洞为主,分上村、下村两个生产队,李拴柱住在离小河更近的下村,家门前坡下的小河是他童年最幸福的去处。带着妻子沿着新修的水泥路从村东头向村中央、村西头走去。数家斑驳的大门都已人去院空,一把大锁紧紧地看护着空落落的院落。在村子中央难得碰到王婶和石大叔,李拴柱赶紧从口袋掏出软云烟递给石叔:“大叔,我是拴柱,这是我媳妇王梅,这两年身体还好吧?”

七十多岁的石大叔接过烟,“柱子呀,我说今天早上喜鹊一直叫,原来你回来了,啥时间回来的?回家喝口水。”

李拴柱指指大槐树下的石头,说:“大叔,不回去了,咱们就坐这,说说话。叔,这几年日子怎么样?”

石老汉说:“柱子,日子倒是不错。年轻能出去的,都打工去了,有好多家一家人都出去了,出去打工月月有工资,总比在农村一年忙到头,见不了几个钱要好。家里剩下的都是老弱病小的人,有劳力的人家栽点烟叶,收入也不错,就是太辛苦,但也有个指望。你婶子前年走了,你兄弟勤学也去南方打工了,他媳妇在县城买个房子照顾孩子上学,好在勤芳嫁得不远,经常回来看看我。我也能种点地,有点收成,生活没有问题。”

“叔,你一个人生活,也要多小心,身体有什么不舒服的,赶紧叫勤芳来照顾你。”李拴柱想起了石叔家比自己小几岁的石勤学、石勤芳小时的样子。

石老汉说:“还硬朗,阎王爷还没想到我呢,他不发通知,我就不走,就继续干。”

“村子没有以前鸡鸣狗叫得热闹了,没有以前的烟火气了,显得冷清了不少,你可得小心点,地内活干不了就不干了,别累坏身子。”李拴柱叹道,说着从屁股上的皮夹里掏出了200元钱塞给石大叔,“大叔,我今天走得急,也没给你买东西,这就权当是侄子孝敬您老人家的一点心意,别嫌少。”

石老汉推辞道:“大侄子,你叔基本不花钱,我要钱干啥,再说你勤学兄弟也常常给我寄钱,你们城市开销大,我不要。”

李拴柱想起小时大叔的诸多好处,便轻轻地拍拍大叔的手,把钱装进他的口袋,“叔,我还有事,我走了,有空我再回来看你。”

返回的路上,车速明显慢了许多,李拴柱的情绪也消沉了许多,“媳妇,这才几年,怎么农村冷落成这个样子,到处是哭泣的老屋,到处是荒芜的土地,孤独的农村老人,没有读书声的废弃学校,游子找不到的家,这样下去这些老人离去后,许多乡村将成为一个个空村,我的童年去哪了?多可怕的现实。”

王梅淡淡地说:“城镇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一把“双刃剑”,城镇在发展过程中“虹吸”了劳动的廉价劳动力和资源,农村消亡的速度与城市的发展速度是同步的。中央提出乡村振兴的路还很长,先振兴的只能是有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地利资源、交通资源和工业基础的农村,不过从长远看,希望的田野还是有希望的,你就别瞎操心了。”

李拴柱暧昧地看看媳妇:“没想到,媳妇还这么有见地。乡村是我们的根,农村很难,农民很苦,我们在城里生活的人,千万不能忘记了农村,那是我们出发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