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建鸿 | 来时无迹去无踪

 默默7qrvsleytp 2021-10-13

《路上的一面镜子——文本审美》
(连载四十)
作者:秦建鸿







第四章  独立空间


五、诗意律动(下)




题记:


上篇解读《雨中的猫》审美移情说。
关于猫,那一次去伊斯坦布尔,随处可遇猫咪,猫们一个比一个优雅、从容。
与猫儿对视,猫的淡定让人恍惚,那猫是真?是假?
后来知道,伊斯坦布尔是猫咪的天堂,伊斯坦布尔人相信,猫是人类与上帝之间的桥梁。
更或者,透过猫之眼放大局部,观察看不见的现象。
猫的灵气赋予了猫的特殊使命,借助猫之桥梁,抵达浩瀚世界任何一个点。
下篇继续有关猫的文本审美。

来时无迹去无踪


引子:

回忆当时多么美丽,

怀着对阳光日子的追忆,

这显然轻而易举,

而你只需抱抱我,

你将会领悟什么是真正幸福,

看呀,新的一天已经开启……

一一 艾略特《猫》

 

故事从篱笆上的一个破洞开始……
一只猫咪,出生后被人从猫窝扔出去,离开了它的兄弟姐妹,离开了它的母亲。  
当猫咪睁眼看世界,白日的亮光刺疼了它,生物的本能促使它必须活下去。
假如篱笆上没有那个破洞,猫咪很可能会饿死在路旁。
缘分这东西真不可思议,“一树之荫,前世之缘。”
这是夏目漱石长篇小说《我是猫》的开篇,阅罢不能……


猫咪终于挤进了一户人家,有缘被苦萨弥先生收留,尽管没有为它取名字。
小说从猫的视角,亦或另类的第三只眼看人类,看生活。
猫咪在苦萨弥先生家的日日夜夜,人生百态波澜不惊,涌动亲情暖流。虽是日常琐事,场面宏大诙谐。
苦萨弥先生终日拖着疲惫的身躯,白天教书养活一家。
晚上躲进书房成一统,舞文弄墨为自己充电,也渴望出人头地。
可惜每每此时,苦萨弥倒在书桌上酣然熟睡,还直淌口水。
唯独猫咪出入自由,看到表相之后的窘态。
与此同时,猫咪也结识了苦萨弥先生的朋友们。
苦萨弥先生人缘极好,朋友们可以随意后门进前门出。



朋友们各自闪烁魅力,个性独特。美学诗人迷亭,棋王独仙,梦想家寒月,还有憨厚的东风。
大家聚在一起把酒话天下,唇枪舌剑调侃无奈,吐槽平庸。
谈笑风生,化解苦涩。智慧人生,暖情为底线。
尽管这是百年前的日本生活画卷,今天同样产生共鸣,谓之经典。


夏目漱石把握了人性的本质。  
无论怎样,这个世界永远属于屋檐下的人。
每个人性格迥异,彼此乃相惜。情深义长,永远是兄弟姐妹。
猫眼看人生,放大了本性,趣味盎然。
小说完美体现了“审美距离说”一一
距离间产生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其他生物的精神关照。
审美悄然而至……

小说有一段描写猫咪偷吃年糕的经典搞笑段子:
那年糕,粘住了猫咪的嘴巴。猫咪使劲扭动身躯,想甩掉年糕,却越粘越牢。


猫咪的状态像似醉步舞,引得苦萨弥全家爆笑。
滑稽的场面产生一种喜剧效果,距离拉开了猫咪的尴尬,产生美感,平添乐趣。
趣味性,酿就《我是猫》的核心意味,亦是人生调味之王。
趣味,源自清净心,想象为动力,享受生活无穷的滋味
小说尾声,故事进入高潮……


两岁的猫咪充满对世界的好奇。
那日朋友聚散后,猫咪大胆偷吃酒,醉跌在水缸里。
夏目漱石细腻描述猫咪醉酒的过程酣畅淋漓……
最初猫咪拼命挣扎,更觉昏昏欲睡。
转念顺其自然吧,软软地躺在水里,不也很好吗?
阿弥陀佛。
猫咪就这样告别了世界,来时偶然,去时自如。
应验了小说开卷的经典名言:
“聚而结之则为草庐,解之则复为荒原。”



注: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作者简介

秦建鸿教授,上海作协会员。长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曾担任《读者导报》社记者编辑,负责阅读评论版面的工作。
讲课之余从事美学及社会文化领域方面的研究。
出版美学三部曲:《曲阜三孔》、《路上的一面镜子---文本审美》、《自在生活---与美同行》。
发表系列论文:文化守恒及其审美。
历经多年研究形成“文化守恒”基本理论框架:依据能量守恒的原理研究文化守恒现象;以量子力学的叠加态和纠缠态解释文化守恒中两种力的关系,以此阐述文化守恒的能量一一审美。
此理论价值在于研究社会文化的普遍规律,提升大众精神内核。这种跨学科的研究获得广泛关注。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