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老师

 淮阴语文 2021-10-14

李老师

王颖超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儿时的读书声依旧不时地回荡在我的脑海中。这种场景犹如老电影在眼前一幕幕映过,影片中的主角就是李老师,他叫李建国,与共和国同岁,他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也是我的启蒙老师。

那时我们的小学没有围墙,两排起脊瓦房的教室围成“7”字形,中间是一块空地——操场,学校的四周是农田,每当春暮夏初,油菜花盛开,学校就被一片片的油菜花海洋包围着。在教室里读书,我们的心常常被那沁人心脾的花香偷偷带出窗外;课间,油菜花地就成了我们的游戏乐园,在高我们一头的花丛中躲猫猫、赏蝴蝶,胆大的男生组团捉小蜜蜂玩。

教室紧张的时候,出现过两个年级学生“拼座”的现象,右边三年级写作文,左边四年级讲数学。虽然当时硬件条件有限,但是依然挡不住我们学习的热情。老师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利用现成的“优势”,为我们“创造”独特的学习机会。学校操场前是一汪湖塘,池塘里的水清澈平静,初夏的早晨,太阳升起,晨风吹醒湖面,迎面看上去,水面顿时闪烁如金。李老师通常会带领我们坐在池塘旁的草坡上,三两一组,高声朗诵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清凉的露水沾湿我们的衣裤,却是最好的“提神剂”,清脆低幽的蟋蟀虫鸣是陪伴我们大声朗读的背景音乐。过完暑假,开学初,李老师将小黑板挂在树林中,让我们把板凳抬出来,在小树林中伴着秋蝉的鸣声,带我们一起体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一年期末考完,一夜的大雪沉重地封盖了学院的“操场”,一大早老师们从家里拿来铁铲、木锨等工具,我们从教室搬出长条凳,拿出扫帚、簸箕等工具,一起铲雪打扫操场,累得满头大汗的李老师笑着对我们说:“今天上午的语文课不上了,和明天的劳动课调一下啦!”

李老师家里有三个孩子,他对我们就像对待他的孩子一样,既严格又慈爱。因为那时乡村学校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学校教师仍然不够用,所以李老师有时带两个班,不但教语文,还带体育、美术、音乐等副课,只不过那时的音乐课比较简单,就是把《歌声与微笑》等歌词抄写在黑板上,然后带领我们一起唱,没有伴奏,没有乐器,李老师用手轻轻打着拍子,但是我们依然像现在的孩子们一样喜欢上音乐课。有一天,上级教育机构发了一台卡带机给我们学校,从此我们每周一升国旗和做操、音乐课就有了悦耳的伴奏音乐啦,当时我们别提多开心!四年级时,李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长期作业——中午放学回家后准时收看中央一套的《电视散文》节目,要求一边收看,一边用本子记录,而且每天必查。有的同学家根本没有电视,没有办法,李老师只能让他们向别人借本子抄写。而我很幸运,家里有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我每天都按时趴在电视前坚持听写,只不过有时很遗憾,电视散文读得很快,我写的速度远跟不上,只能空在那里。就这样我们坚持到最后,写满了整个本子,看着厚厚的本子以及每一页老师的红批,我似乎明白了什么。

今年春节,我回到老家,遇见了几位小学同学,了解到李老师的情况。于是我带着女儿,买了些年货,来到老师家。多年不见,李老师老了很多,走路有点不稳。后来听他说之前得过脑溢血,用他的话说就是“要不是现在医生医术好,搁以前的话,就去阎王爷那报到了”。但是他的精神状态很好,见了我竟然能认出我来,我赶忙让女儿叫“爷爷”,他满心欢喜摸了摸女儿的头,从桌上抓起一大把糖果,颤巍巍地塞到女儿的口袋中。他的孙子、孙女都大学毕业了,都在城里上班,今年都回来过年了,还有一个小重孙也回来了。我问他平时生活怎么样,他洋溢着幸福对我说:“我们老两口平时住在大儿子家,每月拿退休金、老龄补贴,每年还能免费体检。还是现在的生活条件好啊!”之后他关切地问我的情况,我又和他谈论了我的工作和家庭情况,他感叹着,说:“真好,真好!”

我和老师谈了很久,一起回忆美好的时光,一起谈论每一个同学的生活情况,没注意半天过去了,女儿要回家,才拜别了老师。

回到家后,感慨良久。感到时间过得真快,李老师给我们上课、陪我们学习的情景恍如昨天。将近30年过去了,回忆着我们上学那时什么都短缺的学校,再想到如今学校具备的白板多媒体、VR课堂等先进教学硬软件以及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我看了女儿一眼,心想:他们这一代真的很幸福!

时代在变,教学的条件也在变,而李老师对我们的爱却在我内心一直保存着。











作者简介:王颖超,女,淮安市人民小学白鹭湖校区语文教师,爱好文学,市、区级优秀班主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