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子李亨脱笼入海(资治通鉴卷二一八之七)

 德昌馆 2021-10-14

六月丁酉(十五日),玄宗在暴怒士兵的逼迫下解决了自己老婆和大舅子的问题后,准备从马嵬驿出发,开始新的生活。此时朝臣之中只剩下韦见素一人随行,于是玄宗就任命韦见素的儿子韦谔为御史中丞,并兼任置顿使,仍要往蜀郡而去。将士们都不同意,他们说:“杨国忠谋反被杀,而他的亲信部下都在蜀郡,不能去那里避难。(国忠谋反,其将吏皆在蜀,不可往。)”大家七嘴八舌,有人提议去河西或陇右,有人提议去灵武,有人提议去太原,还有的人提议干脆回京师。玄宗是不愿意去那些是非之地的,蜀郡远离战乱,安全可靠,所以才是玄宗心里唯一的目的地,然而他又害怕逆众心,所以只能沉默不言,等待有善解人意的人来帮他解围。

这时,韦谔出来说道:“如果选择返回京师,就要有足够抵御叛军的兵力。而现在咱们兵力单薄,不能轻易向东。不如暂时先到扶风郡,再根据情况考虑后续的去向。(还京,当有御贼之备。今兵少,未易东向,不如且至扶风,徐图去就。)”玄宗把韦谔的意见拿出来征求大家的意见,大家都表示同意,于是大队人马准备去扶风。

等到将要出发的时候,当地的父老乡亲拦在路中不让玄宗走,他们说:“森严宏壮的宫殿就是陛下的家室,那些列祖列宗的陵园是陛下先人的葬地,现在您把这些都抛弃不顾,想要到那里去呢?(宫阙,陛下家居,陵寝,陛下坟墓,今舍此,欲何之?)”玄宗骑在马上停留了很长时间,然后命太子留在后面安慰这些父老乡民。父老乡亲们对太子李亨说:“皇帝既然不愿意留下来,我们愿意率领子弟跟随殿下东讨叛军,收复长安。如果殿下和皇帝都去了蜀郡,那么谁为中原的百姓们作主呢?(至尊既不肯留,某等愿帅子弟从殿下东破贼,取长安。若殿下与至尊皆入蜀,使中原百姓谁为之主?)”不一会儿,聚集到太子面前的人就多达数千人之多。太子李亨说:“皇帝陛下冒艰历险,我怎么能忍心不早晚侍奉在他身边呢!再说,我没有当面向他辞别,我得先回去禀报皇帝,然后再听他的吩咐决定去留。(至尊远冒险阻,吾岂忍朝夕离左右。且吾尚未面辞,当还白至尊,更禀进止。)”说完涕泣流泪,就要回马西行。

这时,太子的儿子、建宁王李倓和宦官李辅国拉着李亨的马笼头劝谏道:“逆胡安禄山举兵反叛,以至四海沸腾,国家分裂,如果不顺从民意,又怎么能够复兴大唐的天下呢!现在殿下跟随皇上入蜀,如果叛军焚烧了通向蜀中的栈道,那么中原大地就拱手送给叛军了。到时民心既已分离,就难以再聚合,那时就是再想要有所作为,恐怕也是不可能了。不如现在留下,收聚西北边防的镇兵,再加上郭子仪和李光弼在河北地区的兵力,与他们合兵东讨叛贼,收复两京,平定四海,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使大唐的帝业得以继续,然后再打扫宫殿,迎接皇上返回京师,这难道不是最好的孝吗!何必因为顾虑不能冬温夏凊这样的区区小事,作出儿女之态呢!(逆胡犯阙,四海分崩,不因人情,何以兴复!今殿下从至尊入蜀,若贼兵烧绝栈道,则中原之地拱手授贼矣。人情既离,不可复合,虽欲复至此,其可得乎!不如收西北守边之兵,召郭、李于河北,与之并力东讨逆贼,克复两京,削平四海,使社稷危而复安,宗庙毁而更存,扫除宫禁以迎至尊,岂非孝之大者乎!何必区区温凊,为儿女之恋乎!)”长子、广平王李俶也力劝李亨留下。父老乡亲们都拦住李亨的马,使他无法前行。

于是太子李亨就命广平王李俶驰马去向玄宗报告。玄宗骑在马上等待太子,等了很久也没见到,就派人前去打听。被派去的人回来报告了太子的情况,玄宗叹道:“这是天意啊!(天也!)”于是就从后军中分出二千人,再加上一批最好的飞龙厩马给予太子,并且告谕这些将士说:“太子仁义孝顺,必可继承大唐的帝业,你们要好好辅佐他。(太子仁孝,可奉宗庙,汝曹善辅佐之。)”又告谕太子说:“希望你好自为之,不要为我而担心。西北地区的各族胡人,我一直待他们很好,你一定能用得上他们。(汝勉之,勿以吾为念。西北诸胡,吾抚之素厚,汝必得其用。)”太子得到消息后向南号哭。玄宗又派人把太子东宫中的宫女送给太子,并且宣旨说要传帝位给太子,太子坚不肯受。

一场好戏演得绘声绘色,太子李亨终于举着顺应民意这杆大旗离开了他的老子李隆基,开始了自己独闯天下的历程。有传言这场大戏的幕后导演就是李亨,也许是真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