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安门史话》连载(60)

 新用户8926AVU2 2021-10-14

忆当年,雁翅楼早已沦为民居

文章图片1

地安门路口

自打1954年雁翅楼与地安门先后被拆除之后,地安门路口已经变成了纯粹意义上的地名。经过实地走访和查阅资料证实,当年只是拆除了东面的雁翅楼,而与之对称的路西的雁翅楼则改为民居。大多久居地安门的老北京住户,对雁翅楼均茫然不知,有的居民甚至直截了当地说,根本就没听说过什么雁翅楼。对此,年近80岁的杨金生老爷子一语中的:“或许雁翅楼是学名,所以老百姓根本没听说过。”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地安门十字路口南,路西,也就是在西楼巷东口与油漆作东口之间,紧贴着皇城墙有一排二层小楼。砖木结构,木楼梯,二层比较低矮,个子稍高的人,不能完全直立行走。这就是历史上存在的雁翅楼!当时在其中部地段还有中国工商银行储蓄所。”久居雁翅楼的中学教师张乃元如是说。

文章图片2

1970年代地安门路口

地安门居民赵先生回忆说:“雁翅楼确实存在过,一直是作为民居使用,我的中学同学家就住在那里。也没人知道叫雁翅楼,在西楼巷胡同把口就是二层小楼,我还上去玩过,空间不高,不能完全站立,大概有一米五左右。小时候还记得西楼巷东口一根大粗木桩子,深埋在地下。那可能就是拆除雁翅楼门洞留下的。”60多岁的曹大爷补充说,小时候记得街门口还有个大石狮子,挺高、挺大,小时候玩耍时往上爬着都费劲。

丁大爷1956年从河南来京,住在距离雁翅楼一墙之隔的慈慧胡同。当年到北京时地安门就已经是大马路了,因此他也未见过雁翅楼的模样。只是从书本上得知,雁翅楼在过去就是皇城门的门房。丁大爷特别自信地比划说:“你看见这堵红墙了吗?进入到这个位置,在过去就表示你已经进入到皇城了。”

文章图片3

雁翅楼在复建中

原厂桥地区房管所的工程组长,如今已是80多岁的蓝宝老爷子回忆说,地安门路西,工商银行储蓄所那一排就是雁翅楼。蓝老爷子接着说:“我是1947年到北京来学徒,师傅家就在鼓楼斜街。解放后进了房管所上班,一直在地安门、什刹海一带修房盖房,对这里的一砖一瓦特别熟悉,也特别有感情。”蓝老爷子说,雁翅楼横跨西楼巷,一直往南接近油漆作胡同东口。也就是说,再早的西楼巷胡同口是“隐藏”在雁翅楼之中的。

据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版《北京地名典》中关于“恭俭胡同”的词条写道:“恭俭胡同再北有西楼巷胡同,原称地安门西夹道,是一条位于地安门西侧的小巷。因位于地安门之西,故名。西楼巷胡同东口北端有雁翅楼,1999年因改建平安大道拆除。”由此证明,当年确实只拆除了位于东面的雁翅楼,而西面的则是在“1999年因改建平安大道拆除”。也就是在十几年前方被拆除,如若能保存下来,那可是原汁原味的古建筑。

文章图片4

复建后的雁翅楼

如今,修复后的地安门雁翅楼古朴凝重,不仅成为中轴线上的重要景观,且弥补了失去地安门的遗憾;“中国书店”的挂牌经营后,熙熙攘攘的地安门更加热闹了。应和了中国有句老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