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监下榻地安门雁翅楼

 wodedoc910 2016-05-15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雁翅楼已沦为普通居民住宅。由于是坐西朝东,所以家家都在门窗前搭个油毡棚子。一是挡风避雨,二是遮挡夏日的阳光。那年头,没人关心这摇摇欲坠的小楼。温饱是首位的,其次再有个窝就很知足了。当时,有个工商银行的储蓄所,就是在雁翅楼旧址营业的;我有位住在雁翅楼好友家就与储蓄所相邻。(下图:早年雁翅楼旧影)

太监下榻地安门雁翅楼
    雁翅楼是地安门的戍卫建筑,清代时为内务府满、蒙、汉上三旗公署,其作用是皇城后卫哨所。但历史上雁翅楼却经常沦为宿营地,特别是溥仪将太监赶出故宫,应该是住宿人员最多的一次。

在查阅地安门的相关史料之中,“太监出宫暂住雁翅楼”恐怕是有关地安门大事记中的最为详细的记载了;或者说,最值得记录的事件之一。据《燕都从考》作者陈宗蕃记述:“地安门大街,东西列屋数十楹,曰雁翅楼,今改为乞丐收容所,及工程队驻地(该书完成于1934年)。”哨所、乞丐收容所、工程队驻地,还有时间最长的宫中太监栖息地。 

太监下榻地安门雁翅楼
    1923年夏,故宫中的建福宫着起了大火,百年宏伟建筑连同无数奇珍异宝付之一炬。已然逊位的溥仪,对这场大火的起因心知肚明,终因“查无实据”不了了之。溥仪心里清楚大火肯定是人为的,是这些监守自盗者销毁证据、转移视线之举。原来溥仪多次发现宫中太监经常将宫中的珍宝,拿到鬼市上变卖钱财。当溥仪派人清查珍宝时,却突然着起了大火。溥仪痛定思痛之后,在洋师傅庄士敦的怂恿和鼓动下,咬着牙根子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宫中太监们从全部清除出宫。此举可是历朝历代均未有过的“处女作”,就连京城百姓们听着都吊胃口。

太监下榻地安门雁翅楼
    虽说“皇上”的话就是圣旨,但这千八百太监眨眼间就要在宫中消失,也得有地方安顿啊!况且这些太监多是外地来京务工人员,大多在京城里全无落脚之地。据末代太监孙耀庭回忆,不少太监出宫以后,因没有任何生活出路,走出宫门就直接跳进了筒子河。

溥佳在《晚清宫廷生活见闻》一文中撰文道:“若叫这数百名太监流落街头,未免有碍北京的治安。经过商量议定由内务府筹措一笔遣散费,北京有家或有亲朋投宿的,即可携带行李出宫;实在无处投奔的,暂时住在地安门雁翅楼内,待领到遣散费后,再各自回乡。”如此,原本是清代内务府满、蒙、汉上三旗公署,皇城后卫哨所雁翅楼,顿时成了太监们的临时宿所。瞬时间,埋锅造饭,炊烟袅袅。

太监下榻地安门雁翅楼
    七月下旬过后,内务府终于筹措了遣散费,就在雁翅楼里会同军警人员开始发放。经过统计造册,这次裁撤的太监有七百多人。钱到手之后也就没得惦记了,太监们相互告别,有的搬到了庙里,有的投亲访友,还有的回了原籍。但仍然有三百多太监“赖”在雁翅楼里不走。溥佳说:“我每天从宫内出来经过这里(指雁翅楼),总看见不少衣衫褴褛的太监在廊下生火做饭,极像逃荒的难民,其状颇为凄惨。后来军警怕他们引起火灾,屡次驱逐他们离开,直到1924年春,才先后散净。”谁能想到,30年之后,那些当年清楚出宫的太监们,与他们曾经栖身的雁翅楼,伴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消失,变成为永久的记忆。(下图:复建雁翅楼现场)

太监下榻地安门雁翅楼
    历史上雁翅楼是与地安门同时兴建的(始建于1420年),为东西相对称的两栋二层砖木建筑,面宽各十三间,每座楼的面积约300平方米。该楼黄琉璃瓦覆顶,其建筑造型很别致,远观好似大雁张开的一对翅膀,故此得名,是北中轴路上的知名景观,其北端贴近地安门两侧。1954年,因影响交通,连同地安门先后被拆除。

既然已被拆除,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似乎感觉到雁翅楼的存在。在地安门内马路东边,确实未见“二层小楼”。 从小在地安门长大的59岁的曹连成回忆说:“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路东是3路公共汽车总站,有几间简易的房屋,作为调度室,还有个巴掌大的小窗口,是卖汽车月票的。顺着东边往南则是慈慧店胡同口,再往南则是305公交总站,好像是通往清河的。”而与之相对应的路西,却存有“二层小楼”,难道是没完全拆除?(下图:复建后的雁翅楼)

太监下榻地安门雁翅楼
    原厂桥地区房管所的工程组长,如今已是80多岁的蓝宝老爷子肯定地说,地安门路西工商银行储蓄所那一排就是雁翅楼。

蓝老爷子回忆说:“我是1947年到北京来学徒,师傅家就住在鼓楼斜街。解放后我进了房管所,一直在地安门、什刹海一带修房盖房,对这里的一砖一瓦都特别熟悉,也特别有感情。”蓝老爷子说,雁翅楼由北往南横跨西楼巷东口,一直到油漆作胡同东口。也就是说,再早西楼巷东口是“隐藏”在雁翅楼之中的(有如闽南的过街楼)。如此可以推测,史料上所说的“雁翅楼连同地安门一并拆除”,实际上只是拆除了马路东边,而马路西边的雁翅楼则沦为民居,直至1999年修建平安大街时方予与拆除。

太监下榻地安门雁翅楼
    据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版《北京地名典》关于“恭俭胡同”的词条中写道:恭俭胡同“再北有西楼胡同,原称地安门西夹道,是一条位于地安门西侧的小巷。因位于地安门之西,故名。西楼巷胡同东口北端有雁翅楼,1999年因改进平安大道拆除。”由此证明,当年确实只拆除了东边雁翅楼,而西边的则多存活了40多年。

太监下榻地安门雁翅楼
    有文字记载,早在2005年,北京市古建筑研究所就修复皇城墙,曾经在地安门遗址周边进行过多次实地考察。在原地安门门楼左侧(即现在十字路口西南把角处),曾经意外发现了两间当年的雁翅楼遗存,而原地安门门楼右侧的雁翅楼则已彻底拆除,遗迹全无。如此,关于雁翅楼彻底“绝迹”的来龙去脉则一目了然了。说起来真是可惜,当时残存的地安门雁翅楼,倘若要是遇到个识货的大家,像梁思成那样较真的,据理力争,兴许就能将其保留下来,那如今雁翅楼的成色可就大不一样了。

    太监下榻地安门雁翅楼

2015年春,新近复建完成的地安门雁翅楼频繁见诸报端,特别是在复建完成后又无偿提供给《中国书店》24小时经营,更是成为京城文化的热点话题。西城区文委表示,雁翅楼东西两路、上下两层,全部交给中国书店使用,不收取房租,而且还会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政府补贴,以确保书店正常运营。与此同时,西城区政府明确提出“书店必须24小时经营——这是双方合作的重要条件”。

如今,复建后的地安门雁翅楼,在新修复的皇城墙、绿地公园、中国书店牌匾等景观的映衬下,已成为地安门大街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