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黛玉一进荣国府,林如海派一个人护送银子随行,这个人是谁?

 小涵读书 2021-10-14

林黛玉的母亲贾敏死后,林如海对林黛玉作出了妥善安排。

  


他将贾雨村留下,让林黛玉一边在家守孝一边跟着他读书,这样做既符合家庭的实际情况,也符合当时守孝的礼仪规矩。

可是贾母却早早派了男女船只到林家接人,坚持要把林黛玉接进荣国府居住。

林如海并不是一个死读书的人,想到贾母是一个有身份地位的老祖宗,林黛玉在家没有母亲教养,也没有姊妹兄弟扶持,进入贾府之后,可以同贾府里的小姐们一起做伴,所以同意让林黛玉一人进京。

贾敏病死时,林黛玉仅仅五六岁,这样的年纪进荣国府,林如海自然要想办法周全。他不能亲自陪同,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女儿带着足够的钱进京,让她寄居在贾府里,也能过上优越的生活。

出门远行,林如海给安排了三个人陪同林黛玉一同前往。一个是贾雨村,一个是奶妈王嬷嬷,还有一个是她的贴身丫头雪雁。

三个人当中,他会安排哪一个带银子进荣国府呢?

01

  


林如海不会让贾雨村带银子进荣国府

贾雨村原是一个落魄书生,受了乡绅甄士隐的资助后,考取功名。当官之后,为了保住官位,竟然忘恩负义;当官期间,贪赃枉法,被人告倒,后来通过别人推荐进了林家。

林如海身在官场,对他的情况自然有所了解,知道这种人只能用不能重用。

为了让他能顺利地将林黛玉送进荣国府,林如海借着他想谋官时,说出这样的话:

“天缘凑巧,因贱荆去世……但请放心,弟已预为筹画至此,已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务为周全协佐,方可稍尽弟之鄙诚,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

林如海做的非常到位,不仅给他推荐了贾政,而且明确说谋官所用银两,他也已经备齐。

作为读书人,林如海说出谋官银子之事,是基于对贾雨村的认知。

说破的好处在于让贾雨村放心,背后的本质是林如海对于贾雨村的人品不放心,必须要用钱来打动他、约束他,让他为了钱、为了官,安全护送林黛玉进京。在这种情况下,林如海不会把银子交给他一并带进荣国府。

02

  


林黛玉带进荣国府的两个人当中,雪雁难以担当带银子进京的重任

雪雁不能担当重任的理由很简单,年纪太小。

贾母见过林黛玉之后,非常怜惜,考虑她的保障工作时,看到雪雁是个十岁的小丫头,一团孩子气,想到林黛玉借不上力,便将自己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给了林黛玉。

10岁的雪雁,自然担不起带银子进京的重任。

雪雁不能带银子,林黛玉五六岁,也不会亲自带银子进荣国府,所以只剩下一个人可用,林黛玉的奶妈王嬷嬷。

在贾母眼里,王嬷嬷极老,但是林如海能派她跟进荣国府,说明她还是可用之人。

王嬷嬷其实是一个有见识的人,能担当起带银子进荣国府的重任。

林黛玉进荣国府的第一天,王熙凤出场后,只安排了随行人员的住行,对于林黛玉的安居之所和日常保障,没有作出安排。王夫人虽是名义上的管家之人,但是在贾母面前她更像是一个木头人,对于林黛玉的事情也不主动。在这种情况下,王嬷嬷直接向贾母请问林黛玉之房舍,有胆有识有招法,化解了王熙凤和王夫人的尴尬,维护了林黛玉侯门之女的尊严。

所以,林黛玉随行的三个人当中,林如海会让王嬷嬷带银子进贾府。

03

  


王嬷嬷带银子进京的方式其实是一种伏笔

贾元春省亲之前,贾珍派了贾蔷南下买戏子戏服,需要3万两银子。贾琏问起这项银子从什么地方支取时,贾蔷说:

“赖爷爷(大管家赖大)说,不用从京里带下去,江南甄家还收着我们五万银子。明日写一封书信会票我们带去,先支三万,下剩二万存着,等置办花烛彩灯时用。”

由此推测,林如海会把“会票”给王嬷嬷,让她带进荣国府。

有了钱就有了地位。

林黛玉刚进贾府,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但是没过多久,情况变了。林黛玉在贾府里过得如鱼得水,贾府里的人对她非常尊重。

贾母她和贾宝玉留在身边,让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三人跟着王夫人居住;薛姨妈送宫花,不仅送给贾家的小姐,还专门吩咐送给林黛玉两朵。贾母配给林黛玉身边的丫环婆子们能尽心尽职,也同样是因为跟着林黛玉可以沾光得好处。

林如海派王嬷嬷用会票的方式将银子带进荣国府,其实还是一种伏笔。

林如海病重,贾母派贾琏陪同林黛玉回家,并将林黛玉重新带回贾府。林如海是一个有丰富官场经验的人,做事稳妥谨慎,她死后留下的巨额财富,不会让贾琏装进船运进入贾府,用会票的方式更稳妥更有效。

  


[文/小涵读书/原创] 每天带你读不一样的红楼梦!

写作不易,分享容易,您的关注、收藏、点赞、转发,在一瞬间就能给予我一生写作的动力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