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支援抗美援朝,她演出半年,捐款15亿元买了1架米格-15战斗机

 哥哥豆 2021-10-14

抗美援朝前期,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作战飞机不足300架,战斗机114架左右。而美国空军可用飞机约4000架左右,投入到朝鲜战场的有1200架多架,是志愿军空军的10倍以上。美军因而在战场上牢牢掌握着制空权。

1951年6月,美国空军悍然突袭我志愿军某机场,正在机场待命的某连战士全部壮烈牺牲。

消息传到国内,河南一位28岁的女人坐不住了,她决定购买一架飞机捐献给志愿军空军,为抗美援朝贡献自己的力量。她就是后来闻名全国的豫剧“常派”大师常香玉先生。

少年常香玉

常香玉生于1923年9月15日,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原名张妙玲,自幼聪明伶俐,勤学上进。

因家境贫寒,张妙玲从9岁就跟随父亲张福仙唱戏谋生。她能吃苦,肯钻研,小小年纪就练就了过硬的台上功夫,表演起来有板有眼,字正腔圆,深受观众喜爱。

张福仙见女儿有天赋,便带她遍访名师,习得一身技艺。之后,父女俩来到郑州,在豫剧名家周海水的太乙班里习演,张妙玲的表演技术得到不断提高。

然而,刚刚崭露头角的小妙玲,在家乡巩县演出时却深受打击。张氏族长认为戏子属“下九流”行业,女孩子唱戏更有伤风化,有损族规家法。族长痛斥张福仙不务正业,还带坏了女儿。

小妙玲本以为自己戏唱得好会受到夸赞,没成想被贬得一钱不值。她大哭了一场,哭过之后,她更加坚定了把戏唱下去的决心。为表明心迹,她干脆改随义父常会庆的姓,取名“香玉”,随父亲离开了让她受伤的家乡。

年轻时的常香玉

1935年11月,常香玉再次来到太乙班,凭借生旦俱佳、文武兼备的出色技艺,成为班里的主演之一。

1938年,常香玉随太乙班来到西安,西安她一住就是十几年,成了她的第二故乡。她在西安组建戏班,开办学校,成为当时名噪一时的艺术名家。直到1955年,常香玉才带着戏班荣归故里,落户郑州。

21岁时,常香玉在西安认识了郑州老乡陈宪章。陈宪章时任宝鸡三青团分部书记兼中州小学校长,二人一见钟情。后几经周折,于1944年喜结连理。

常香玉与丈夫陈宪章

陈宪章虽非梨园出身,却在创作方面有着非凡的造诣,后来常香玉演出的许多豫剧,如《花木兰》《白蛇传》《拷红》等,都由陈宪章创作或改编,《花木兰》则成为奠定常香玉在豫剧界地位的经典之作。此后几十年,陈宪章佳作频出,为常派豫剧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常香玉出身贫寒,深知唱戏可以改变一个穷人家孩子的一生。为了给有志于此道的孩子一口饭吃,也为培养豫剧人才,1948年,她创办了“香玉豫剧补习学校”,后更名为“香玉剧社”。从创办至今,“香玉剧社”培养了很多优秀的豫剧人才。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常香玉一直关注着战事进展,当得知志愿军缺少飞机,很多战士被炸牺牲的消息时,她心痛不已,对丈夫说:“我们志愿军的武器太落后了,牺牲那么大!咱们得为志愿军做点什么,我想捐一架飞机,你同意不?”

陈宪章同样有着满腔的爱国热情,他欣然答应妻子:“中!那我们就捐一架飞机!

买一架飞机的钱肯定不是小数目,但常香玉不怕,她性格倔强,决定了的事就一定要做到。她对身边的人说:“我们现在还买不起飞机,但我们剧社可以到全国各地义演,只要有人看戏,我们就能挣到钱,一点点地攒,半年不行一年,一年就行就两年,我就不信办不成!”

随后,夫妻俩卖掉了住房、戏班里唯一一辆卡车和其他贵重物品,连同多年存款,共筹款4千万元(人民币旧币)捐给了志愿军。

为不影响义演,她还把三个孩子送到西安保育院,托付给他们照看。

此后,夫妻俩与剧社的演员不分昼夜赶排节目,一天不落地创作、演戏,曾用半个月排出20多出戏。《花木兰》《白蛇传》《西厢记》等都在这个阶段进行过精心改编,其中《花木兰》广受观众欢迎,成为义演中的重头戏。

常香玉扮演的花木兰

常香玉要捐飞机的壮举引发了很大社会反响,地方有关领导也极为关注。

1951年8月7日,香玉剧社从西安来到古城开封,受到开封人民的热烈欢迎。大家争相购票,有人为看戏,背着粮食到城里换钱买票。

河南省政府主席吴芝圃看完《花木兰》赞不绝口,大夸常香玉演得好。他不仅设宴款待剧社演员,还拿出500万元作为剧社全国义演的费用。

在大家的鼓励和支持下,香玉剧社在开封23天演出23场、18个剧目。那段时间,开封城每天像过年一样热闹,大家每天谈论着剧情,常香玉也成为大家心目中的明星。

9月1日,香玉剧社到郑州义演,《郑州日报》给予大力支持,刊发了大幅宣传广告,郑州百姓踊跃购票观戏。一位老大娘专程提着一篮子鸡蛋,步行30多里地送到剧社,她说:“演员们太辛苦了,这些鸡蛋给大家补补身子。”

常香玉非常感动,付钱将鸡蛋买下,并留老大娘连看了几天戏。

在新乡,剧场经理听说常香玉要为志愿军捐飞机,坚决不收场地租金,并免去所有水电费,安排剧场工作人员无偿支持义演。

常香玉演出豫剧《红灯记》

河南人喜欢豫剧可以理解,让常香玉没想到的是,武汉人民同样对豫剧情有独钟。

由于宣传工作做得好,武汉的义演取得极大成功。观众一场比一场多,戏迷们买不到座票就买站票,票卖光了,就跑到剧场外听戏。

中共中央中南局负责人邓子恢看完戏后,欣然为剧社题词“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在广州,外出务工、做生意、求学的河南人得知豫剧团在广州太平戏院演出,纷纷购票观看,广州本地人也被豫剧特有的风格所打动,更感动于常香玉的爱国情怀,购票看戏的人越来越多。

剧院方大力支持香玉剧社的义演,免收全部场租。时任中共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省政府主席兼广州市市长叶剑英听说剧社没有蚊帐,立即安排人给剧社每人送了一顶。他还亲切接见了剧社演员,写了“爱国艺人——书赠常香玉同志”的条幅送给常香玉。

从1951年8月7日到1952年2月7日,香玉剧社半年内义演180场,观众31万余人。售票收入刨去其他费用后还剩下15.2亿元(旧币)。当时一架战斗机约15亿元,常香玉及她的香玉剧社仅用半年就完成了捐赠飞机的愿望。

回到西安的第二天,常香玉就把15亿元汇给了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委托他们代购一架战斗机捐给志愿军空军。

抗美援朝总会主席郭沫若给常香玉签发了捐款收据及贺信,对她的捐赠给予极大的肯定。

15亿元捐款很快变成一架米格-15战斗机,我空军飞行员驾驶该机立下赫赫战功。为表达感感谢,空军将飞机命名为“常香玉号”,后改为“香玉剧社”号。

抗美援朝结束后,“香玉剧社”号飞回国内,现陈列于北京昌平的中国航空博物馆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常香玉及其剧社筹钱买飞机的同时,全国人民也掀起了捐款捐物支援抗美援朝的高潮。后来统计,抗美援朝总会收到全国各地捐款约55650亿元,按一架飞机15亿计算,可购买米格-15战斗机3710架。

常香玉非常关注朝鲜战事,期盼能到朝鲜为将士们表演节目,慰问伤病员。不久,她这一愿望实现了。

1953年春,“中国人民赴慰问文工团第五团”开赴朝鲜,常香玉以副团长身份随团赴朝。

她这一去又是半年多。在常香玉的带领下,香玉剧社和慰问团文艺工作者与志愿军战士一起爬冰卧雪,进病房,赴前线,冒着枪林弹雨进行慰问演出。有时一个哨所只有几名战士,演员们仍要翻山越岭前去慰问。

抗美援朝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对常香玉捐飞机、来前线慰问的壮举大为赞赏,夸奖道:

常香玉,你真不简单!”

常香玉在朝鲜慰问志愿军女兵

空军指战员感念常香玉捐献飞机的义举,用击落的敌机残骸制作了一架“香玉剧社”号战斗机模型送给她。常香玉非常高兴,将这个有特别意义的礼物珍藏了几十年。

常香玉接受志愿军空军赠送的飞机模型

作为一名艺术家,常香玉工作异常繁忙,但她几乎每年都要抽出时间到军营进行慰问演出。从大兴安岭到南疆边陲,从东部沿海到天山山麓,哪里有人民子弟兵,哪里就有常香玉的身影。她慷慨激昂的《花木兰》唱腔几乎成为另一首解放军军歌,激励着将士们奋勇向前。

1998年夏,我国长江流域爆发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十几万人民子弟兵奔赴抗洪抢险第一线,与当地群众一起抢险救灾。

已75岁高龄的常香玉心系灾区,她不顾家人劝阻,赶到灾区慰问,为受灾民众加油打气,为子弟兵清唱《花木兰》。回家后,她不顾体弱有病,再次携弟子登台义演,将演出收入悉数捐给灾区。

常香玉到南京慰问

2003年非典肆虐,常香玉此时已重病在身,无法登台,却仍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万元,资助非典防治工作。

几十年来,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常香玉的名字,唐山地震、广西地震、河南洪灾、湖北洪灾……每一次灾难都牵动着她。

她一生捐款捐物无数,自己却一生俭朴,逝世时穿的还是自己生前指定的一身旧衣服。

常香玉德艺双馨,深受全国人民爱戴,毛主席、周总理、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喜欢看她的戏。仅《破洪州》一戏,毛主席就看过两遍,并建议周总理安排剧团把这部戏演给全国人大代表看一看。

毛主席接见《朝阳沟》演员,右一为常香玉

常香玉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一至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主席团委员,西北大区妇联执行委员,西北文联委员,中国文联执行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河南省文化厅顾问等职。

1952年,常香玉、梅兰芳、周信芳等七人被文化部荣誉奖。

1995年常香玉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

2004年,常香玉因病在郑州逝世,享年81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