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守望城乡的美丽校园

 微湖尖尖荷 2021-10-15

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沿着宽阔的微山湖大道向北漫步,行至“明湖国际”小区十字路口,向东望到高楼数座,一幢幢崭新的楼体神采奕奕,最醒目的三个烫金大字“教学楼”清晰地浮于眼中。踱步而去,杂声渐落,书声频传,美丽的“微山县第二实验中学”很快出现在了面前。

站在校门外,只见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高耸的楼体映着色彩斑斓的光,闪烁着大美微山的欣欣向荣,折射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刹那间,突然想起文友鲁亚光老师在这里任教,随即给他发了一条信息,正巧老哥刚下课,于是把我带进了校园。

漫步在宽敞明丽的校园里,空气新鲜温润,花香交融浓郁。老哥告诉我,微山县第二实验中学是新成立的县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北校区,位于城乡结合部,占地150余亩,八个高大的建筑单体总面积近50000平方米,130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容纳了48个教学班。校南侧又准备新征土地60余亩,计划建设高规格、标准化的运动场及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县第二实验中学是在原夏镇二中的基础上改扩建的,2017年正式投入使用。学校四周绿树青翠,高低掩映,与气派的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等融为一体,依次映入眼帘,如此优美的环境着实叫人钦羡不已。

塑胶道路上,学生正在上体育课,响亮的号子不绝于耳。走到跟前,一个个朝气蓬勃的面孔洋溢着追风少年的魅力,他们站在绯红色的起跑线上,就像插上了翅膀一样,一次次狂奔而去,从起点到终点,从渴望到梦想。午后的秋阳格外明媚,瞬时照亮了那些挺胸而立的背影,照亮了那些婆娑而动的笑容,照亮了勇往直前的微山县第二实验中学。

我与老哥鲁亚光因文学而认识多年,得知他最初工作于夏镇二中(微山县第二实验中学的前身)。聊起他和学校的情缘,老哥非常的谦虚低调,在我的一再追问下才聊起往事。1988年,刚走上从教路的他就来到了夏镇二中,常年从事语文教学,当时年富力强干劲十足,和其他老师一样,早起晚归、两头不见太阳都是常态。老哥告诉我,那时候的学生都十分认学,尤其是农村的孩子都想通过学习改变命运。2002年,学校开始实行寄宿制,那时还没有独立专门的学生宿舍,只能以空闲的教室当宿舍,条件很艰苦,教师们的初心非常笃定,就是多出好成绩、多走好学生。期间老哥向我指了指隔壁的老校所在地,感觉到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感情颇为深厚,对他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更是无比的挚爱。

老哥告诉我,夏镇二中2013年改扩建为微山县第二实验中学。随着新校的建成,各方面的条件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和改善,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也在不断地优化,校园里还在陆续地栽树种花,让它们陪着孩子们在阳光下一起成长。尽管教师的工作环境也在持续向好,但老师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始终未变,始终秉持着“一切为了学生”的信念。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周边的村庄,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学校采取了“家庭式”的管理制度,从课间互动到日常谈心,从陪着学生一日三餐到看着学生午休就寝,教师不仅要干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而且还要当好为人父母的重要角色,要让学生时刻能够感受到关心与关爱,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温暖与温馨。在校领导班子的引领下,教师们拧成一股劲,坚定地扎根于城乡之间的这片沃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骄人成绩,也让一批又一批农村学子走进了理想学府。

在校园的一角,我看到了几块展牌,上面展示着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的风采,既有比学赶超的他们,也有能歌善舞的他们,当然还有奋力追梦的他们,一处处生动的画面、一个个美好的细节都深深地吸引着我。老哥对我说,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和习惯培养,正所谓“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命运”,只有抓好平时的一点一滴,才能走好今后人生路的每一步,也就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的道理。尽管学校身处城乡结合地带,但还是力争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到更加均衡更加优质的教育,这也是我县成立实验中学教育集团的初衷与使命所在。

来到老哥的办公室,他发给我了两段学生课间生活的短视频,其中那段“第二实验中学七年级晚自习课间律动”特别夺人眼球。前排的小男生带领着全班同学表演“大王叫我来巡山”的手势舞,憨态可掬的小男生动作舒展优美,同学们配合得自然畅快,霎时间,课间的班级成了波浪翻滚的海洋。看后不禁感慨,融洽的班集体好比一个幸福甜蜜的小家庭,同学之间情同兄弟姐妹,我想正是由这样一个个小家庭汇聚成了一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构筑成了一所砥砺奋进的中学!

蓦然间,上课铃响了,熙攘喧闹的校园瞬时安静下来。五颜六色的阳光继续闪烁着,含情脉脉地照耀着这片热土,守望着热土上那些最可爱的人!





作者简介:马加强,济宁微山县人,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微山县作家协会理事、任城区作家协会理事、济宁市散文学会会员,走上写作发表的快乐之路已经有十多年了。曾先后几次参加市运会和省运会,现定居在微山县城,工作于微山县公安局。擅长于散文、诗歌的创作,陆续有作品在“诗潮”、“西北文艺”、“现代诗美学”、“今日微山”、“济宁日报”、“济宁晚报”、“微山湖文学”等报纸刊物上发表,并有多篇作品在中国残疾人杂志及各个省市的残疾人文学杂志上刊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