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3期┃首届“刺梨花杯”凉都布依诗歌大赛作品选登

 六盘水王江 2021-10-15

 

主管:六盘水文学院

  刺梨花杯13期(总第145期)


一、文末可投票;

二、投票截止时间:2021年3月9日23:55;

三、根据《大赛方案》规定,网络投票情况作为评奖的重要参考;

四、投稿参赛提示:1.一定要附作者简介和近照,否则无法推出,视为无效投稿;2.内容一定要与“布依族”有关,否则转为自由来稿,在其他栏目推出;3.投稿作者请关注“凉都诗人”微信平台,留意作品推送情况。

王吉军

王吉军,80后,贵州水城人。贵州省作协会员,有作品散见于报刊和网络平台。

红岩布依寨三日(外四首)

//王吉军

 

首先确定:光影和时间

没有残留在纸片上,贪睡猫

没有躺在摄影们颂咏的风景中

苇蒿丛的野兔不在猎枪射程之内

每一滴淌过河床的水

都能入诗 入画 入情 入境

最后流进翠绿的三月

站在郊野的时间,需要一幅织锦

包裹晾在清风中的情操 志趣

和价值取向,以坚守野葵的耐性

坚守初衷,并以追讨债务的决心

与速度追赶落日,采摘云霞

从夜幕里抽出去年的感叹

月亮升起来,升起来

慢慢爬上眉梢,照进内心

直到脉管中的积雪消融

这光晕足够幽凉清澈,甘甜可口

而我,慢慢变成岁月的沉淀物

随着月光一起汇进溪流

牂牁江岸,偶遇一只流浪狗

它将属于黑夜。是的,黄昏后

一只命运多舛的田园犬

活得多像那首民谣里的稻草人

而我,不是蛰伏于乐章中的音符

无法准确地表达律动和乐感

甚至讨厌今夜的月色

为何若冷露般滴落

蜿蜒的石梯能否伸进浩瀚的江面

将夜游人送进鱼儿的故乡

不再让每迈出一步都像渡劫?

在夜澜涌上江面时,将迷路的狗

送到人类琢磨不透的地方?

请原谅我的疑惑与无知:

在牂牁江岸,星子会掉进江心

夜露很容易砸疼视觉

冷静的岩松愿意成就山崖的俊伟

眼神空洞的哈巴狗却不会

无缘无故闯进一首诗歌

假如我们互相敬畏 理解 信任

更不会用黑夜作为保护色

在老家的山顶想起某布依族姑娘

如果有一种情愫能淹没思念

你会成为这个晚冬最圣洁的雪

我只是说:如果有一米阳光

木楼中的你会不会进去那幅油彩?

这猜想太大胆,可以把嘴角的微笑

解读为某只活在逆向思维中的蚂蚁

放纵地践踏逻辑,捣乱猜想、摧毁推理

直到屋顶的炊烟染黑星辰

静若幽兰的你暗含水的轻柔

和谷物的幽香。我需要一张堆满

物象的纸,证明此刻雪花正在飞扬

春色渐渐明朗。那些隐藏在草丛里的预像

与你能洞穿一切的目光不是同一种物质

现实是:老家的天空不是一张烙饼

我也不是翠竹林前的思想者

在雪花纷扬的山顶,思考一只

叫春猫和打谷场的关系

比吃一顿麻辣火锅有滋有味

必须以石头的形式把双脚固定下来

不应混迹于溪流、翠竹、花草、鸟虫之间

为了拽动沉寂的声部,用猎狗比喻自己

在天门村

请告诉我:如何拾起稻田里的夕阳

小径上的石子,树林里的松球?

我不想和那湾清流汇为一潭

尽量保持观光客该有的样子

静坐 徒行 攀爬,对笑吟吟的花

谦恭的草,热情的麻雀,

稳健的树木都保持敬畏

假如田埂上的秧鸡足够深沉、冷静

对远方充满幻想,我们有可能

喜结连理,在某良辰吉日

产下一枚敷满春光的蛋,而现在

我要追随炊烟而去,在更高的地方

俯瞰叫山鹰眼中的世界:

天门不是一道门

所有皈依山水者都可以进进出出

把烟岚绾在发际

如何画出那朵盛开的刺梨

这是盛世之芳华,暗含唐宋风韵

明清的色泽。我正在跋涉

披一身塞北风雪,穿过江南烟雨

到一朵花的身体里去

之后铺开纸张,蘸墨泼洒

在西南旷野尽情挥毫,无需征询

布谷的意见,它正把春天

塞进缤纷的人间二月

陈于晓

陈于晓,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诗歌月刊》《散文诗》《散文诗世界》《长江文艺》《散文百家》《文学报》《光明日报》等,多篇作品入选年度选本,曾参加全国第十四届散文诗笔会,获第六届中国诗河鹤壁诗歌大赛一等奖等,著有《路过》《水云间》《身动心远》《听夜或者听佛》等。

走在时光里,听布依声声(组诗)//陈于晓

 

◎唢呐声声,嘹亮了布依的天空

白云那么轻,白云那么地轻

凉都的天空,在静静地打开

天空那么静,天空那么地静

静成了一望无垠的蓝

在凉都,这是布依的唢呐么

布依的声声唢呐,在天空,绽放成

一朵一朵的云,曼妙的云

带着多姿多彩布依风情的云

这些云,都是看得见的唢呐声么

我听见的唢呐声,响起在凉都

响起在布依村寨的宁静里

一声声地嘹亮着,说出粗犷

这唢呐,沾着山的气息

在林间婉转一阵,就在六盘水的水中

潺潺成清亮的小溪

不过,这唢呐声,若是落在我的身上

则是一粒粒的清凉

那些能把大山吹得很空灵的唢呐

都飘到天空中去了

一声一声,慢慢地淡成云朵

或者化成了布依人家的表情

炊烟声声,全是布依人家的乡愁

在凉都,我是跟着一缕炊烟

慢慢走进布依人家的

步履当然是缓慢的

这里的一花一草,都那么地让人恋着

鸟鸣山更幽,鸟不鸣的时候

还有水幽着,在山中,无声是一种静

有声,也是一种静

比如,炊烟,在布依人家的安静中

是有声的,它一声一声,在冉冉升起

当我听到炊烟之声,心和脚步

都踏踏实实了,像极了布依人家

踏踏实实的日子

草木和流水,说的都是布依语么

石头说出岁月的漫长

清泉说出季节的清澈

一棵老树,有时会提及一下流年的沧桑

人家门前的花朵,扬起一脸的小幸福

说着山青水绿的生活

我穿一袭布衣,在布依人家中走动

看屋顶的炊烟,一声声地落着

在颗粒饱满的日子里

炊烟,也会铺成新鲜的乡愁

轻叩木屋,做一日布依人

勤快的清风,满村寨地跑动着

一家都不曾漏访

这清风,拂在脸上,暖洋洋的

布依人家院子里的菜地,再过些时日

就要长出花朵,或者蝴蝶了

也许我也可以,在菜地里温习童年了

我安静的思绪,是被一声鸡啼打破的

而那一声鸡啼,像是来自

某一幅农耕的画卷

水墨的画卷里,泛滥出的却是亮丽的彩色

酸甜苦辣,生活的各样味道都在

盐让生活,带点咸更带点鲜

辣椒有点辣,但红红火火

米酒最宜,一杯可再接着一杯

每一杯都氤氲着最烟火的味道

布依人家酿制的佳味

都是山野的滋味,或者你也可以

品出一些风霜雨雪,那是大自然的气息

这一刻,我还来不及轻叩木屋

柴门便吱嘎开了,是春风打开的么

裹着一身烟火,做一个布依人

你暂且别问我,今夕何夕

五色米,抑或有声有色的日子

是最布依的味觉么?热气腾腾的

五色米,缭绕在雾气中

简直是一个斑斓的梦境

在布依人家,你若是歇脚做一个梦

梦境就会这般地芬芳着

黑、白、红、黄、紫,这五色的

布依花米饭,也许就是泥土的色泽

所浸润的。这养育着布依人家的淳朴泥土

长出了五彩的植物,长出了五彩的日子

每一年,都长出了五彩并且水灵灵的

“三月三”。水灵灵的“三月三”

把布依风情,在阳光里敞开得酣畅淋漓

现在,阳光就在这米粒间流淌着

这花米,也可能是阳光做的

粽粑的棱角,分明了一年又一年

油团裹满了团圆的甜蜜

腊肉是烟火精心的作品

当五色米的腾腾热气,缓缓散开

我仿佛看到了一层层的稻田

在青绿着在金黄着,当我说出稻香

布依人家的稻花,就酿出了一个五色的丰年

走在时光里,听布依声声

水城区花戛乡天门村,这是一粒

很古老的时光了

这粒很古老的时光,被北盘江

这粒更古老的水声蒸腾着

我有时怀疑,这层层叠叠的翠绿

不过是一粒水声盎然的回音吧

纺线、织布、刺绣……

则是岁月的回声,仿佛已经很遥远了

却依然被天门布依人家精心地保管着

恍惚间,看到一头老牛,在炊烟起时

拖着影子,缓缓地走动在吊脚楼间

我的脚步,和整个天门村的时间

于是都慢了下来。这里生长着一种

关于快与慢的哲学

在日新月异中,可以与幸福撞个满怀

而在缓慢的回眸中,则可以安顿下灵魂

听布依声声,这里的风情叫守望

比如千年的老树守望着沧桑的村庄

比如沧桑的村庄守望着鲜嫩的梯田

又比如鲜嫩的梯田守望着沧桑的吊脚楼

水灵灵的刺梨花

六盘水的水中,清澈的一滴

落在了刺梨花的花瓣上

我听到“滴答”一声,洇开来

在山野,在田间

也在布依人家的房前和屋后

这些热情的刺梨花

这些纯朴的刺梨花

这些诚实的刺梨花

这些好客的刺梨花

一年又一年,勤劳地绽放

在布依人家的款款风情之中

一年又一年,布依人家的刺梨花

和布依人家的炊烟

静静在袅娜在一起

杨冬胜

杨冬胜,教师,现居湖南省张家界市。

落笔凉都:大地上的春华秋实与深度叙事(组诗)//杨冬胜

刺梨故乡

花开即是海洋

刺梨的美不单在舌尖,还有那些扑面而来的花

把一个人的乡心牢牢缚住

安逸故乡,希望在刺梨植株上生长

蜜蜂在辛勤酿蜜,而你也在辛勤酿蜜

十万亩刺梨,是尘世间华丽的衣裙

春夏秋冬毫不寂寞

一场诗意的雪丰腴了春天,绿意盎然与青碧的刺梨胀满夏天

秋天最是繁华,眼底遍布金黄

叶落,冬天却在童话世界里聚集力量

以刺梨为酒,做果脯,做果汁

你的舌尖遍布浪漫,那些悠远的故事泛起

刺梨,还是刺梨

它以分身术缚住你这离经叛道之徒

于是,你相信这是一次契机

回到故乡。你开始了刺梨的铺陈与叙事

丰富的维生素C,治愈了你心中的疼痛与不安

扩大,再扩大,让刺梨成为精神的源泉

于是千万个你回归了,一株株刺梨成为了未来的旗帜

那些声势浩大的发展趋势在花海,在舌尖

五花饭

眼底艳丽五色,与你飘忽不定的眼神相逢

黄红紫黑白,颜色分明

草木之色透过糯米徐徐浸染,软糯芬芳,唇齿留香

你一次次被拯救,与古老蓄意相逢

身体内部的湿热被成功驱逐

那些源自山野与土地的美妙相逢,在你的掌中沉浮

彩色汁液弥漫,就像你缤纷的梦想

在古老的土地上,你看到了这草木并不卑微

这草木有七巧玲珑之心,只要你一心去爱

古老的先民一直充满挚爱与理想,即使宛如草木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坦然每一种际遇,用美食犒劳自己

或者解毒、祛湿,与自然契合

节日盛大。五花饭一次次上场

理想不断丰腴。你一直认识这熟悉的路径

长风拂过,草木馨香

那些古朴的歌谣,在幸福生活之间弥散,古老永恒

蜡染.乡愁

一袭印花蓝布,还原古老情绪

从蓼蓝中走来的妙龄女子,有着不一样的芳华

蓝白相间,多像蓝天白云,高远得无可企及

仰头即是。而你却需要追随千年

时光里的静,像那缓缓流淌的河,而你的她在河边浣洗

采那植物染料,将心事染上蓝色

与蓝调无关。那些蓝与蓝天,与梦想关联

故乡被蓝色皴染

时光如水,冲刷着你的圩堤

一把挽起行囊,你一次次向着高远

脚步匆匆,而那些美好最终不如心中的那痕印迹

看一眼也潸然

于是,你一次次把自己打捞起来,像一枚鱼化石

美丽永恒。古老是一枚印迹

镌刻心灵的无可替代。比如那一抹蓝,是故乡的底色

风无法吹去。你回到原点,看到蓝色的火焰

二月二祭老人房

祭献物资已收集。香烟缭绕,酒茶,果品具备

老人房里,祭献者点烛,上香,燃纸,叩头,祝祷

神在虚空。这一刻,你一把虔诚备至

祭献者神色庄重,鞠躬,念念有词

远古倏然复活。祖先凌空而来

五谷丰登,甘霖润泽。感恩祖先,把沉睡唤醒

蛰伏的理想从梦里醒来,把装扮得春天丰富多彩

古老的犁铧,划出一道深入骨髓的痕迹

祝祷不停。祖先以另一种方式莅临

寨子里的人把自己摁在远古之中,凝睇大地之上的人间烟火

来路亦如此清晰,涓涓细流一般心田

这一刻,你仿佛看见万千民众在土地之上承前启后的身影

以酒敬先祖,以肉敬先祖,祖先日夜庇佑人间

寨子安宁,牲畜安宁,人们无恙

春色铺天盖地而来,你内心春潮涌动

古老的事物是一枚楔子。铭记祖先恩德是一种回归

远古是一枚镜鉴,众生沉浸其中

犁耙已揭,明媚春光从此在掌中日夜沉浮

惊蛰诗文不绝于耳,而玉米也在春意阑珊之夜赶忙拔节

锄头从此不歇。这时,你掌中高擎伟大理想

迁徙记

这是一场拯救

那些被干旱困顿的眼神,已渴望千年

你就是伟大的使者,而你也有疼痛的筋骨,即使打断也连着

土地、房子、故乡

终于,你狠下了心,决定把这些背在背上

回头,再一次回头。树木以及山峰与你挥手作别

你就是矗立在易水边上的英雄

不过,此刻你没有悲歌,你包一抔土

长跪不起,磕长头

祖祖辈辈的故乡,永远心底

你的狗赖着不走,在原地打着圈圈。你的心被尖刀刺中

而你迅疾地包扎,忍住一场蔓延

手擎拐杖的老人,热泪盈眶,嚎啕大哭

你最大限度地忍住,要把喜极而泣留给故乡

人们扶老携幼,保持沉默。内心的伤口尚未结痂

一头头牛停止了嘶鸣,像极了懂事的孩子

那些鸡鸭不谙世事,依旧强聒不舍,你没有时间封住它们的嘴巴

一副副黑漆漆的棺材,静默地安放在车子上

时间已到。人们沉重的双脚缓缓迈出,开始行走在异乡的路途之上

这时,你没有回头

未来即将到来

整体搬迁,大山从此远离,而故乡却永久屹立在你的心上

千里沃野。眼底繁华

那些疼痛已然过去,一个新我浴火重生

大地之上,有你坚韧的骨骼和坚挺的脊背。故乡以另一种方式永恒

周东志

周东志,80年代年生于贵州省纳雍,贵师大英语专业毕业,文学学士, 中学教师。热爱大自然,热爱文学与创作,大学起积极参与各类文学比赛,多次获奖。始终坚信:文学之所以有生命,那是因为创作。

刺梨酒香故人来//周东志

布依姑娘的蜡染 、刺绣

把布依民族绣在贵州的版图上

在重峦叠嶂的乌蒙高原上

布依大伯长满老茧的手

掘起一个个春天

布依大妈的甑子里

把金黄的秋天蒸得香喷喷的

云贵高原的重峦叠翠

挡不住暖暖的二月轻风

一阵阵暖风轻轻拂过

贫瘠的土壤里

刺梨花娇滴滴的绽放

脸上尽是绚丽的春天

秋风一到

刺梨们笑的摇头晃脑

云贵高原的重峦叠翠

挡不住布依人家的烟火

袅袅的炊烟里

飘出刺梨米酒的馨香

飘出浓浓的腊肉味

飘出枫叶节糯米粑的多姿多彩

飘出布依人家火辣辣的好日子

布依人家的村寨里

刺梨花开是春天

刺梨酒香故人来


于显伟

于显伟,籍贯辽宁,师范毕业,从教多年,在全国报刊发表文章,并多次获奖,著有《记忆》《话说》等文集。

布依人日子越来越好(歌词)//于显伟

前山连后山,远山连近山,

大山无言,扶贫攻坚,

精准施策,易地搬迁的家园,

安居乐业是关键,

青创汇、锦绣坊、工匠场就业源泉,

特产种植带动布依人追赶追赶。

前山连后山,远山连近山,

大地无言,沧海桑田,

努力建设,美丽村寨的画卷,

因地制宜谋发展,

大广场、古民居、博物馆风情万千,

特色旅游促进布依人梦圆梦圆。

啊,千年六盘水,已经奔向前沿,

竹编织锦蜡染土布走出了深山,

凉都大地书写着灿烂的明天,

沿着小康道路越走越宽。


注:封面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凉都诗人》微刊

-Coolcity  peotry-

主管:六盘水文学院

顾   问:孙乾卫、范光明、龙尚国

主   编:王   江

副主编:张禹端

编   辑:刘   龑、陈顺梅、况学东

              邓国岚、李长元、海   月

              罗乔有、南   木

朗   诵:若   水、锦   心、海    音

              鹿   缦、清   风、章依妮

              罗   义、赵   芳

                                            

扫码关注我们

一起写诗吧

凉都诗人ID:liangdushiren

投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