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云原创】知事而上

 新用户54392mCV 2021-10-15

四五年级的语文课本,“知难而上”出现的频率很高,孩子们造句的时候,都有一点儿雄赳赳的朝气蓬勃感。

但我最近很愿意将它改为“知事而上”。

我们绝大部分时候的努力程度,都不足以达到“知难而上”。

我曾经观察单位中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同事。发现他们具有几个共同的地方:

1、把事情做在前面。一份表格要求周四交,TA必定周二做好,绝不等周三;做班主任的写期末评价手册,会在第十五周开始,每周写十本,二十周刚好写完,等着登记期末成绩。

2、肯埋头做事情。坐我对面的女同事,不多话,也不多事,该做的做好,不该说的一句都没有。最近举行演讲比赛,按规定孕妇可以不参加,她说我也上去说一说吧。主持的时候,我夸她“里外都是宝”,外面是大宝,里面是小宝,台下会意地大笑。其实我更想夸她“全身都是宝”。

3、能同时做几件事。你看他正在做A方案,忽然,电话响起,有人咨询B计划,他对答如流,放下电话冷不防问旁边的你一句“你们明天早上第三节公开课的课件拷过去了没有?试过没问题吗?”

有计划,能坚持;少情绪,能兼顾。就好像同样多的时间,他们都用在了刀刃上。

另一种“知事而上”是沟通。

这非常重要。

我今天被一名管资料录入的同事在群里@,问我与其他几位同事是否决定不要录入某项资料,明天截止,目前就差我们几位了。其时我正在录入,马上小窗告知她。录完了,去交某证书时候,我又说:“接受批评,马上改正。”她也笑了。

这样我觉得很好。

虽然明天是截止录入时间,她今天催,似乎显得焦虑,但是我知道录入的所有资料,她都要审核反馈,整理归总,还要打印上送。

截止的那个时间前面,是应该留给人家足够的转圜余地的。

就像一个田字格,写得太满,会把字憋死。

关系伙伴的焦虑情绪,看起来不是事,其实是很大的事情,会影响当下这件事的处理,也关联着将来可能涉及到彼此的每一件事。

“知事而上”还有一点:细节做好。

我昨天收集一份各年级的某项名单,说明是电子文档收集。小温发过来的文档,不但文件重命名,文档有抬头,而且年级用汉字“一”,班别用阿拉伯数字(1),并打了括号,看着清爽。我直接复制粘贴,不过是3秒。

另一位同事送纸质材料,永远用回形针,用便利贴标志好。这些细节,传递的就是你对这份工作的重视和对对方的体贴。

 职场上,公事性质的材料,基本细节格式做好了,会让彼此的效率都提高。

    做事情,什么是难的?

渐渐觉得,超出了自己的知识技能范围的事情,是难的。例如让我去解释薛定谔的猫。

而我们平时的工作,被要求的知识技能方面远远没有达到“难”,甚至你在学校里学到的丰富复杂的知识,正渐渐被过滤、打磨为近乎单一的本领。在你的职场生涯中,你的本领在不被觉察地萎缩着。

而你却还愿意花好多时间和心思在情绪里,在所谓的聪明里,遇到本是平常的一件工作,就要高叫着“知难而上”。

不过,另一种难也确实是难,就是肯不肯审视自己,知道自己不过是大机器里的小螺丝,是一颗小小的垫脚石,与众人一起摸爬打滚,渐渐融合成一块大石头,见风就长,又踏实,又快乐。

以上种种,与诸君共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