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5年大授衔,这两个人的军衔都授高了,为何却无人不服?

 铁血老枪 2021-10-15

1952年的时候,我国对在军中任职的将领进行了定级。三年后之后,按照52年定的级别和个人的职务、资历及其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贡献,进行了大授衔。这次授衔一共产生了一千多名开国将帅,绝大多数人都对自己的军衔很满意,仅有个别人觉得自己的军衔授低了,为此还闹了一些意见。在这次大授衔当中,有两个人的军衔都授高了,为何却无人不服呢?

文章图片1

这两个人分别是皮定均和杨秀山。我们先说皮定均,他是安徽金寨人。金寨是我国第二大将军县,从这里走出了59位开国将军,皮定均就是其中之一。小时候,皮定均的家境非常贫穷,父母整日辛苦劳作,却仅能勉强维持温饱。繁重的体力劳动加上营养不良,皮定均的父亲病倒了,由于无钱医治,不久后病逝。父亲病逝后不久,母亲改嫁了,皮定均跟着祖母相依为命,吃了不少苦。

1927年年底,红军游击队来到了他的家乡,他们打土豪分田地,贫苦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看到过去作威作福的地主恶霸一个个夹着尾巴逃跑,皮定均的心里十分畅快。不久后村里成立了儿童团,他第一个报了名。站岗放哨、送情报、传消息,每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多次受到表扬。两年后,15岁的皮定均正式加入了红军队伍。

文章图片2

红军时期,皮定均跟着部队在鄂豫皖苏区和川陕苏区多次和敌人激战,累积战功升任营教导员。长征到达陕北后,出任教导师第2团团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皮定均先后担任过八路军129师特务团团长和太行军区第5、第7军分区司令员,期间率部创建了豫西抗日根据地。抗战胜利后,皮定均又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从朝鲜回国后,出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授衔的时候,根据皮定均52年的定级情况和他在战争年代的职务,授少将是比较恰当的。但由于他在中原突围中,率5000孤军不仅完成了掩护主力突围的任务,还在30万敌军的围追堵截中纵横穿插,半个月血战两千多里,将部队成功带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创造了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由于在中原突围中的卓越贡献,毛主席亲批“皮有功,少晋中”。最终他由少将变为中将。虽然皮定均的军衔授高了,但他的贡献摆在那里,因此无人不服。

文章图片3

说过皮定均,我们再说杨秀山。杨秀山是湖北仙桃人,父亲以给地主家当佃农为生,农闲之余打零工补贴家用。转眼间到了该上学的年纪,有钱人家都把自己的孩子送进了学堂,杨秀山很羡慕背着书包的小伙伴们,向父亲闹着也要去读书。父亲咬了咬牙,把杨秀山送进了学堂。杨秀山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格外用功,每门功课都很好。

读了不到两年书,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了,杨秀山只得辍了学,开始给地主家放牛。1930年,16岁的杨秀山加入了贺龙领导的红军队伍。由于作战勇敢,5年时间从普通的红军战士成长为红4师副政委。红军时期,杨秀山多次率部在战斗中力挽狂澜。板栗园战斗中,国民党第85师凭借火力优势死命顽抗,战斗僵持不下,敌人的援军逐渐逼近,战局对红军很不利。

文章图片4

危急时刻,杨秀山亲自带领突击队,运用侧翼迂回的办法一举突入85师师部,击毙敌师长谢彬,为战斗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激战中,杨秀山的右腿被敌人的炮弹碎片击中,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只取出了4块大弹片,剩下的14块小弹片一直留在体内,伴随了杨秀山一生。

红二六军团长征到达云南六甲后,孙渡率重兵对红军进行围堵,前面是波涛汹涌的金沙江,后面是气势汹汹的滇军部队。红军再次面临严重的危机,此时又是杨秀山站了出来,率部在六甲和敌人浴血苦战,为主力过江赢得了极为宝贵的时间。战斗中,杨秀山头部严重负伤。由于战况紧急,他简单包扎了一下又返回前线指挥。头部中的7块弹片也伴随了他一生。

文章图片5

新中国成立后,杨秀山身体中的21块弹片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没有取出,他因此被评为二等乙级伤残。1955年大授衔的时候,杨秀山的级别只是副军级,按规定只能授少将。但鉴于他在红军时期的特殊贡献,杨秀山最终被授予中将军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