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 | 李兵:拜谒藕塘

 新用户9326cauu 2021-10-15

拜 谒 藕 塘

作者 | 李兵

 
藕塘,一直是我心中想去的一个地方,今天终于成行了。

早饭过后,和几个约好的朋友立即驱车上路。车出明光,沿着一零四国道一路向南,半个小时左右到了三界,从三界向西,约二十分钟到了定远县拂晓中学。拂晓中学的哈校长早已经等候在学校门口。简单的寒暄过后,我们的小车放在学校里,换乘哈校长的面包车,由哈校长开车。他因为是本地人,路况、环境都熟,今天当我们的导游。

车出了拂晓,中间途径池河镇,约四十分钟后,来到了今天的目的地,藕塘。
藕塘镇位于定远县东南30公里处,南与滁州市南谯区接壤,西与本县的界牌镇相连,北与本县的池河镇毗邻。

“藕塘”源于本镇内一景“月下石荷”而得名。小镇东北有一口方塘,塘内满植莲藕,中间竖立一座石雕荷花,大如圆桌,亭亭玉立,形象逼真,月夜看去别有风韵。传说:石荷中藏有珠宝,使石荷能随水涨落而沉浮,神韵奇妙,引人遐思,寓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清风正气,刚正不阿。

藕塘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汉朝,距今有1800多年历史。相传东汉楚相令狐子伯少年时在此避难读书,后被举廉做官,直至称相。唐朝时便有市井,商贾云集,经济繁荣。藕塘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千年古镇之风韵,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荟萃,素有“小莫斯科”之美誉。著名景点有牛皋大战藕塘关遗址、藕塘烈士陵园、令狐山风景区等。

 第一站我们来到藕塘烈士陵园。

藕塘烈士陵园位于藕塘镇中心,紧邻皇甫山自然保护区和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陵园于1944年9月建成,1946年5月被国民党军队炸毁,1964年安徽省人民政府重建。陵园内建有烈士纪念塔和革命纪念馆。

烈士纪念塔占地90平方米,碑高24米,碑体上沿用毛泽东手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八个大字。整座纪念碑矗立在葱茏的龙柏桂花丛中,东西两侧分别有杏园和梅园相伴,周围还布有假山及各种花卉、风景树,环境优美。

 我们站成一排,向烈士纪念塔鞠躬敬礼,向先烈们献上后入的哀思和致敬!
革命纪念馆建于1978年,上、下二层,占地3600平方米。馆内分一厅三室。正厅屏风上书有“名垂千古,浩气长存”八个大字。三室分别陈列的是:第一室,主要介绍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定远地区党、团组织发展情况和群众运动情况;第二室,主要介绍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対少奇同志在新四军生死存亡的关头在藕塘地区主持召开了三次中原局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第三室,主要介绍新四军四、五支队及二师部分老同志在藕塘地区的活动以及根据地军民对敌斗争情况,陈列文物资料170余件。

我们在一组塑像前驻足良久。这组塑像表现的是刘少奇同志主持召开中原局会议的情景。塑像中有刘少奇、张云逸、谭震林、罗炳辉等老一辈革命家。会场很简陋,中间就一张木头桌子,几个人围着桌子在交谈。我们边看边感慨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老一辈革命家们当年艰苦的工作条件。

参观完烈士陵园,时间已近中午。我们按照既定计划,在藕塘镇上的一家饭店吃了午饭。稍作休息后,我们在哈校长的带领下,去令狐山风景区游览。

令狐山风景区位于藕塘镇东南的皇甫山西麓,湖光山色,风景秀丽。令狐山又名锥子山,因相传东汉楚相令狐子伯少年时在此避难读书,故以令狐山闻名于世。

令狐山风景区进入大门是一大片池塘,池塘里遍植莲藕,我们去时恰逢荷花开放,引得几位朋友都忙着拍照。

令狐山不高,我们拾级而上,几分钟就到了山顶。站在山顶,极目远眺,稀落的村庄、碧绿的农田、弯曲的小河一一映入眼帘,真是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山上建有令狐塔,相传是东汉楚相令狐子伯所建。令狐子伯少年时在此避难读书,得到当地人的帮助。令狐子伯称相后,为了感谢藕塘父老和锥子山上僧人的教养之恩,于山上庙后建起七级浮屠,名曰“文峰塔”,后人为了怀念令狐子伯而改名“令狐塔”。据说“令狐塔”建成之日是农历三月十五日,后来当地百姓每年的三月十五日都自发的到令狐山上烧香许愿。现在定远县已经将每年的三月十五日定为“藕塘民俗文化节”。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每年的“藕塘民俗文化节”参与人数都达数十万人,场面十分壮观。

游览完令狐山风景区,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夕阳西斜。在我的催促下,大家恋恋不舍的上了车,踏上归途。
本以为到了拂晓学校换过车我们就一路回明光了。结果拂晓学校的姚老师已经在拂晓街上安排好了饭店。盛情难却,我们只好客随主便,听从主人的安排。只是我一会儿要开车,没能和朋友们畅快的喝酒。

藕塘,是我心中的一块圣地。她是当年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二个中心之一。一块是津浦路东的来安县半塔镇,一块就是津浦路西的定远县藕塘镇。来安县半塔镇几年前已经和朋友们去过了,藕塘,今天我也终于拜谒了你。

今天的藕塘之行既参观了藕塘烈士陵园,接受了一次红色教育,又游览了令狐山风景区,聆听了令狐子伯和藕塘人民之间扶危济困、知恩图报的传说,接受了一次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收获颇丰。还受到哈校长、姚老师的热情接待,感受到了友谊的温暖。不虚此行!














给读者的一封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