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滁州名胜联·定远

 江山携手 2015-09-29

  定远县地处安徽省东部,是皖东地区人口最多和面积最大的县。东接滁州,西邻淮南,南依合肥,北连蚌埠。近入南京、合肥都市圈,远融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古称曲阳,有“境连八邑,衢通九省”之誉。

  定远县境古为淮夷之地,战国时期属楚地。秦设郡县时,属九江郡所辖阴陵、东城县。西汉时县境内设阴陵、东城二县和曲阳侯国,均属九江郡。王莽改东城为“武城”,阴陵为“阴陆”,曲阳侯国为“延平亭”。东汉时恢复西汉旧称。三国魏时撤销东城、阴陵二县建置,改属淮南郡西曲阳县。西晋恢复东城、阴陵二县建制,仍属淮南郡。东晋建制与西晋同。南北朝时归属和建置变动频繁。南朝梁武帝时,始以“定远”为县名。梁武帝普通五年(524),派定远将军曹世宗攻破西曲阳,收复淮南失地,将西曲阳、阴陵、东城三县并为定远郡,置定远县。隋属濠州。唐高祖武德三年(620)改钟离郡临濠县为豪州定远县。唐玄宗天宝四年(745)定远县治迁至定城。此后历朝县治基本未支。五代十国时,定远先属淮南路,后属淮南西路濠州。南宋乾道元年(1165)濠州团练使移戍勘藕塘,金兵攻占濠州和定城。嘉定四年(1211)金兵退,县治迁回原址并筑定城土城。元朝初属濠州,后改属临淮府。明属凤阳府。清初属江南行省,康熙六年(1667)属凤颍六泗道凤阳府。民国时先后属第四专区、第六专区、第五专区。解放后先后属皖北行署、蚌埠专区、滁县专区、滁县地区,今属滁州市。

  定远县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位于定远城南30公里的虞姬墓,又名嗟虞墩,系一较大土堆,椭圆形,顶分三半,底部直径约69米,高约29米,墓上草被称为美人草。墓前有一石碑,碑文为“西楚霸王虞姬之墓”,横批为“巾帼千秋”,对联为“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姬耶安在,独留青冢伴黄昏。”中九华寺,位于城西北60里的五峰山麓,霸王别姬处。又名五峰禅院,系南北朝时宗本僧修建。因毁于兵燹,宋时重建。现中九华胜地仍有一高2.4米,宽0.8米的青石碑。寺左侧有水月庵,山腰有明泉、楚泉、汉泉、珍珠泉。泉溪突突,清澈见底,大旱不涸。炉桥镇是千年古镇,昔有八景,远近闻名,因遭几次兵燹,有的现已不存,有的仅剩遗迹,尚存者也往往不为人识。
 

善贾无非庸富贵;
多才原不算贫穷。

  • 方述古自题故居,位于西门大街。方述古,清末民国人,拔贡。抗日时曾任凤(阳)、定(远)、嘉(山)人民抗日政府参议员

马蹄秋水安心法;
虎尾春冰涉世方。

  • 吴崐自题故居,位于城内黉学巷临近新大街处。此联一作“虎尾春冰安乐法;马蹄秋水进修方”

庭前春水绕篱碧;
门外晓山当户青。

  • 何廷谦故居,位于城内中大街

门有清风贪种竹;
家无长物爱藏书。

  • 胡松筠自题故居,位于县城北大街。胡松筠,清末民国人,名维栋,行三,人称“胡三”,清秀才,北洋政府时期曾任少将空衔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灯无语伴微吟。

  • 集唐诗题胡象明故居,位于县城北大街。胡象明,胡松筠弟,清末民国人,秀才,擅书法,人称“胡四先生”

夷惠立身自有道;
禹颜易地将毋同。

  • 胡象明故居

五福源头归德积;
六经注脚在躬行。

  • 张镜斋自题故居,位于城东五十里池河镇。张镜斋,清末民国人,秀才

家无长物无余累;
子不愚顽不算贫。

  • 张涤庵自题书斋,位于池河镇太平桥西侧。张涤庵,清末人,名铭藻,曾入太平军将李兆寿幕,有文名

不趋炎,不附势,也不贫贱骄人,所贵乎名与实符,一片虚心师竹子;
有热肠,有傲骨,是有本根真我,等到了春生寒极,十分香意酿梅花。

  • 张涤庵自题书斋

解易甘输箍桶匠;
为书羞对垩墙师。

  • 尚文琴自题书斋,位于藕塘镇老街东头

庭前丛桂常栖鹤;
槛外双松待化龙。

  • 范可权自题书斋,位于藕塘镇老街东头。范可权,清末民国人,名立昌,自号松桂轩主人。耳聋心慧,性好吟咏

学杜李白韩,长鲸跋浪,巨刃摩天,牙慧拾时惭后觉;
拟苏黄米蔡,渴骥奔泉,怒猊攫石,金针度外鲜师承。

  • 范可权自题书斋

定而静,危而安,愿吾民永奠厥居,弦诵讴歌,达乎四境;
远者来,近者悦,祝我国自令伊始,生聚教训,期以十年。

  • 赵镜源题县衙大堂,位于城内今粮食局所在地。赵镜源,清末民国湖南人,字仙洲,曾任定远县知县。此联作于镇压李三杰起义次年春节,故联中嵌“民国四年定远”六字

生共事,死同时,毅魄忠魂,屈指是鬼雄第一;
警权奸,谋光复,书年纪月,快心在旧历重三。

  • 清末民国池河镇人、秀才朱丹书题李三杰墓门,位于城东南65里得胜集边(今属永宁乡)。李三杰,字汉卿,清末民初定远得胜集人,秀才,同盟会员。民国三年(1914)农历三月初三发动起义讨袁,攻下定胜县城。县知事赵镜源在士绅何仰乔掩护下逃出县城,到蚌埠向军阀倪嗣冲请兵。倪派其外甥华石庵带一营兵力前来定远镇压,因起义军缺乏训练,又出了叛徒,很快失败,李三杰被擒。初五日在县城遇害。北伐战争后,国民党政府追认李为烈士

左节钺,右干旄,看守卫森严,登坛则一军皆惊,列营则二矛并耀,轻裘缓带,气度雍容,记当时夹路旌旗,艳说封侯班定远;
固国防,苏民困,喜武功赫奕,平贼如雪中淮蔡,斩关如元夜昆仑,火树银花,年华绚烂,听此日满城歌管,欢呼大将霍嫖姚。

  • 赵镜源题县驻军营门,位于城内西门衙门口附近。民国三年华石庵领兵镇压李三杰起义,驻军于此。民国四年春节,县知事作此颂联贴于营门,联中乱嵌“管带武卫军左路二营华定远城大中华民国”等十九字

虎石犹存,政迹盛夸仰佳话;
龙图何在,苔痕深锁乘秋阴。

  • 判虎亭,位于城内县衙大堂东北侧判虎台上。相传唐宋时淮南一带多虎患,北宋包拯代理定远知县时,曾驯服一虎,系之于石,登台判虎,消除了人们的畏虎心理,进而组织捕捉,最后消灭了虎灾。判虎台高二米,方圆十余米,台上建有判虎台,亭前台侧石碑上刻“系虎”二字,名“系虎石”。台、亭、石均明代洪武年间定远知县高壁所重建

奕奕祠堂,孝肃神明供肃穆;
年年瞻拜,慕公谁是继公人。

  • 包公祠,位于城中大街,祀包拯。祠今已毁。遗址现为县税务局所在地

两间存至德;
万古仰斯文。

  • 儒学,位于城内原县衙东南侧,始建于宋孝宗淳熙年间,又名“文庙”,原建筑已毁,遗址为今县实验小学所在地

德合乾隆,立万世之师表;
道通中外,集群贤之大成。

  • 儒学

东指老人仓,百世口诛,历事五朝长乐老;
西寻侯国迹,千秋齿冷,素餐万户曲阳侯。

  • 张溶川题鼓楼,位于城内旧县衙前,今已不存,遗址在县粮食局大院附近。老人仓,位于定远城东南30里许,又名长乐镇,是唐末五代时长乐老冯道的粮仓所在地,今名仓镇。冯首,字可道,唐代瀛州景城(今湖北景县)人,唐末为幽州掾。后历事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共十君。三入中书,在相位二十余年,视丧君亡国,不以为意。自号长乐老,封瀛王。尝作《长乐老自叙》,陈已履历以为荣,为后世所鄙

久失戚公亭,千步球场跃童冠;
难寻鲁祖墓,一泓池水涌楼台。

  • 张溶川题鼓楼。戚公亭,即戚少保亭

将军定远人,他处不须争,铁证长留,看归震川文,李龙湖集;
世袭登州尉,宦游虽在外,乡民永祀,有南塘古庙,少保新亭。

  • 张溶川题戚公亭,位于城南三里许,今属城西乡。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晚年从广东罢职,曾居此。当时人民自发地组织千余人前来为他修建园林。戚死后,人们称此处为“南塘故址”,又把其地一座古寺改为“南塘寺”,俗称“南塘庙”,并在城东南建“戚少保亭”。现亭已毁,遗址在县第一中学体育场

联蜀抗曹,谋与隆中同一辙;
佐吴亲汉,忍教天下裂三分。

  • 鲁肃墓,位于城内东北隅城河边。鲁肃,汉末临淮东城(今定远)人。建安二十二年(217),卒于巴丘(今湖南岳阳),故今岳阳市内亦有鲁肃墓。定远父老或云此系鲁肃祖母之墓

慷慨借荆州,合力抗曹,卓识不居诸葛后;
经纶盖吴国,论兵奖吕,鸿猷早展阿蒙前。

  • 鲁肃墓

触景伤情,白头啼鸟嫌生客;
抚今怀古,碧眼垂杨护少年。

  • 鲁肃墓

早烧香,晚烧香,私情难讲;
善有报,恶有报,公正无偏。

  • 城隍庙,位于原城中大街,现人武部所在地

泪酸血咸,悔不该手辣口甜,只道世间无苦海;
金黄银白,但见了眼红心黑,那知头上有青天。

  • 何廷谦题城隍庙

西土同登来净地;
禅灯指点到祇园。

  • 西禅寺,俗称“西大寺”,位于城内今县第二中学所在地。始建于南宋,明初重建。“西寺晚钟”为县中旧八景之一。日寇侵占定远城后,寺宇被毁坏

钟声警醒浮尘念;
香火消除俗世缘。

  • 西禅寺

文运兴隆,蔚起人才高北斗;
昌期美善,巍然星象见西禅。

  • 西禅寺

佛号三呼,势利场中争解脱;
钟声一响,痴迷道上奋冲开。

  • 西禅寺

闻法无邪,万物应知空色相;
求真有味,一心不乱悟禅机。

  • 西禅寺

西竺演真经,不将热眼观尘路;
禅林参妙法,应把清心礼佛门。

  • 西禅寺

宝殿现金身,梵韵唱荣青草地;
佛门开觉路,钟声响彻碧云天。

  • 西禅寺

惩奸除恶腾云去;
降福赐洋驾雾来。

  • 东岳庙,位于县城护城河北沿,抗日战争时被日寇烧毁

善赐福,淫降灾,今生不见来生见;
薄记功,册录过,做后无知死后知。

  • 东岳庙

咸云巾帼多贤,谁做到石破天荒,心昭千古,事昭千古;
道是夫人有幸,最足令神惊鬼泣,孝也成名,节也成名。

  • 疏萼楼题陈节妇坊,位于城中,为陈氏节妇而立。节妇28岁夫亡,守节事姑(婆婆)。姑死,妇年已六十,追殉节死

土价高涨,问大家如何过瘾;
地皮刮尽,看小民怎样活生。

  • 南门土地庙,位于县城南门内,今已不存

座拥莲花,阐真如之妙谛;
杯浇竹叶,设大会以无遮。

  • 元封寺,位于城东南约60里的藕塘镇,始建于唐代,规模较大,清初毁于战火,遗址今犹依稀可见

元化本难穷,翠竹青青,无非般若;
封禅随处可,黄花郁郁,总是法身。

  • 元封寺
 

水抱石根流,雨润苔痕侵玉藕;
殿随山势起,天晴塔影落瑶塘。

  • 令狐山寺,位于藕塘镇东南令狐山,本名山姥寺,俗称令狐寺。相传汉代楚相令狐子伯,幼年家贫,曾在此寺读书,为相后重建此寺以报之。寺后毁于抗日战火

实在即空虚,莫以空虚为实在;
根源生万派,须寻万派总根源。

  • 吴崐赠令狐山寺方丈实根

放眼望平原,一水护田将绿绕;
回头瞻皇甫,两山排闼送青来。

  • 令狐塔,位于藕塘镇令狐山顶,又名文峰塔,今已不存

体合龟蛇,具伏虎降龙手段;
神灵仙佛,逞披发仗剑威风。

  • 真武庙,位于藕塘镇,1938年2月被日寇炮火摧毁

萍自在因根解脱;
莲清馨为藕空虚。

  • 藕塘,位于藕塘镇东街北侧,古元封寺门前。塘方形,旧时面积甚大,塘中竖立一座石刻莲藕,形象逼真。现塘已甚小,石刻犹存

夜月照方塘,水气花光成一景;
金刀镌玉石,诗情画意咏三章。

  • 藕塘

伪帝王一战兵销,故垒久湮,水啮令孤山脚树;
髯将军三边敌惧,雄威如在,云驰皇甫岭头风。

  • 张溶川题皇甫山,位于令狐山东南,士人称“黄鹄山”,曾为南唐大将皇甫辉、姚凤驻军处。宋将宋沂中(人称“髯将军”)曾在此大败刘豫之子刘猊

做事光明汝莫怕;
为人奸诈我难瞒。

  • 藕塘城隍庙,位于藕塘镇老街东头,1938年被日寇摧毁

看千古孝子忠臣,天当有报;
任百般阴谋诡计,我岂无知。

  • 藕塘城隍庙

休贪富贵,少去钻营,只顾眼前体面;
莫怨贫穷,多行方便,必昌膝下儿孙。

  • 藕塘城隍庙

数亩山林依绿水;
几篇书画寄沧江。

  • 范家花园,位于藕塘镇南隅,清代中期当地范姓营建,今已不存

槛外风光,不古不今图画;
窗前鸟语,非丝非竹笙簧。

  • 范家花园

男儿沙场裹马革;
英雄热血洒边关。

  • 藕塘烈士陵园,位于藕塘镇老街北面,古元封寺后高岗之上。陵园主体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二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通称“藕塘烈士塔”。

宝塔山下,巍巍青史标忠骨;
大沙河畔,滔滔绿水悼英雄。

  • 藕塘烈士陵园

记当年东海潮来,赤县欲沉愁夜雨;
看此日中原花放,黄天不死赖晨曦。

  • 藕塘烈士陵园

当年转战边区,卫国卫民,不畏艰危常杀敌;
今日惊闻噩耗,可歌可泣,完成遗志在吾人,

  • 藕塘烈士陵园

叹诸君救国救民,再造山河,争以香花熏震旦;
想当日同仇杀敌,欲回天地,拼将热血染昆仑。

  • 藕塘烈士陵园

战沙场,裹马尸,男儿立志足千秋,试看半壁河山,慷慨激昂,处处英雄流血迹;
入湘豫,窥陇蜀,日寇疯狂未已民,所赖敌后一线,牺牲奋斗,巍巍建塔祀功勋。

  • 藕塘烈士陵园

十一载戎马纵横,外抗强邻,内除国贼,餐风饮露,浴血牺牲,救国须凭好儿女;
四十年英名浩荡,津浦东西,淮河南北,丰功伟绩,缅怀先烈,饮水毋忘掘井人。

  • 藕塘烈士陵园

记旧耻志在复仇,愿华夏旌旗,仍飞扬黑水白山,乌苏鸭绿;
悼先烈藉资勉励,祝中原将士,直杀入横滨神户,大阪长崎。

  • 藕塘抗日纪念会场,遗址位于藕塘镇沙河南岸营盘山北沙滩

庆太平斗米三钱,天子乐民民乐业;
喜今夕千金一刻,灯火留月月留人。

  • 戴士超题池河大桥谯楼,位于城东50里许池河镇,始建于明初洪武八年(1375),桥长139米,宽7.5米,石构13拱,仅此于皖南歙县练江太平桥,居全省第二位

灯列几重围,楼台耀彩星千万;
桥横十三拱,天水交辉月一双。

  • 池河大桥

功成百雉留怀远;
泽薄三农乐凤翔。

  • 张氏宗祠,原址位于池河镇中大街现池河粮店所在地,解放后曾在祠内办池河小学

发源上海,移籍东城,忆百雉工成,功留怀远;三农歌起,恩沛凤翔,祖德庆芬芳,瓜瓞绵绵,从此永昌延世泽;
坊矗正郎,堂开继显,记尚方请剑,严斥貂珰;北阙上书,愤弹阁老,贤名留典范,云仍叶叶,至今刚直秉家风。

  • 张溶川题张氏宗祠

春色满园,花里自应人是蝶;
月光如水,桥边未必我非鱼。

  • 漆园,旧址位于池河镇,传说是战国时庄子作吏的地方。据《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说在曹州冤句县(今山东曹县)北。另蒙城县、河南商丘县亦有漆园遗迹

漆园中作吏闲,梦去绕花行,忽变蝶翔,人是谁,谁都是蝶;
濠梁上携朋笑,神驰随物化,独知鱼乐,子非我,我岂非鱼。

  • 漆园

丹凤下平沙,堤柳影迷西涧路;
碧池涨春水,岸桃波泛武陵源。

  • 凤池,旧址位于城西南16里许高庵村北,诸山溪水汇成一弧形水潭,相传昔有凤凰止于池边山上。凤池春涨为县中旧八景之一

母德配天,护佑黎民同赤子;
圣恩济世,饮崇祀典拜青莲。

  • 泉坞山奶奶庙,位于城东15里许泉坞山中峰南麓,抗战时期为日寇所毁

福慧降婴孩,香火于今隆庙宇;
慈悲扫妖孽,神光自古护山乡。

  • 泉坞山奶奶庙

永定寺,躬腰桥,水环山抱;
东洛泉,横眉岭,人杰地灵。

  • 竹墩寺,位于城东15里许程桥乡竹园墩,今已不存

创千秋以来新纪元,抗日民主;
奠礼运所载古遗教,选贤与能。

  • 魏今非题三管庙,位于城东南约55里大桥村边,当时的抗日民主政府曾设此庙中

地无僧扫风来扫;
灯有月明神自明。

  • 齐顾郑土地庙,位于城西40里许青山乡齐顾郑村北,今已不存

福荫土民,无偏曰正;
德兴地域,不愧为神。

  • 齐顾郑土地庙

君能使鬼;
人尽呼兄。

  • 二龙岗财神庙,位于城南约60里二龙乡王回岗,此地地形如两龙蟠游,故又名二龙岗

求富奇书夸少伯;
送穷佳话颂昌黎。

  • 二龙岗财神庙

山风悲霸气;
草色感虞心。

  • 虞姬墓,位于二龙乡,传项羽兵败垓下,虞姬自刎,将姬身埋葬于灵璧。带虞姬之首,率八百余骑“直夜溃围南奔”,行至东城(今定远大桥乡三官村),仅剩“二十八骑”,项羽忍痛将虞姬之首埋葬于此。俗称“项羽美人冢”,又称“嗟虞墩”。今已全毁,仅余一墩荒丘

垓下别人,墩下别坟,永诀泪重挥,红杏烟中,花落似姬辞籍也;
灵城埋体,东城埋首,奈何歌再唱,白杨风里,鸟啼伴我叹虞兮。

  • 虞姬墓

纵咸阳三月火,坑降卒廿万人,身死东城,合为天下笑;
置太公而不烹,视举玦如未见,途穷大泽,终令世间哀。

  • 霸王庙,位于城西偏北约60里靠山乡古城集村,史载项羽至阴陵失道,“陷大泽中”,即此附近。原庙已废,现为小学校,尚存原殿一所


 据季群生博客等整理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