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 | 郭茂让 :科目二

 新用户9326cauu 2021-10-15

科 目 二

作者|郭茂让

编辑|董祖芹


提起科目二,学过驾驶的人应该记忆犹新,不能说“闻风丧胆”、“谈虎色变”,也可谓是“心有余悸”、“冷汗直冒”啊……

我是一个年近半百的事业单位职员,随着学车大潮涌来,我也赶了一回“时髦”,花了2600多元报了驾校,开始了人生从未有过的体验。

报名后紧接着就是体检,一看,“哦”,院子里挤满了人,排起了几条长龙,足有300多人。“这要等到什么时候”,看着前面有几个年轻人闲聊,我趁机“丫”了进去……

体检、科目一的理论“没觉着”过去了,这时,我便开始向“科目二”进军。

我学科目二是在离单位不远的一所学校院子里练的,我当时想的很轻松,骑个电瓶车来回跑,工作、练车“两不误”。

我长这么大从未摸过车子,第一天,教练叫一个“老学员”教我练跑直线。我上了车,系上安全带,车子发动了,车子微微抖动,我的心也跟着颤抖。老学员坐在我的傍边,我手握方向盘却不知所措,都是他操纵的,他左一把右一把,稀里糊涂两个来回跑完了。老学员问我感觉怎么样,我一片茫然。

练了两天直线,开始练“倒车入库”了。开春已一个多月了,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天蓝蓝的、地绿绿的,不冷不热的,心情也不错。那天,我上班签过到以后,就来到练车场,排队等候。

我们的教练姓童,40多岁,高高的个子,皮肤微黑,为人和蔼可亲,因为年龄相仿,和我很谈得来。

我们这个组有两台车,一台车大家一起练,另外一台是专给即将考试人员练习的。练车时,有一张小纸条,来的人先签到,然后按顺序依次上车练习,每人“三把”,就这样推磨轮流,人少时,一上午能摸三次,人多时,半天只能摸一次。

在这里学车的,有机关干部、学生、企业老板、职工、农民,男女老少,不论高低贵贱,一律排队等候。但也有极个别人,上了车总是“耍奸”,人家“三把”,他非要搞“四把、五把”,还有的女学员,教练喜欢给她们“开小灶”,“亲自辅导”。有时人太多了,特别是放假的时候,大学生来学车的猛增,一台车有五六十人,半天都摸不着车。驾校有闲车,可以包车练,一小时50元,四五个人包耍上个半天,那可真叫“爽”。

大概练有20多天,听教练说:“下午开始测试”,测试通过,就能进“小班”准备参加考试。教练的话音刚落,心里就“磕蹬”一下,莫名其妙的紧张。

下午,大家练了一会儿,测试开始了,教练坐在一边拿着笔记本,依次报名蹬车,所有的学员都大家都很慎重,按照要求,上车后,启动、看点、描线、入库……过去的人洋洋得意,没过去的一脸沮丧。

轮到我了,身体一点都不听使唤,心慌、两条腿一直在抖动,上车没一会,就压线了。“下来、下来!你是怎么练的,你看车子都开哪里去了。”这就是“科目二”对我的第一次打击。

没有进入考试“小班”,还得跟着“大班”排队练车。一个月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通过再次测试,顺利步入“小班”备考。

到了“小班”,开始系统练习,除了“倒车入库”,还有“侧方位停车”、“定点爬坡”、“直角拐弯”和“S弯行驶”,每一关都很关键,一关过不去,都将前功尽弃。从那以后,“科目二”成了我的精神负担,上班、吃饭、睡觉都在想着这件事。备考时,正赶上暑假,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坐公交车赶到驾校总部练车。酷日炎炎的天气,到了中午,室外温度三十七八度,地面像火烤似的,车内到处散发出热气,每个部件都滚烫,10多天下来,整个人晒得像“非洲人”。这些,对我来说好像没有什么感觉,心里只想着考试能通过。

“科目二”考试要到滁州市驾校考试中心,经过几个月的煎熬,终于等到了这一天。考试中心位于琅琊山脚下,依山而建很壮观,在认考场的那天下午,还进行了实战演练,每一关过得还算顺利。

第二天7点,教练带着我们来到考试中心大厅,和其他县市学员一起等候考试。“2号,郭茂让!”听到喊声,我的头脑“嗡”的一声,哆哆嗦嗦走出考试大厅,上车、发动、系好安全带,腿一直在哆嗦,像战争年代 “发电报”,车子也不听使唤,平时练的要领忘得一干二净。到了“倒车入库”区,看不到点、找不到线,连刹车都踩不住。“你的左后轮压线,请将车返回原处。”“完了”,“科目二”就这样草草地结束了。

从考场出来,不少人问我考的怎么样,我连头也没回就匆匆跑出了考试中心,打的回到了家,闷头大睡,午饭都没吃。

傍晚,和我同考的学员打电话约我出来聚聚,说是请教练吃饭的,我哪有这个心思啊,后来听说,我们一同考试11人,就我一个没通过,为此,我郁闷死了,一连几天都打不起精神,不愿意见到任何人,特别是驾校的“同学”。

那时,我连花钱买驾照的想法都要,不管多少钱,就是不再想受那份折磨。后来,听人家开导,有的人考三次、四次的都有,你不才第一次吗。这么一说,我又找回了一点自信。

一个星期后,我回到了训练点,我感觉到教练和学员看我的眼神都不一样,“没事,再跟着练练吧。”可我就是不甘心,想“趁热打铁”接着考。“这一次没有名额了,等下一次吧。”教练有些不高兴地说。“我找驾校领导要一个名额!”“那你自己找吧。”

后来才听说,教练是按学员考试合格率拿提成的,一次通过拿的最高,二次得的寥寥,超过三次,教练就拿不到提成了,怪不知道教练的脸拉得这么长呢。

几经周折,我要了一个名额,紧接着参加下一次考试。上次一起去的大部分是年轻人,这一次中年人居多,共9名。其中,有一个中学老师连考三次没过的,还有一个曾开了十几年大卡车的,居然也考了两次还没通过呢。

又到了考试时间了,这一次,吸取了上次教训,加上平时的刻苦训练,心里平静了许多,虽然还是紧张,但情绪可以控制了。上了车,深吸了一口气,一关、两关、三关…..进入了“S弯”,当车子的后轮驶出最后一条白线时,心情别提多兴奋了,整个人和车子像飞起来似的,轻飘飘的、神采飞扬。

停车、归位、解下安全带、跳下车来、签字……

当我快走近接送我们的大巴车时,只听到车里传出一个男人的哭声,而且声音很大,哦,原来是我们一起来的学员。看他这么伤心,我便过去想安慰他几句。我问他:“怎么,没通过?”“呜、呜……通过了,我都这么大了,要是过不了,那多丢人啊!”嗨,通过了,那还这么大哭干什么,真是的。

就在我出来的时候,那位中学老师也过关了,听说他脱掉上衣,绕场狂奔,“我通过了,我终于通过了!”我在想,“难道'科目二’就这么折磨人吗?!”

两年过去了,我已拿到了驾照,买了车子,享受着“有车族”便捷与快乐。“科目二”在我的心中已渐渐淡忘,但那时的学驾驶的精神和毅力却难以忘怀,受益匪浅。

现在,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规矩”, “科目二”的“点、线、面”的“规矩”最能说明问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驾驶要讲“规矩”,开车更要遵守“规矩”,只要我们都能遵守“规矩”,工作和生活才能顺畅

给读者的一封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