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荷花之声】@所有人,做人要有“粮心”!

 藏书胜似藏金 2021-10-15
图片
图片
世界粮食日
图片
10月16日是第41个世界粮食日,主题是“行动造就未来。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 10月16日所在周是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是“发展粮食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粮食事关国计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吃饱肚子是中国老百姓千百年来的梦想与追求。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图片
01
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从建国初期的5亿多人吃不饱,到现在近14亿人吃得好,中国粮的奇迹凝聚着几代人的卓绝努力。

从北大荒拓荒、改造盐碱地到高标准农田建设,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三权分置改革,从一家一户的小农户生产到适度规模经营的现代农业大生产格局,70年来,国家接续出台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释放土地增产潜力。

图片

从超级稻到紧凑型玉米,从无人植保机到果菜收获机,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70年来,在以袁隆平、梁增基等为代表的农业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让人多地少的中国在自己的碗里装满了中国粮。
图片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3390亿斤,实现历史性的“十七连丰”,连续六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人均粮食占有量478公斤,远高于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400公斤。水稻、小麦自给率保持在100%以上,玉米自给率超过95%。水稻、小麦库存量能满足中国居民一年以上的消费需求。中国的粮食安全有保障。

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生产的粮食,养活了近20%的人口,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进而'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

图片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博士在上世纪发出的诘问。


今天的中国已作出回答——中国人自己养活自己,将14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不仅如此,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确保自身粮食安全的同时,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力所能及地提供紧急粮食援助,为世界粮食安全贡献中国力量。

图片
02
珍惜每一粒粮食,争做讲“粮心”的人

尽管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但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粮食产需仍将长期处于紧平衡态势,粮食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任何时候粮食安全这根弦都不能松。

近年来频发的洪涝等自然灾害,以及自去年以来在全球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对粮食安全我们始终都要保持清醒的危机意识。

图片

而更加不容忽视、更加令人触目惊心的,是粮食各环节的浪费现象。

据相关数据统计,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需要我们代代传承。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稻米的收获,需要3000多个小时,饱含着耕种者春播秋收、冬储夏藏的辛苦付出。珍惜每一粒粮食,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尊重和感恩。

图片

自2013年全国开展“光盘行动”以来,“舌尖上的浪费”已有所好转。202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公布施行,从国家立法层面针对粮食浪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硬约束。

丰收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具体到我们每个人来说,需要做到的是将珍惜和节约每一粒粮食的意识和行为,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坚决杜绝铺张浪费,人人争做“光盘侠”。

图片

餐厅不多点,拒绝“剩宴”。在餐厅就餐时,不讲究排场,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点餐适量,吃饱为好。如有剩余,吃不了要记得“兜着走”。

食堂不多打,按需取量。在食堂打餐时,按需取量,科学配餐,积极践行简餐和标准化饮食,讲究餐量适中,节约食物资源。

厨房不多做,合理搭配。居家做饭时,根据营养学合理搭配荤素菜比例,按需做餐,以每顿饭家庭成员刚好吃完、吃饱为准。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吃光碗里的最后一粒米、盘中的最后一棵菜。

图片

从你我做起,

争做珍惜粮食的“粮心”人,

光盘行动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

把勤俭节约的美德传承于我们的时代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