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清风云努尔哈赤(18):攻克辽沈,成为与大明分庭抗礼的资本

 金色年华554 2021-10-15
文章图片1

1619年的辽阳、沈阳岌岌可危。临危受命的熊廷弼马不停蹄奔赴辽东。山海关外,所到之处一片人心涣散、相继逃亡的混乱景象。为了稳定军心,性格耿直的熊廷弼到任第五天,就将临阵脱逃的三名明军将领处斩。

熊廷弼深入巡阅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萨尔浒大败,开原、铁岭、抚顺三大军事重镇易主,面对如日中天力量强大的努尔哈赤,唯有以守为攻避其锋芒。他采取“坚守进逼”之策,招抚流亡军民,修缮战具,训练整顿军纪,把十八万明军分散布置在清河、柴河、三岔等地,相互策应,固守城池,不轻易和后金军开战。

这一招很奏效,对于善打野战、机动战的后金军来说,实在很难歼灭明军的有生力量。就这样,仅一年功夫就稳定了辽东的不利局势。坚守不出的熊廷弼与不敢贸然进攻的努尔哈赤进入战略僵持阶段。

如果这时能够一直僵持下去,对大明未来的形势或有转机。但是,天有不测风云。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明万历皇帝朱翊钧驾崩。其长子朱常洛八月初一即位,九月初一又吞红丸死于乾清宫。其前有人持梃闯入宫中击伤人的案子也是针对他的。朱常洛长子朱由校即位,又发生了李选侍以母辈妃赖住乾清宫为朝臣坚决要求将之移出宫的案子。梃击、红丸、移出宫三案引起纷争,朝臣结党营私为祸。

明末这种宫廷的剧变,皇家权力的崩塌,朝野内外的纷争,进一步折射出执政者的昏庸、腐朽、无能。朱家王朝整个一幅大厦将倾的样子。

这就是天意,正所谓上帝想让谁灭亡必定先让谁疯狂,你不亡我,我自亡。

不得不说,努尔哈赤的命真好。乱局之下,党争之中,刚直的熊廷弼未被人污以胆小怯战而被迫离职,成为政治牺牲品。熊廷弼离职后,缺乏军事才能的袁应泰上位辽东经略。这个袁应泰乃“历官精敏强毅”,但“用兵非所长,规画颇疏”。玩政治权术行,用兵不太行。这和身经百战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努尔哈赤对垒,仗还未打,胜负已分。

袁应泰一上任,就对熊廷弼以守为攻的策略进行了调整,在条件并不成熟的情况下,还布置对后金的反攻,致使明军的防御体系受到了削弱。此外,袁应泰还轻率的把大批蒙古灾民安置在辽阳和沈阳城内,使得为数不少的后金“奸细”混入其中。

如此一些列作为,成功松动了熊廷弼坚守一年的堡垒,更为努尔哈赤提供了求之不得的最佳时机。

面对这样的时机,军事嗅觉极其敏感的努尔哈赤怎会轻易放过。阵仗再大我也不怕,就怕你不出门和我打。熊廷弼你不出门我没法打,袁应泰你有种,你敢出来我定叫你有出无回。

1621年春,春寒料峭,浮冰在解封的浑河里相互撞击,咔咔作响,顺流而下。经过精心备战的努尔哈赤再次披挂上阵,带领大军直取沈阳。

此时的沈阳,是辽东权利枢纽辽阳最为重要的一个守护神。沈阳若失,辽阳必不保。这一点,历届辽东经略深谙此道。

经过虚虚实实的战前试探,三月十日,努尔哈赤亲率八旗大军,“将板木云梯战车顺浑河而下,水陆并进”,直取沈阳。十二日兵临城下,将沈阳团团围住。十三日晨,努尔哈赤令李永芳(就是那个第一位投降后金的明将)派人送书劝沈阳守将贺士贤投降,又用计诱使其出城迎战,随将其射杀。总兵出师未捷身先死,一下打掉了明军的锐气。后金军以云梯、战车对沈阳城进行猛攻。明军则奋勇抵抗,在城楼上连续发炮,炮身炽热,装药即喷。可见战斗的激烈程度。趁此时机,八旗兵过壕沟急攻东门。就在这个紧要关头,被袁应泰放进城的蒙古灾民里的后金奸细揭竿而起,他们里应外合,砍断桥绳,放下吊桥,后金军蜂拥而入,很快就进占了沈阳城。

唇亡齿寒。得到沈阳城失的消息,驻守辽阳四周的多路明军紧急驰援,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毫不畏惧,拼死作战,一度使后金军“却而复前,如是者三”,最后终因寡不敌众而全军覆没。但后金军也有很大损失,伤亡了数千人之多。袁应泰亲派的五千援军也中了努尔哈赤的埋伏被悉数歼灭,再不敢轻易救援。

攻克沈阳后,努尔哈赤召集诸王大臣议定:“沈阳已拔,敌兵大败,可率大兵,乘势长驱,已取辽阳。”

三月十八日,努尔哈赤亲率后金大军进发辽阳,十九日到达辽阳城外。袁应泰随即命明军出城五里结阵迎战。双方你来我往,战事一直打到晚上,明军败退至鞍山。

三月二十日,袁应泰率领家丁组成的三万虎旅军冲出辽阳城东门,在辽阳东山结为三营,列枪炮三层,攻打八旗兵,牵制其攻城。枪炮林立的阵仗看着是不是很吓人。但这阵仗要看在谁面前了。努尔哈赤从容应对,一边部署攻城,一边从左右翼抽调兵力冲击袁应泰阵营。同时,命左翼掘开水闸放护城壕中的水,令右翼运土石堵住入水口,城壕逐渐干涸,后金军乘势渡过壕沟,明军阵脚动摇,只能败退辽阳城内。英勇的后金右翼兵冒着明军密集的炮火,登上西城城墙,占据了两个角楼。明军誓死抵抗,当天晚上,官兵举着火把与后金军一直戮战到天亮。

三月二十一日,后金军发动了更为猛烈的进攻,袁应泰在东城组织明军苦苦抵抗,但终因势力悬殊被八旗兵击败。袁应泰见大势已去,四面重围之下逃无可逃,于是坐镇远楼上火焚殉职。明朝控制辽东的权力中枢辽阳宣告易主,辽河以东地区全部归属后金。

辽沈之战对于明朝来说,失败有其必然因素。首先,从抚顺、清河之战以来,明军就厌战、怯战,情绪低落。特别是萨尔浒大败更是对明朝军民给予了沉重的打击。失去了广大人民和士兵们的支持,谈何去夺取胜利。其次,明廷用将不当。沈阳守将贺士贤有勇无谋,辽东经略袁应泰“用兵非所长”,用他们来挑战战神努尔哈赤,就如同拿鸡蛋碰石头,战争结果可想而知。第三,就是明廷乱局。结党营私,人人自危,谁还有心思去管辽东危局。想整顿却又拿不出孤注一掷的决心,人家努尔哈赤每次可都是把脑袋挂在腰上,带着全部家底战斗,输赢自见分晓。

辽沈之战的胜利,对于后金来说,则正式确立了与明朝对峙、分地而治的历史地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