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为什么创作《道德经》?《道德经》又是为谁而作?

 国学新知堂 2021-10-15

文|新知堂原创

我认为中国最有智慧的一本书还是《道德经》,因为它所讲的道理直到今天仍有意义,而且它在未来人类的思想中极有可能占据更重要的地位。我是如何得出以上结论的呢?就是根据以下的理由。

当我们看到老子讲无为,讲无为而不为时,就会主观的认为老子学说讲述的是一个消极落后的思想,其实这只是一个误解。若要正确理解老子思想,我们首先要知道他为什么要创作《道德经》这样一本书?《道德经》是为谁而作的呢?

老子与孔子生于相同的时代,我国的春秋时期,正值周王朝礼崩乐坏的衰退时期,此时天下已分崩离析,动荡不安。这个时期,思想家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天下为什么会乱以及如何才能使天下由乱变治。
孔子正是为这些问题思想和作为的,他关心整个社会的未来前途和命运,为如何使天下安定而殚精竭虑,他时时刻刻都梦想着自己如周公一般将天下归于尊礼敬乐的安定的秩序中。为此他奔走于诸候国之间,游说那些君王们采纳自己的政治思想。
但当他年老体衰眼见自己的政治报负施展无望时,就决定以讲学为职,目的是要将周代的优秀文化传承下去,以致于成为我国后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后世称之为儒学。

孔子以讲学终老,他的一生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只为社会未来而思想,如此情怀,谁能不称其伟大?他的思想作为谁能不效法?但如果我们的老子看到天下大乱,却独善其身,只顾自己修道升仙,不问世间疾苦,你还能认为老子这样的思想和作为值得我们后人追捧和效法吗?
老子的学说其实也是为解答天下为什么会乱以及天下如何才能从乱变治的问题,它主要是一个社会和政治的学说,只是他的观点和立场与孔子的不相同。
老子所说的无为并不是不为,而是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老子为什么强调功成而不居是无为呢?因为他看到,帝王君主带领人民强国强政,从而为百姓谋得部分福祉,这显然是功于百姓,有为于百姓的。
但他们因功而居,高高在上,称孤道寡,贪图享乐,并常常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于百姓头上,役使百姓。结果天下就不能得太平清静。这就是功而居,就是有为。那些君主们越有为天下就越乱,天下越乱就越有为,如此成了恶性循环,这就是有为而有以为。

那什么是无为呢?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那就要求统治者功于万民但不争居百姓之上,也就是将政府的地位置于百姓的利益之上。这很类似乎毛主席将政府的地位置于人民地位之下的思想,人民才是新中国的主人,政府是代人民行使权力的,官员是人民的勤务员,他们的职责与使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就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而不居的玄德。老子认为无为才是政治的根本法则,只要统治者以无为治天下,天下必然会太平清静而进入大同。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学说并不是专为讲道而作,道在老子学说中是一个只知其有而不知道它是什么的概念。因为道于万物是为而不恃、功而不居的,也就是无为的。老子讲道就是以道无为支持政治无为的必然结论。

我们将来研究大同社会,还有可能去建设大同社会,那么老子所讲的那些道理就不能被忽视。所以,我们认为老子思想在未来会有大放异彩的机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