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糜镇出土石碑没有文字,专家破解了图案之谜,还具有警示作用

 历史解密坊 2021-10-16

在很多时候,我们获取信息通常都要以文字为载体,但有时候文字却也有会有假,反而那些无字天书更能反映事情的真相。比如,在山东德州陵城区糜镇有一件石碑,碑上一个字都没有,只有一些图案,不过专家们却表示,图案已经告诉了我们很多秘密……究竟是什么图案呢?如果您也好奇,下面就让小编来揭秘。

2010年6月,糜镇前范桥村的几位村民正在梳理河道,他们将半人深得淤泥一铲一铲地清理出来,突然有人一铲子下去挖不动了,然后继续用力就听见一阵阵刺啦刺啦的声音,就像铁锹铲在了石块上一样。村民很纳闷,河道淤泥里怎么会有石块呢?于是,几人小心翼翼将表层淤泥清理干净,接着就发现了一块石板。


初步观察这块石板有2米多长,而且上面还有一些看不懂的图案,因此村民都怀疑是挖到了文物,于是就立即电话联系了村里的干部。几天之后,当地博物馆的专家也闻讯赶往前范桥村,他们进一步研究确定为古代石碑,然后又找了七八个壮汉才将石碑从河道里拖出来,洗干净之后再仔细辨认才确定为明代的石刻。
专家们经过测量,石碑通高约280厘米,宽约96厘米,厚约25厘米。石碑由碑座和碑身两部分构成,碑座上也没有任何文字和落款,但是碑身上却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图案,然而专家也没有找到一个刻字,只能根据图案的雕刻手法确定为明代的石碑。面对这件无字石碑,专家们都感到无从下手,不知它究竟是什么?


为了保护石碑,专家先用车将石碑运到了镇政府库房,而这一放就是整整三年,期间也一直无人问津。2014年初,市里文物部门的专家到糜镇开研讨会,期间有人无意中就提到了三年前发现的石碑,因为不知道是什么还一直放在库房里。市文物专家对石碑很感兴趣,他们又将石碑从库房拖到院子里,一开始也感动毫无头绪,不过经过几天的琢磨和讨论之后,有的专家发现了石碑图案隐藏的奥秘,还有不同寻常的警世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古代石碑通常都是从下往上看,因此先看碑的最下部分,可以发现是一只神兽。市文物专家表示,神兽是古代神话中的贪,据说可以吞下世间所有的金银,甚至连日月都吃,而石碑上的图案也真是贪吞日。在古代社会的衙门影壁上,通常都会有贪吞日的图案,其寓意就是告诫衙门官员要戒贪,不要像贪兽一样利欲熏心贪得无厌,否则就会像贪兽最终的下场一样葬身大海,被无尽的黑暗所吞噬。


在贪兽的上方,还有一个小孔十分奇怪,它直径约5厘米。有人表示石孔是用来固定或牵引石碑的,但市文物专家却不这样认为,因为自古以来就没有凿孔固定石碑的先例,所以石孔肯定还有别的意思。经过一番讨论,专家在清代史料《眉庐丛话》中找到了答案,原来古代衙门的影壁也有石孔,而且每天早晚都要清扫,不能有一点点灰尘在里面。此寓意就是告诫官员每天都要反思,也要清扫自己的内心,莫要染尘埃。


接着再往上看,会发现也是一只神兽,并且头上还有独角,因此专家们都一致认为这是一只獬豸。在古代神话中,獬豸能明辨是非,因此在古代神明裁判的背景下獬豸就用于断案,所以獬豸也被称之为法兽。文物专家们表示,獬豸的含义显而易见,就是告诫官员断案要明辨是非,不能玩忽职守。如今,在我国的司法机关,基本上也都有獬豸石像,其意义也正如这块石碑。综合来看,这件石碑就明代时期某个衙门里的石刻,后来时代变迁,朝代更迭,衙门被毁之后石碑也被遗弃,不过幸好保存至今,也能让人感到欣慰。

石碑是无言的历史,虽然它只有图案,但是也讲述了鲜为人知的含义,对我们今天的人来说依然有着警示意义。其实,没有文字的东西更有价值和意义,因为本身就是一个谜团,才激发了我们对未知的探索欲望。

参考资料:

《古代衙门》作者:殷啸虎,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