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此镇国之宝而不知其重,活该蒋介石败亡海岛!”故宫博物院里,一

 思明居士 2022-10-20 发布于河北
“有此镇国之宝而不知其重,活该蒋介石败亡海岛!”故宫博物院里,一位老人如此感慨道。旁人愕然,眼前的不就是个大石墩子吗?然而,老人却连连摆手:这可是我国的九大镇国之宝之一,被誉为中国第一古物呢!当年蒋介石南逃台湾,竟然嫌它太沉,将其抛下!
 
那么,这个“石墩子”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此物名叫“陈仓石鼓”。不同于很多著名文物是近现代被发现的,陈仓石鼓早在唐朝就已经重现世间。公元627年,正值贞观之治初年,此国宝的问世实在可谓是天下大兴的好兆头。当时,一个老农在凤翔府(今宝鸡,古陈仓)发现了十面石鼓,但上面刻写的文字他却认不懂。
 
不过这件事也没有被当时的朝廷高度重视。直到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廷西逃到雍城避难,半道上听说了这个石鼓的传说,于是唐肃宗李亨就叫人把石鼓送来开开眼。这也是石鼓第一次走进了唐廷的视线里。但是,石鼓上的神秘文字,仍然让唐朝的大臣们难以解读。
 
可惜当时唐朝已经不太平了,所以李亨再度撤退前,将石鼓匆匆掩埋,直到公元806年的时候,大学者韩愈才带人把石鼓挖了出来,送到朝廷中收藏,并判断上面的文字,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大篆文。
 
大篆文对于我国的历史脉络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汉字是由甲骨文衍生而来,但从这种象形文字到方块字,中间是如何演变的呢?
 
之前很多人都找不出证据,而陈仓石鼓上的大篆,字体优美圆润,刚正有力,工整大方。虽然造型古朴,但已无“象形图画”之草莽,而是显露出文字的规整,可谓承上启下。
 
经过识读,陈仓石鼓上刻“籀文四言诗”,十个石鼓十首诗,内容则是秦王打猎、创业、祭祀、训练的场景,大部分人认为是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时代的作品。
 
陈仓石鼓也是中国最早的石刻诗文,乃篆书之祖,可以说是一字抵万金。后来唐朝灭亡,石鼓也不知所踪。
 
宋朝建立后,宋仁宗对于石鼓的传说非常感兴趣,就下令手下寻找石鼓,终得十面中的九面。最后一面流落民间,成了块磨刀石,幸得明眼人认出,才得以与其他九面团聚。
 
宋徽宗对石鼓非常爱惜,命令工匠在其缝隙里填充黄金。但靖康之变爆发后,金兵将石鼓掠去,剔掉黄金,将石鼓弃于荒野。
 
但不管身世再怎么颠沛流离,石鼓仍然在元、明、清三朝中倔强地重现世间,没有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如同中华民族一般,不断的经历兴、衰的变换,却永不灭亡。
 
九一八事变后,南京政府深感北平离日寇太近,文物放在那里不安全,于是要求北京的文物南迁。存放在国子监的十面石鼓自然名列其中。
 
 
然而,这个要求却让专家们心疼得不行。两千年岁月沧桑之下,石鼓上的先秦文字已经极薄,非常脆弱,随时都有脱落的可能,原先700多个石刻篆书字,现存只剩下了200多个字。
 
这些石鼓个个都是见证了先秦历史的古物,有着重大的研究价值和美术价值,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真实地感受到,那段历史是确实存在的。因此,如果在南运中出了差错,损坏了一两个字,所有人都是历史罪人。
 
然而,这十面石鼓约有十吨重,即使是装箱恐怕都非常困难。鉴于石鼓上文字的脆弱,专家们不敢再拓片,决定原样转运。他们用极薄的棉纸吸饱水,撕碎后塞进文字中,然后用浆糊涂满表面,再次包裹,再用大棉被捆扎。这些包裹措施个个都包了四五层之多,以至于每个石鼓的体积都比原来的大了一倍,随后,他们定制了最为结实的大木箱将其钉牢,再找来稻草包裹,用铁条固定。
 
南迁的故宫文物并不安宁,不久后,日军全面侵华,南迁的故宫文物车队被迫时刻改换路线,从南京到武汉再到贵州、成都,一路上,很多人都叫着这十面石鼓太重了,想把它丢下。甚至有一次还因为石鼓的重量,汽车在踩刹车时愣是拉断了拉杆,差点车毁人亡。
 
然而即使运送石鼓如此惊险,专家们也坚定要求时刻把它们带上。毕竟,比这些比石鼓更重的,是灿烂的中国古文明。
 
抗战胜利后,老蒋又要打内战,很快兵败如山倒,蒋介石打算南逃台湾,临走前又要带走大批的古物。而蒋介石实在是有点不识货,面对如此沉重的石鼓,竟然要用飞机空运过去。
 
结果自然是运输机丝毫搭载不动这些重达十吨的石鼓。最终,国民党军队决定将石鼓抛弃,将飞机开走,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而我党对于这宝贵的石鼓,自然是高度重视。世人笑言,这是陈仓石鼓实在是太重了,蒋介石集团压不住它。终究还是需要人民的怀抱,才能承担它的重量。 
 
在这里顺便说一个趣闻,前几年常常有谣言,说蒋介石带到台湾去的文物才是稀世珍宝,大陆留下的价值一般。对此,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曾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讲座时亲自辟谣。事实上,蒋介石掠夺大陆文物去台湾,也有不少人反对,因此在挑选文物上敷衍了事。因此,大陆故宫博物院里的国宝,一点也不比台北的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