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介石战败逃跑,因飞机超重无奈卸下石头大鼓,如今却成镇国之宝

 昵称40601155 2022-07-26 发布于四川
1948年年底,国内抗战形势基本稳定,蒋介石兵败如山倒,准备离开祖国大陆之前,蒋介石和蒋经国开始密谋,想把大量金银财宝转移,这批财宝包括国宝、文物等共计5496箱,其中还包含很多无价之宝,例如毛公鼎、翠玉白菜、《富春山居图》等等。
图片
蒋介石转移财产
而在众多的文物中,还有十个其貌不扬的“大石墩子”,和其他重要的文物一样,蒋介石命令部下,这些“石墩子”也要用飞机空运至台北。
只不过需要转移的东西实在太多,“石墩子”又太重,在正式开始转移前,机组人员为了减重,最终将这些“石墩子”全部卸下,飞机这才得以顺利起飞。
图片
蒋介石的物资装舱后,飞机即将起飞
殊不知,这些被卸在机场的“石墩子”大有来头,这十个“石墩子”其实叫陈仓石鼓,是先秦时期留下来的古物,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后来我党找回这些石鼓后,因其历史价值极高,遂将其誉为“九大镇国之宝之一”。
那么蒋介石当年为何放弃陈仓石鼓这件宝物?陈仓石鼓又是如何落入蒋介石之手的呢?
图片
陈仓石鼓
关于陈仓石鼓,早在数千年前古人便有记载,公元627年,一牧羊老人首次在陕西陈仓山野外发现了这种刻有神秘文字的花岗岩大石。
不过由于当时石块上记载的文字实在晦涩难懂,众多文人墨客均破解不了其中奥秘,以致于关于石鼓的民间传说越来越多,不少人还将其归纳为“天降神物”,引来无数人焚香祭拜。
图片
石鼓共有十只,上面均刻有神秘文字
安史之乱后,躲在雍城的唐肃宗李亨听到了有关十面石鼓的传闻,遂命人将其运到雍城仔细研究,但由于大战在即,还没等李亨研究出个结果,敌人就已杀了过来,无奈之下李亨只能将其藏在野外,直到806年战火结束,石鼓才得以重见天日。
只不过再次出现的石鼓已不再完整,十面石鼓只剩下了九面,丢失的这一面就是后来引发历代学术争端的作原石鼓。
图片
唐肃宗画像
尽管发现石鼓不完整后,中原王朝就立即颁布了悬赏令,只要找到丢失的那面作原石鼓,朝廷就给予重金奖励,但世人苦寻200多年,仍未有消息。
105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一名收藏家在凤翔一户屠夫家中发现了一块专用的“磨刀石”,虽然破旧不堪,但还是能看出几分石鼓的风貌,经过仔细观察后,该收藏家确定了这就是丢失200多年的作原石鼓。
随后,作原石鼓便在军队的护送下前往京师,只不过历经200多年的风吹雨打,还有人为磨损,此时作原石鼓已不复往日风采,上面的文字被磨去了大半,只有下半部还有4行依稀可以辨别的文字。
图片
磨损的作原石鼓
在经历了这些之后,陈仓石鼓的颠沛生涯仍在继续,在此后的数百年内,陈仓石鼓先后见证了元、明、清的风云变迁,后来又遇上了八国联军侵华,不过好在陈仓石鼓长得其貌不扬,因此数百年内虽有不少人见过它,真正想把它搬走的人并不多。
1925年辛亥革命成功后,为了保护祖宗留下来的宝贵文物,以蒋介石、张学良、卢永祥、蔡元培等21人为首成立了故宫博物院,旨在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不受战火的侵扰,在这之后的6年,陈仓石鼓也算是暂时稳定了下来。
图片
故宫博物院
然而,九一八事变的枪声响起后,陈仓石鼓颠沛流离的生涯再次被开启,打着鲸吞中华大地的旗号,日寇浩浩荡荡地向我国进军,一场大战已拉开序幕。
1933年,为了不让故宫博物院中的文物重蹈圆明园的覆辙,宋子文建议将这些文物转移到上海,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认可,于是故宫文物南运之路正式开启,一批又一批的文物珍宝被封装进了箱子中,等待着运输队伍将其拉走。
图片
一批又一批的文物珍宝被封装进了箱子中,等待着运输队伍拉走
然而,在封装陈仓石鼓之时,众人却遇到了难题,陈仓石鼓共有十只,高二尺,直径一尺多,每个约有一吨重,想要将它们装箱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而且这些石鼓经过千年的风吹日晒,鼓面上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痕,别说路途颠簸了,就是装箱都有可能会让上面的文字脱落,一时间转移陈仓石鼓成了难题。
不过好在收藏家霍保禄及时出现,他给运输队支了一招,在他的指导下,专家们先是用湿绵纸填充了石鼓鼓面的裂痕,然后用浆糊涂满石鼓,最后再用四五床棉被包裹石鼓,如此一来,只要不是太剧烈的颠簸,石鼓都不会有事。
图片
封装好的文物开始启程转移
一切准备就绪后,陈仓石鼓开始从北平奔赴南京,沿途虽然历经坎坷,但总算顺利抵达目的地,在专人的安排下,陈仓石鼓跟其他文物一起被存放于朝天门库房中。
然而,随着上海沦陷,南京也危在旦夕,这些存放于南京的故宫文物再次面临巨大的挑战,不得已之下,庄严先生只能带着它们再次转移之路,这一次的目的地是贵阳。
图片
故宫文物南迁路线
去往贵阳的路困难重重,由于道路崎岖、群山绵绵,就连运输人员也不知道此行换了多少辆车、转了多少次船,更不记得经历了多少场大雪、多少次酷暑。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赶走了入侵者后,国内形势趋于稳定,此时这批文物再次被搬上汽车开始转移,只不过这一次是回程,目的地是蒋介石所在的南京,从这以后,包括陈仓石鼓等一大批文物就被蒋介石所掌控,成为其“私产”。
图片
故宫博物院前封装的文物
只不过蒋介石很快就不行了,随着与解放军的较量持续落于下风,蒋介石此前所占据的优势不复存在,此时他不得不考虑为自己找条后路,同时转移自己积攒多年的金银财宝和大批国宝文物。
1948年12月2日清晨,南京下关码头人声鼎沸,这些人受蒋介石之命正将772箱古董装箱送上“中鼎号”登陆舰,带队的人正是文物专家庄严,此行的目的地是台北的基隆港。
而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由于需要转移的宝物太多,后来蒋介石又调来“海沪轮”和“昆仑号”为自己装载文物,数量达到了四千多箱。
图片
南京下关码头,蒋军士兵正在转移蒋介石的财产
不过蒋介石是个“心思细腻”之人,普通的文物他认为走水路问题不大,但一些特别贵重的文物,蒋介石向来要求直接空运,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这次转移陈仓石鼓也是空运。
但当时国民党军已兵败如山倒,军心涣散,士兵们将沉重的陈仓石鼓搬上飞机时就已满腹牢骚,不少人都嚷嚷着东西太重了,而舱门关闭,飞机准备起飞时,飞行员又发现机舱超重,无法顺利升空,只能卸掉一部分重量才可以。
图片
蒋介石抵达台北
在场的士兵对文物并不是很了解,看到十个“大石墩子”摆放在机舱内,还占了那么多空间,当时就将其卸下飞机,丢在了机场,随后坐飞机扬长而去。
国民党军不识货,但我党是知道陈仓石鼓的价值的,得知陈仓石鼓被遗弃在机场后,我军迅速赶到现场,将这十面石鼓妥善保管了下来,后送至北京故宫博物院中。
图片
被妥善保管的陈仓石鼓
陈仓石鼓虽然是十面大石,但上面记载的文字非常重要,经过我国专家多年的研究推断,这应该是周代金文与秦朝小篆之间的,属于文字统一之前的一种过渡性文字,它似小篆却比小篆略短些,所以很多人认为石鼓文是书法之祖,是汉字的基础。
图片
石鼓文字拓片
陈仓石鼓原本刻有718个字,经过2300多个年头的岁月变迁后,现存的文字仅剩327个,但就是这为数不多几百个文字,却让石鼓跻身中国九大镇国之宝的行列,足见其价值之高。
蒋介石有没有懊恼丢下陈仓石鼓我们并不知道,但我们确信的是,能保护好陈仓石鼓,让历史文化继续传承,这是身为中华儿女的幸事,也是历史长河的幸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