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介石败逃台湾,因飞机超重无奈卸下10块大石头,如今成镇国之宝

 龙泉清溪 2022-08-22 发布于山东
1948年底,蒋介石败走台湾,因为飞机超载,只得丢下10块大石头,没想到,这10块石头竟成了我们的“镇国之宝”
几块看似普普通通的大石头,难道比黄金还值钱吗?
就像黄金有价玉无价一样,这些石头的价值,在于它们背后曲折的故事和历史。
图片
公元627年,一个陕西陈仓地区的牧羊人,在野外放羊时发现了10块大石头,上面密密麻麻地刻着许多古代文字。
牧羊人觉得这些石头不是一般的物件,赶紧找了见多识广的人前来相认,但没有一个人知道上面写了什么。
随后,人们就给这十块石头取名——陈仓石鼓。
很多外乡人听说后,也纷纷赶来看个新鲜,有人甚至拿着拓印工具,将上面的字拓下来,拿回去遍访有识之士。
图片
然而一百年过去了,上面的字依然没有认得出,这反倒给这些石鼓,蒙上了更加了神秘的文化底蕴。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肃宗来到雍城避难,听说石鼓的事情后很好奇,可是当石鼓被运来后,叛军也到了。
因为石鼓很重,想带走它们也很不容易,可是唐肃宗又不想让石鼓落到叛军手里,他就命人把石鼓搬到荒郊野外埋了起来。
对外,唐肃宗还放出风去,这些石鼓被损毁了,虽然人们听说后都很遗憾,但是也没有人知道石鼓的下落。
图片
安史之乱之后,石鼓再次被挖出来放到了雍城(此时已改名凤翔)的孔庙里。
但是因为长期在荒郊野外日晒雨淋,这次石鼓是真的被损毁了不少,甚至还丢失了一块。
更让人遗憾的时,没过多久,剩下的9块也被人偷走了,从此“陈仓石鼓”就成了江湖上的一个传说。
后来,宋仁宗继位后,偶然听说了陈仓石鼓的故事,对典籍非常感兴趣的他,立刻命人大力寻找石鼓,谁能找到,必有重赏。
当时,司马光的父亲、凤翔知府司马池得知后,赶紧派大量人手在辖区内搜查,最后只搜到了9面。
图片
他想,献上9面,只怕事情办得不够漂亮,他就自作聪明,仿造了一面,凑成了10面石鼓,进献给了宋仁宗。
没成想宋仁宗知道石鼓少了一面,对司马池的这个做法很厌恶,不但没有给他加官进爵,还治了他一个罪。
时间又过去了两百年,公元1052年,一个金石收藏家,无意中发现了一块石鼓拓本上的字迹,很可能与丢失的那面石鼓有关。
在遍寻千里之后,他竟然意外在一个屠夫的家里发现了类似于石鼓的磨刀大石,经鉴定,就是那面丢失的石鼓。
这时已经是宋徽宗的年代了,为了表达对石鼓的喜爱,宋徽宗还在石鼓的凹缝里,填住了了黄金。
图片
而后就发生了靖康之变,战乱中,有人竟不知道石鼓的价值,抠走了上面的黄金,把石头随意丢弃了。
虽然后来石鼓再次回到了凤翔孔庙,但此刻已经造成了更大的损毁,后来又在明清时辗转来到了北京。
日军侵华后,人们为了保护石鼓不被日本人抢走,再次把石鼓运到了南京。
当然,如果不是蒋介石没有能力带走这十面石鼓,也许它们现在的家,就是台北故宫博物院了。
而这是面被留下来的石鼓,得到了国内文物界的重点保护,一直被精心收藏到今天。
图片
经过一千多年的考证,文物界公认这些石鼓应该建在战国晚期,无论从历史还是文化上,都有它们独特而又珍贵的价值。
在为这十面石鼓庆幸之余,我们也为那些被掠夺到海外的、不计其数的国宝深感遗憾,真心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有更多的国宝早日回归祖国。
参考资料:
《中华第一古物千年传奇》网易
《九大镇国之宝》人民网
作者:沐泽
编辑:池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