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画中的审丑意识

 艺域无疆 2021-10-16

审丑是审美范畴中的一种特殊对象,它的目的是从藏在丑陋的外形下挖掘出高尚的内核,从而形成健康正确的审美观。

五代的贯休所绘的罗汉开了人物画"古怪"流派的先河。他笔下的罗汉形象状貌古野,殊不类世间所传,丰颐蹙额,深目大鼻,或巨颡槁项,黝然若夷獠异类,见者无不骇瞩,被称为“梵相”。后世画家如颜辉,仇英,丁云鹏等都受到过他的影响。

静坐罗汉(局部)五代 贯休

按照佛教的说法,罗汉是一种修行境界,是佛家护法的人。面目狰狞是为了震慑那些与人不利的宵小妖魔。

探手罗汉(局部) 五代 贯休

从美学的角度来看,画家并不是对丑的形式感兴趣,而是对传统审美规则的拓展,反叛和超越,是对真和善的反思,是表象性灵的艺术形式。

元代龚开自题《中山出游图》戏称"阿妹韵容见靓装,五色胭脂最宜黑",传达了审丑意识演进的信息。以钟馗为题材的国画作品比比皆是,《中山出游图》是运用漫画手法画钟馗和鬼趣图的首创之作。

中山出游图(局部) 南宋 龚开

丑和荒诞代表了社会人生的负面价值,是对美好事物的否定性因素,对于世俗现象的超越和否定,在超越和否定中寻求人生的意义。这就要结合龚开的生活背景来理解这幅画,在宋末元初的乱世,国破家亡,生灵涂炭,人人自危,朝不保夕。在这种情况下,龚开只能消极遁世,以鬼神自娱。

明清时扬州八怪的审丑意识更加鲜明,金农的漆书就是最具代表的体现。

相鹤经 清代 金农

近现代吴昌硕自谓"我演秃笔作粗画,喜'粗'爱'破'学之四十年,愈学愈怪丑"难怪别人说他"君独何为乐枯槁,众人大丑君大好"。

齐白石 主"怪""乱"认为"画藤愁不乱,能乱即有神,乱到十分休要解,画师留得悟天真"。

黄宾虹反对"柔媚造作"主张"丑中有美,尤当类别"都是审丑意识的反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